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水墨人物画与水彩人物画求同存异之探究
发布时间:2021-02-01 00:35
东西方的架上绘画种类繁多。其中,产生在本土历史悠久的中国水墨画与舶来品中的西方水彩画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两个独立画种,而水墨画中的人物画和水彩画中的人物画这两者之间,既有不同的艺术特色又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共性。尤其在深入探究中发现,水彩人物画在与水墨人物的“没骨人物”进行比较时,更是发现了两者有着很多相通的艺术语言和元素。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水墨画人物与水彩画人物的外在异同以及内在关联,目的是研究学习两个不同画种的绘画技法和哲学思想精髓。本文通过三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第一部分讲述水墨画人物与水彩画人物在理念上的差别和求同,论述两种绘画形式具体从画面效果到思想境界以及观念上有何区别和相似。然后在第二部分讲述水墨画人物与水彩画人物在意境表达上的差别和求同。第三部分介绍水墨画人物与水彩画人物在个性化表现语言上的异同,以及两者的融合。最后,谈自己在毕业创作的过程中如何运用两种画科相结合的办法产生自己想要的效果。本文采用图像分析、个案研究和对比研究等方法来分析水墨画人物与水彩画人物的异同,以利于今后的绘画学习和研究。
【文章来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老子提倡的“见素抱朴”主张“无色”,将水墨人物的色彩回归到体现道家精神的黑色,无即黑,墨即黑,墨分五色即变化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6节奏变化,并且讲究所有的颜色变化都要依附于一个整体之下,这样才能确保画面的整体和谐,比如当代水彩画家周刚的作品。(如图-2)图-2相比西方人色彩审美上喜欢把所有颜色放在一起来看的习惯,中国人的审美则更加喜欢单独的欣赏一种颜色。在西方,画家们把这样的审美习惯发展到了一种极端的高度就是印象派点彩的诞生,无数个微小的笔触将众多的色彩融汇于一张画面之中,整体而又有序。当这样的色彩观念进入中国后,水墨人物画家也开始逐渐关注色彩的丰富性,并且提升了水墨人物中使用色彩的频率。这样的变化体现在画家们不再满足于在作画过程中仅仅使用那些传统的标志性颜料,而是大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8奏变化,使画面的整体气氛朦朦胧胧富有诗意。所以倘若艺术家互换角度,站在水彩艺术家角度来说国画中的“晕染”就是水彩画中的湿画法,而在国画画家的角度看,“湿画法”就是水墨画中的晕染。(如图-3)图-3另外,营造整体氛围时,不同的的两个画种还存在着以下差异:第一,水墨人物讲究画外音和气韵,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鼓起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运墨而五色具,是为得意”表达出立意和笔墨的主从关系,[1]4也就是要求有超脱画面本身的精神象征性,绘画的内容反而居于次要地位。画中的人物是要体现一种精神和象征意义,例如刚直不阿或是清廉高洁等品格。水彩人物描绘的就是人物本身的色彩美观,追求的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唯美,这与国画追求“有深意”这一特点有别。第二,水墨人物讲究以形传神。对于把握描绘对象的要求是“神似”,并且往往“神”高于“型”。水墨人物对于人物神韵的要求是放在第一位的,这种方式更加趋向于表现艺术。水彩人物画则依靠光与色的交融,更加科学的描述人物,在不同状态下的不同外观模样,水彩画是通过高度的逼真性和写实性达到震撼观者心理的效果。总之水墨人物画是“表现”为主的艺术,水彩人物画是“再现”为主的艺术。第三,绘画目标与绘画设计的差异。水墨人物讲究意在笔先,也就是当画家准备动笔之前已经提前考虑好这幅画的立意所在,这种“巧密于精思”的绘画目标是水墨画所特有的,重视立意在前,动笔在后。这与画家重视修养密切相关,4[1]崔振宽.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现代价值[J].美术,1986年第9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的革命[J]. 林若熹. 西北美术. 2016(04)
[2]谈水彩画与中国画在发展中的借鉴融合[J]. 张微. 美术大观. 2014(10)
[3]论中国画与水彩画表现技法上的融合[J]. 臧蕾. 大众文艺. 2011(08)
[4]论马蒂斯绘画风格中的东方情结[J]. 李澍.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5]论中国画意境中的“水文化”特性[J]. 高伟. 美术之友. 2009(04)
[6]试析当代中国水彩画对水墨画的借鉴[J]. 刘春霞. 美术大观. 2008(10)
本文编号:3011862
【文章来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老子提倡的“见素抱朴”主张“无色”,将水墨人物的色彩回归到体现道家精神的黑色,无即黑,墨即黑,墨分五色即变化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6节奏变化,并且讲究所有的颜色变化都要依附于一个整体之下,这样才能确保画面的整体和谐,比如当代水彩画家周刚的作品。(如图-2)图-2相比西方人色彩审美上喜欢把所有颜色放在一起来看的习惯,中国人的审美则更加喜欢单独的欣赏一种颜色。在西方,画家们把这样的审美习惯发展到了一种极端的高度就是印象派点彩的诞生,无数个微小的笔触将众多的色彩融汇于一张画面之中,整体而又有序。当这样的色彩观念进入中国后,水墨人物画家也开始逐渐关注色彩的丰富性,并且提升了水墨人物中使用色彩的频率。这样的变化体现在画家们不再满足于在作画过程中仅仅使用那些传统的标志性颜料,而是大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8奏变化,使画面的整体气氛朦朦胧胧富有诗意。所以倘若艺术家互换角度,站在水彩艺术家角度来说国画中的“晕染”就是水彩画中的湿画法,而在国画画家的角度看,“湿画法”就是水墨画中的晕染。(如图-3)图-3另外,营造整体氛围时,不同的的两个画种还存在着以下差异:第一,水墨人物讲究画外音和气韵,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鼓起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运墨而五色具,是为得意”表达出立意和笔墨的主从关系,[1]4也就是要求有超脱画面本身的精神象征性,绘画的内容反而居于次要地位。画中的人物是要体现一种精神和象征意义,例如刚直不阿或是清廉高洁等品格。水彩人物描绘的就是人物本身的色彩美观,追求的是客观事物本身的唯美,这与国画追求“有深意”这一特点有别。第二,水墨人物讲究以形传神。对于把握描绘对象的要求是“神似”,并且往往“神”高于“型”。水墨人物对于人物神韵的要求是放在第一位的,这种方式更加趋向于表现艺术。水彩人物画则依靠光与色的交融,更加科学的描述人物,在不同状态下的不同外观模样,水彩画是通过高度的逼真性和写实性达到震撼观者心理的效果。总之水墨人物画是“表现”为主的艺术,水彩人物画是“再现”为主的艺术。第三,绘画目标与绘画设计的差异。水墨人物讲究意在笔先,也就是当画家准备动笔之前已经提前考虑好这幅画的立意所在,这种“巧密于精思”的绘画目标是水墨画所特有的,重视立意在前,动笔在后。这与画家重视修养密切相关,4[1]崔振宽.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现代价值[J].美术,1986年第9期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的革命[J]. 林若熹. 西北美术. 2016(04)
[2]谈水彩画与中国画在发展中的借鉴融合[J]. 张微. 美术大观. 2014(10)
[3]论中国画与水彩画表现技法上的融合[J]. 臧蕾. 大众文艺. 2011(08)
[4]论马蒂斯绘画风格中的东方情结[J]. 李澍.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1)
[5]论中国画意境中的“水文化”特性[J]. 高伟. 美术之友. 2009(04)
[6]试析当代中国水彩画对水墨画的借鉴[J]. 刘春霞. 美术大观. 2008(10)
本文编号:3011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3011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