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空间参照系对成年人和7-11岁儿童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0-17 00:56
   视觉搜索中,当特定干扰子布局与目标组成的场景在组块间重复出现时,其搜索效率比新异场景高,这一现象被称为背景线索效应。本研究采用背景线索效应范式,共通过三个实验探究空间参照系对成年人和7-11岁儿童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实验1旨在探究当提供环境参照信息时,成年人能否利用环境参照系进行记忆。被试在学习阶段先学习场景,测试阶段把场景旋转到新的视角,考察先前习得的背景线索效应能否保持。采用2(场景类型:重复场景、新异场景)×8(时间阶段:1-6学习阶段、7-8测试阶段)的两因素被试内设计。结果发现:在场景旋转前,背景线索效应显著;当场景旋转后,背景线索效应能够保持;当场景再次转回到原角度时,背景线索效应依然能够保持。实验2旨在探究7-11岁儿童内隐空间记忆参照系选取的发展特点。采用3(年龄:7岁、9岁、11岁)×2(场景类型:重复场景、新异场景×8(时间阶段:1-6学习阶段、7-8测试阶段)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结果发现:在场景旋转前,三组被试的背景线索效应均显著;当场景旋转后,7岁组和9岁组的背景线索效应消失,而11岁组能够保持;当场景再次转回到原角度时,7岁组背景线索效应消失,而9岁组和11岁组均能够保持。实验3旨在探究内在参照系对儿童内隐空间记忆的影响。采用2(组别:实验组、控制组)×2(场景类型:重复场景、新异场景)×8(时间阶段:1-6学习阶段、7-8测试阶段)的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实验组的实验材料所有刺激朝向同一方向(增加了内在参照信息),控制组的实验材料有两种朝向。结果发现:在场景旋转前,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背景线索效应均显著;当场景旋转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背景线索效应均能保持,且两组的背景线索效应量没有显著差异;当场景再次转回到原角度时,实验组和控制组该效应均能够保持。在本实验条件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7-11岁儿童和成年人都能够利用背景线索促进任务的进行,并且9岁以上儿童的背景线索效应更稳定。(2)成年人的表征方式更灵活,能够同时整合自我参照系和环境参照系。儿童内隐空间记忆的发展规律和外显记忆相同,也是从自我参照向环境参照发展的。(3)7岁儿童尚不能利用内在参照系对场景进行更好的空间表征。
【学位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B842.3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内隐记忆
        1.1 内隐记忆的概念
        1.2 内隐记忆的表征
        1.3 内隐记忆的发展
    2 背景线索效应
        2.1 背景线索效应的实验范式
        2.2 背景线索效应的内隐性
        2.3 背景线索效应的空间编码机制
        2.4 背景线索效应的发展
    3 空间参照系
        3.1 空间参照系的分类
        3.2 空间参照系的发展
        3.3 对空间参照系的内隐研究
第二部分 问题提出及研究思路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思路
        2.1 研究问题
        2.2 研究意义
        2.3 研究创新点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1 成年人内隐空间记忆参照系的选择
        1.1 实验目的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2 实验2 7-11岁儿童内隐空间记忆参照系选取的发展特点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3 实验3 内在参照系对儿童背景线索效应的影响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部分 总讨论
    1 背景线索效应的发展特点
    2 背景线索效应中空间参照系使用的发展特点
    3 背景线索效应的空间编码方式
    4 背景线索效应的内隐性
    5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第五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1 实验1、2中视觉搜索任务的材料举例
    附录2 实验3中视觉搜索任务的材料举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学军;王中婷;李士一;孙弘进;;真实场景中内隐的背景线索效应研究[J];心理研究;2014年04期

2 李晶;张侃;;对称场景中朝向一致性对内在参照系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1年03期

3 彭莉;;内隐记忆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9年01期

4 郝兴昌;陈健芷;;国内20年来内隐记忆的回顾与最新进展[J];心理科学;2008年05期

5 李林;;内隐记忆和内隐学习的整合研究趋向[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6期

6 牟炜民;赵民涛;李晓鸥;;人类空间记忆和空间巡航[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7 赵民涛;;物体位置与空间关系的心理表征[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8 孟迎芳;郭春彦;;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脑机制分离:面孔再认的ERP研究[J];心理学报;2006年01期

9 葛列众,王松琴,何灿群;背景线索效应的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4年06期

10 白学军,咸桂彩;不同认知风格小学生的外显和内隐记忆发展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2844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844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5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