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基于虚拟现实眼动的主题地铁空间可用性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8 07:16
   主题地铁是通过视觉设计的方法将某一主题内容用形象思维表现出来,在地铁空间中营造一种整体氛围,使乘客产生某一情境的代入感。从人因学的角度来看,好的设计不仅减小了乘客在幽闭空间的心理压力,同时提升乘客的生理舒适性、功能性信息的搜索率等作用。由于国内主题地铁空间设计起步较晚,多以商业广告宣传为主,设计随意性较强,主要依据设计师的主观表达,缺乏科学依据与实验验证,导致地铁内装设计良莠不齐。本文采用虚拟现实眼动的实验方法,对地铁的主题性设计进行梳理,通过对空间设计可用性的实验测试,理清地铁内部设计色彩干扰与功能性信息搜索之间的层次关系,优化地铁的主题设计的范式,提升地铁内装认知绩效,并提出可辅助或优化地铁主题设计的构思方案并进行验证,对于地铁乘客乘坐地铁的舒适性与满意度的提升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虚拟现实具有沉浸性、交互性和构想性的特点,同时加入眼动追踪可实时追踪用户在环境中眼动的变化情况,是一种有效测试产品的视觉工效性的方法。空间可用性指标的提出是依据ISO9241-11可用性定义,从中提取了效率性、有效性和满意度三个指标进行实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视觉感知分层理论,通过虚拟现实结合任务测试的方式,对地铁内的标志功能及色彩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地铁空间视觉搜索的的主要设计因素为设计样式、色彩以及标志位置的选择。2以信息加工为理论基础,对车内环境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析。通过提取被试的眼动指标,分析影响乘客视觉吸引力的设计因素。结果表明:主题地铁空间设计中的图案、色彩、装饰面积等因素都会产生一定影响。3根据满意度评价方法,通过虚拟现实内置问卷的方式,对被试在不同主题地铁中的视觉满意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主题地铁设计是乘客所喜爱的设计趋势,适当地铁空间设计有助于减少乘客的视觉疲劳,提升乘坐地铁的舒适性和满意度。
【学位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921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眼动,主题,车内环境


正确率作为量化指标,使被试在不同主题地铁的三维仿真场景中,根据任务提示进行搜索标志的实验。实验二:以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对地铁车内环境的构成因素进行分析。采用虚拟现实眼动技术,通过追踪被试者在虚拟车厢内对环境观察时的眼动行为,分析被试对三种设计方案中的设计因素的关注程度。提取用户的眼动热点图和轨迹图,分析在地铁整体空间中影响乘客视觉吸引力的设计因素;提出用户的首次注视时间和停留时间作为量化指标,深入分析在主题地铁空间中各界面设计的吸引力测试。眼动数据利用热点图、轨迹图、首次注视时间、停留时间等眼动指标,对影响车内环境中各设计因素的吸引力进行评价分析,以探讨车内空间设计对用户体验的影响。实验三:通过虚拟现实内置问卷的方法,依据 Likert 5 级量表法设计用户的满意度问卷,在获取其生理数据的同时也获取感性的心理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定量数据,对被试在不同主题地铁中的满意度进行评价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实验数据提出可适用于主题地铁空间设计的设计策略作为参考。

标准地,厦门


;参照组:是以厦门 1 号线标准地铁作为被对比对象标准准地铁样本选择的是被称为“最美海景地铁”的厦门间装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值在 30%以下,设计手法以。目前,国内多数标准地铁内部设计多是此种模式。调,同时提取闽南古厝中特有的砖红色进行搭配,分扶手等位置上,对与乘客间产生直接交互的设施位置有的特色记忆。华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熊猫,成都,主题,地铁


图 2.1 厦门标准地铁)成都主题都主题地铁样本选择的是成都地铁 3 号线一期的首发列车“盼达”号14 年 12 月 23 日起正式运行,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与好评。列车以成都化元素熊猫作为主题特色,熊猫元素随处可见,如图 2.2 所示。车内部空间装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值约为 30%- 60%。设计手法主要采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索帕;;虚拟现实与营销新疆界[J];中国广告;2018年03期

2 汪浩文;张捷;;基于虚拟现实的古建筑建模关键技术研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8年09期

3 罗明睿;;虚拟现实技术在基础教学中的应用——虚拟现实课堂[J];电子世界;2018年19期

4 方之昊;;虚拟现实的应用现状[J];电子世界;2018年19期

5 史煜虹;;虚拟现实在新闻行业中的应用分析[J];新媒体研究;2018年19期

6 潘志庚;;虚拟现实及应用[J];国际学术动态;2009年06期

7 石教英;潘志庚;;虚拟现实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J];国际学术动态;2003年01期

8 曹红;;虚拟现实与医学交互及前景[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年28期

9 马冰倩;;虚拟现实娱乐应用综述[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年44期

10 王志;;如何看待我国的虚拟现实科学技术问题[J];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17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哲;虚拟现实和脑电波反馈系统对于创造力表现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2 郭江;电厂维护中基于虚拟现实及智能代理的人机融合技术[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刘雄飞;基于网络的交互式虚拟室内环境的研究与实现[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4 黄海明;基于空间多点信息采集的虚拟现实人景合成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5年

5 刘威;基于虚拟现实的力觉临场感遥操作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冯善达;分布式炮兵虚拟现实训练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7 盖伟;虚拟现实中实时交互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8 李钊;虚拟现实内镜模拟器在消化内镜培训中的应用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9 喻春阳;三维地形数字板块结构法[D];东北大学;2011年

10 张克敏;基于虚拟现实的机器人仿真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斐;媒介环境学视野下虚拟现实的媒介偏向研究[D];暨南大学;2018年

2 孙楚俏;基于虚拟现实眼动的主题地铁空间可用性设计研究[D];华侨大学;2018年

3 赵江伟;基于VR技术的智力落后儿童交通安全干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年

4 孙道伟;基于虚拟现实的驾驶考试培训系统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5 陈彦廷;虚拟驾考系统设计[D];内蒙古大学;2018年

6 张雪凤;虚拟现实情境下恐惧影片的情绪诱发和自主神经反应特点[D];山东师范大学;2018年

7 潘斌;基于HTC Vive的高中天体物理学习资源的开发与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8年

8 廖辉;虚拟现实互动游戏中的手势交互研究及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8年

9 冯聪;VR跑步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10 彭智婷;划船健身器的虚拟现实交互系统设计[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88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888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3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