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基于改进延拓法和分岔理论的负荷特性对电压稳定性影响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17 18:07
  近年来,国内外电力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变得越来越复杂,加上负荷种类和数量的急剧增长,电力系统也越来越接近其极限运行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维持系统电压稳定性的难度,电压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而负荷特性是影响系统电压稳定性因素中最关键的一环,电压稳定性问题实质上就是负荷稳定性问题。应用不同的负荷模型进行系统仿真和数值计算会得到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结论,因此,研究不同负荷模型在电压稳定性研究中的影响非常重要。目前追踪电力系统平衡解流形的传统延拓法和搜索分岔点的抛物插值法分别存在着局部失真严重和精度低的缺点。本文针对传统延拓法和分岔点搜索法的缺点,提出改进延拓法和类二分搜索法,并利用该方法分析负荷特性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一种根据切向量夹角大小来改变步长的改进延拓法并结合自动改变同伦的算法来获取起始点,以典型的三节点电力系统为对象,将改进延拓法和传统延拓法(Matlab/Matcont)追踪得到的平衡解流形进行比较,验证了改进延拓法的科学性,并指出改进延拓法在弯曲程度较高的区域追踪平衡解流形的效果要比传统延拓法(Matlab/Matcont)好。2)使用一种与... 

【文章来源】: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改进延拓法和分岔理论的负荷特性对电压稳定性影响分析


一从点A追踪的平衡解流形三维坐标视图

视图,单工程,潮流方程,学位论文


大单工程顿士学位论文?基于改进延拓i去和分岔理论的灸荷特性对电压槐定性■影因为解常规潮流方程太拘泥于实际意义而造成在理论上的损失——给人就是,电力系统的平衡解流形只有一条。??(2)下面我们给出从点B?(1,2,3,4,5)追踪得到的平衡解流形。图2-6表示的平衡解流形,图2-7表示从点B追踪的平衡解流形三维坐标视图,图2-8追踪的平衡解流形的根轨迹。??

视图,根轨迹,解流形,三维坐标


0?-4??Theta?Delta??图2-8从点B追踪的平衡解流形的根轨迹??Figure?2-8?Root?trajectory?of?the?equilibrium?solution?manifold?traced?from?point?B??从三个图可以看出,从点B?(1,2,3,4,5)追踪到的也不是一条常见的电力系统平衡??解流形。??(3)下面我们给出从点C?(-1,-2,-3, ̄4,-5)追踪得到的平衡解流形。图2-9表示从??点C追踪的平衡解流形,图2-10表示从点C追踪的平衡解流形三维坐标视图,图2-11??表示从点C追踪的平衡解流形的根轨迹。??〇|?'?1?1?c:q^?1??-°-5-?-??-1.5?'??3?-2-?-??-2.5-??_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曲率半径及两分搜索法的改进延拓法[J]. 吕智林,杨再学,王先齐.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8(03)
[2]基于分岔理论的电解铝负荷功率冲击特性对电压稳定性影响[J]. 高锋阳,迟昆,陶彩霞,董唯光.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6(03)
[3]解列后孤岛电网电压失稳机理探讨[J]. 陆勇,张文朝,张祥成,赵红光,张博,潘艳.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6(12)
[4]基于改进延拓法的风电系统分岔现象及电压稳定性研究[J]. 张金华,孙海旺,关雅卿.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15(S1)
[5]含风电孤立中压微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分析及改善策略[J]. 赵卓立,杨苹,蔡泽祥,周少雄,Timothy C.Green,雷金勇.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5(11)
[6]抽水蓄能电站对电网电压稳定性影响的分岔研究[J]. 袁东栋,李升,马腾飞,宋雷.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1)
[7]一种光伏发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的影响分析[J]. 冯绍兴,高金峰,李肖.  电测与仪表. 2015(01)
[8]含多微源的微电网离网运行小信号稳定性分析[J]. 李洋,张辉,苏冰,贺大为,张玉治,柴建云.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5(01)
[9]一种追踪电力系统平衡解流形的改进方法[J]. 张卫,刘三明,魏丹,杨明莉,李莹.  电力学报. 2014(05)
[10]负荷特性对基于奇异值分解法分析静态电压稳定的影响[J]. 初壮,尹东升,张宇.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3(Z1)

博士论文
[1]基于短路容量的电压稳定在线监测与控制方法研究[D]. 黄磊.武汉大学 2014
[2]电力系统传输网络与负荷模型辨识及其在电压稳定分析中的应用[D]. 杨静.中南大学 2012
[3]基于分岔理论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D]. 赵兴勇.上海交通大学 2008
[4]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研究[D]. 吴浩.浙江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负荷综合模型与仿真适应性研究[D]. 郭帅.沈阳工程学院 2017
[2]负荷特性及风电并网对电力系统电压稳定的影响分析[D]. 卢焕丽.西南交通大学 2013
[3]分岔理论在风电系统电压稳定分析中的应用[D]. 许珊珊.长沙理工大学 2010
[4]基于负荷模型分析的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研究[D]. 李晨霞.西南交通大学 2009
[5]分岔理论与AUTO97在电力系统电压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刘韶峰.郑州大学 2004



本文编号:29833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29833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0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