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基于进化计算的极短弧定轨方法

发布时间:2020-10-30 14:44
   空间碎片观测中的巡天观测获得了大量的极短弧观测数据,采集到的弧段很多甚至只有10余秒。鉴于初轨计算问题中本征的病态性,对于弧长极短的观测资料,传统方法不再适用,研究极短弧定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进化的角度对极短弧定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基于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差分进化算法三种不同进化机制的进化算法,构造了优化方法在极短弧定轨下统一的计算框架,确定了优选变量,并利用Matlab计算软件,处理了近圆轨道下的实测数据,结果表明,10s弧段下传统方法已失效,而这三种进化算法得到的半长径仍保持在10 km左右的精度,说明进化算法在极短弧定轨中可有较好表现,定轨结果可以为新目标的再次捕捉提供保障,是解决极短弧定轨的有效手段。为了给出进化算法定轨结果的精度范围,本文采用了参数化的Bootstrap方法,同时对实测资料中的野值问题采用稳健估计法进行了处理,主要是在适值函数中利用最小中值二乘保证了极短弧定轨的稳健性,克服了传统野值处理3σ准则不适用于进化算法的困难。进化算法中各算法参数和算子的选择对求解效果有影响,而差分进化算法参数和算子相对其他算法更为简便,本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对差分进化算法的参数进行优选,使得优选结果具有较强的理论依据。前面研究的几类进化算法关注的重点是某个有优势的个体,本文还引入了基于统计学习的分布估计法,通过建立解空间的概率模型构造了极短弧定轨的计算方法,从对优势解整个群体刻画的新角度对极短弧定轨问题进行探索。计算结果与其他进化算法相当,但算法本质不同。通过分析前面几类进化算法各自的优缺点,选用差分进化算法与分布估计法进行融合构建了混合的进化算法,有效地将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统一起来。混合算法使定轨结果的精度和置信水平大大提高,得到结果的分布比单一的分布估计法更为集中,并且在更短的3 s弧段下依然保持较高的计算精度。在对观测的几何模型进行修改后,将进化算法应用到天基和大偏心率下的短弧定轨。研究表明,对于小偏心率轨道的天基极短弧定轨,进化算法有较好的表现,但对于大偏心率目标定轨,由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几类进化算法不能直接给出初轨计算结果,只能得到其近似的“V”型分布带。通过对偏心率进行分区搜索,发现在真解附近适值更优但密集程度不够,进化过程中由于种群数量不足容易被掩盖。针对“V”型分布特点进行约束后再次搜索,发现优势解聚集在少数几个区域,并且真解是其中之一,缩小了初轨的选择范围,可为后续工作提供便利。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P113
【部分图文】:

收敛过程,半长径,轨道


图2.2适值F的收敛过程??7235??1?1?1?1?1???

收敛过程,半长径,轨道


?60??generation??图2.2适值F的收敛过程??7235??1?1?1?1?1?????ukik?*****??7225?-?W?-??7220?-?-??|??cc??7215?-?-??7210?-?-??7205?-?-??7200??'?1???1?????0?10?20

半长径,随机数种子,初轨,算法


??只有79?km,70?s弧段的定轨精度也仅为16?km。而图2.4表明10?s的观测弧段??下GA算法得到的半长径fl仍在合理区间内,远优于极短弧定轨本身能够达到的??精度。表2.2和表2.3分别给出了?20?s和30?s弧长计算中的10组结果,也说明??了这点,10组计算结果有一定差异,但最终残差都非常小,相互差异小于0.1",??在精度范围内这些解应当是等价的。对实测资料的短弧定轨问题而言解并不唯一,??极短弧情况下更为突出,GA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只是在不同组得到了不同的最??优解。在实践中可进行多组计算,选择适值相对较小或者多组的平均值作为定轨??结果。??18?i?i?i?i?i?i?i??16?-?-??14"?|??I:?|?it?:?1?:??6?-1-??indlHi??7190?7195?7200?7205?7210?7215?7220?7225?7230??a/km??图2.4不同随机数种子下的半长径分布??GA算法是基于种群的算法,其计算效率较经典的初轨计算方法大大降低,??但对于极短弧而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沐俊山;刘冰;薛国虎;戴正旭;;基于测量船的实时定轨改进方法[J];电讯技术;2013年02期

2 茅永兴;朱伟康;倪晓秋;陈嘉鸿;黄凯;;航天器入轨段测轨数据误差特性及定轨结果分析[J];航天控制;2010年06期

3 赵德勇;潘晓刚;周海银;王正明;;基于联合定轨策略的星间相对测量自主定轨亏秩问题的改进[J];宇航学报;2006年02期

4 李果;;用卫星对卫星进行多普勒测量实现星上定轨的方法[J];航天控制;1987年01期

5 许其凤;;精密定位对GPS卫星轨道的精度要求及局部地区GPS卫星定轨[J];天文学报;1987年03期

6 黎罗罗;;一类多点定轨问题中小干扰项的估计[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7 许其凤,张素丽;模糊参数整数约束的GPS卫星定轨与轨道改进定位[J];测绘学报;1989年01期

8 朱文耀,冯初刚,张华,膝展明;中国SLR网独立测定ERP和定轨的精度估计[J];测绘学报;1989年04期

9 施俊杰;龚柏春;李爽;白艳萍;李欣;;微小卫星临近操作仅测距初始相对定轨解析方法[J];宇航学报;2018年08期

10 乔晶;陈武;;星载加速度计增强北斗自主定轨性能[J];测绘学报;2016年S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鑫冉;基于进化计算的极短弧定轨方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年

2 李木子;基于地面遥感图像的卫星自主定轨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3 杨霞;低轨卫星编队星载GPS相对定轨理论及应用[D];武汉大学;2014年

4 赵德勇;卫星联合定轨的参数化信息融合技术及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郑作亚;GPS数据预处理和星载GPS运动学定轨研究及其软件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5年

6 曾旭平;导航卫星自主定轨研究及模拟结果[D];武汉大学;2004年

7 姚宜斌;GPS精密定位定轨后处理算法与实现[D];武汉大学;2004年

8 吴江飞;星载GPS卫星定轨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9 刘红新;CHAMP卫星定轨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王甫红;星载GPS自主定轨理论及其软件实现[D];武汉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旭峰;星间链路条件下的北斗钟差观测与自主定轨策略研究[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2 陈帅;基于星间相对测量的双星系统自主定轨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林魁;卫星多普勒测量实时定轨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宋诗谦;基于导航星座星间链路的GEO卫星自主定轨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5 李灏霖;融合激光微波星间观测的导航星座自主定轨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6 肖振国;联合星间星地观测的导航星座定轨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7 张莉娜;基于X射线脉冲星的航天器定轨仿真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8 曹炳强;GPS/BDS卫星长弧段定轨技术研究与实现[D];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17年

9 苏天祥;基于锚固站的导航星座自主定轨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李博;基于星间定向观测的导航星座长期自主定轨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62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862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7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