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代离散”: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研究 ——以华侨大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1-02-02 20:34
中国寻根之旅是由国侨办主办,面向海外华裔青少年开展的大型文化“保根工程”,自国侨办于1999年正式启动至2018年中央机构改革将该项工作划归中国侨联,其间刚好20年。华侨大学作为国侨办直属高校,自2008年起受国侨办委托承接“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迄今已历10年。本文运用华侨大学自承办以来保存档案资料,包括营员名录、日程安排、活动手册、教师和营员心得,以及相关项目管理文件,招投标合同、预算决算等,以及结合笔者对于中国寻根之旅营员、领队的访谈和238份营员问卷,通过提出“跨代离散”的术语来概括以东南亚青少年华裔为典型代表的反映在与祖籍中国的联结性程度关系上所呈现出的弱离散类型和状态,具体通过将东南亚、欧美、蒙古青少年华裔作为比较组展开论证和分析。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源起与问题意识、理论框架、文献综述、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回顾“中国寻根之旅”和华大营项目开展和实施的历史沿革、内容、意义及其特点。第三部分基于238份营员回收问卷及华大营教师和学生心得与笔者的田野,建构以东南亚青少年华裔为典型代表的“跨代离散”组别与以欧美和蒙古为代表的非“跨代离散”组...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源起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理论框架
一、古典离散理论及其当代发展
二、“跨代”与“跨代离散”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离散理论及华人离散族群研究
二、海外华裔青少年认同问题研究
三、“中国寻根之旅”相关研究
第四节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寻根之旅”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中国寻根之旅”项目的启动及其分期
一、项目的启动和初步发展期(1977-1998)
二、项目的拓展和快速发展期(1999-2007)
三、项目的提升和精细化发展期(2008-2018)
第二节 华侨大学“中国寻根之旅”项目的实施与运营
一、华大营之先声:菲华学生夏令营和港澳台侨生中国文化之旅
二、中国寻根之旅华大营项目的实施与运营
三、中华文化大乐园(CHINA FUN)
四、中华文化大赛(Chinese Culture Contest)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外华裔青少年多元认同研究
第一节 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一、问卷设计
二、基本概况
第二节 海外华裔青少年多元认同之族群认同
一、相关理论概念
二、族群认同的关联性分析
第三节 海外华裔青少年多元认同之文化认同
一、相关理论概念
二、文化认同的关联性分析
第四节 海外华裔青少年多元认同之国家认同
一、相关理论概念
二、国家认同的关联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寻根之旅成效评估、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中国寻根之旅”成效评估
一、成效评估关联性分析
二、感想与建议
第二节 问题与对策
一、“文化排斥”现象的出现
二、“中国寻根之旅”的活动定性与模式创新
三、如何提升中方接待团队的专业化水平
四、如何消除境外国家的“疑虑”与“担忧”
五、如何向海外持续推广“中国寻根之旅”活动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洲华文教育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 耿红卫,张巍. 海外华文教育. 2018(06)
[2]华裔新生代中国文化认同感的调查研究——以温州意大利华裔新生代为例[J]. 陈美芬,汪雪娟.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3]离散族群多元文化认同对社交媒体使用的影响[J]. 张少科. 国际新闻界. 2018(03)
[4]“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现状研究——基于官方网上平台的分析[J]. 王伟伟. 八桂侨刊. 2017(03)
[5]从国际移民到跨国离散:基于北京的加拿大华人研究的“双重离散”理论建构[J]. 郭世宝,丁月牙.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7(03)
[6]“离散”研究的发展脉络及省思[J]. 郝国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7]华裔青少年的祖籍文化认同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以2016年浙江省”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丽水学院分营青田籍营员为个案[J]. 张小倩. 丽水学院学报. 2017(01)
[8]留下一片足迹,带走一份乡情——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分析[J]. 王梦黎. 对外传播. 2016(11)
[9]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侨务公共外交——基于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的效果评估[J]. 林逢春. 东南亚研究. 2015(06)
[10]蒙元时期维吾尔族的国家认同初探[J]. 阿布都克力木·阿布力孜,瓦哈甫·吐尔逊. 经济研究导刊. 2013(36)
硕士论文
[1]志愿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邵洁.云南财经大学 2015
[2]“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网上管理平台开发项目的管理研究[D]. 王艺博.华侨大学 2015
[3]印尼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及其对汉语学习的影响[D]. 黄煜.广西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15330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1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源起与问题意识
第二节 理论框架
一、古典离散理论及其当代发展
二、“跨代”与“跨代离散”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离散理论及华人离散族群研究
二、海外华裔青少年认同问题研究
三、“中国寻根之旅”相关研究
第四节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中国寻根之旅”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中国寻根之旅”项目的启动及其分期
一、项目的启动和初步发展期(1977-1998)
二、项目的拓展和快速发展期(1999-2007)
三、项目的提升和精细化发展期(2008-2018)
第二节 华侨大学“中国寻根之旅”项目的实施与运营
一、华大营之先声:菲华学生夏令营和港澳台侨生中国文化之旅
二、中国寻根之旅华大营项目的实施与运营
三、中华文化大乐园(CHINA FUN)
四、中华文化大赛(Chinese Culture Contest)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海外华裔青少年多元认同研究
第一节 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
一、问卷设计
二、基本概况
第二节 海外华裔青少年多元认同之族群认同
一、相关理论概念
二、族群认同的关联性分析
第三节 海外华裔青少年多元认同之文化认同
一、相关理论概念
二、文化认同的关联性分析
第四节 海外华裔青少年多元认同之国家认同
一、相关理论概念
二、国家认同的关联性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寻根之旅成效评估、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中国寻根之旅”成效评估
一、成效评估关联性分析
二、感想与建议
第二节 问题与对策
一、“文化排斥”现象的出现
二、“中国寻根之旅”的活动定性与模式创新
三、如何提升中方接待团队的专业化水平
四、如何消除境外国家的“疑虑”与“担忧”
五、如何向海外持续推广“中国寻根之旅”活动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欧洲华文教育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J]. 耿红卫,张巍. 海外华文教育. 2018(06)
[2]华裔新生代中国文化认同感的调查研究——以温州意大利华裔新生代为例[J]. 陈美芬,汪雪娟.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3]离散族群多元文化认同对社交媒体使用的影响[J]. 张少科. 国际新闻界. 2018(03)
[4]“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现状研究——基于官方网上平台的分析[J]. 王伟伟. 八桂侨刊. 2017(03)
[5]从国际移民到跨国离散:基于北京的加拿大华人研究的“双重离散”理论建构[J]. 郭世宝,丁月牙.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17(03)
[6]“离散”研究的发展脉络及省思[J]. 郝国强.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7]华裔青少年的祖籍文化认同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以2016年浙江省”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丽水学院分营青田籍营员为个案[J]. 张小倩. 丽水学院学报. 2017(01)
[8]留下一片足迹,带走一份乡情——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分析[J]. 王梦黎. 对外传播. 2016(11)
[9]建构主义视野下的侨务公共外交——基于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的效果评估[J]. 林逢春. 东南亚研究. 2015(06)
[10]蒙元时期维吾尔族的国家认同初探[J]. 阿布都克力木·阿布力孜,瓦哈甫·吐尔逊. 经济研究导刊. 2013(36)
硕士论文
[1]志愿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邵洁.云南财经大学 2015
[2]“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网上管理平台开发项目的管理研究[D]. 王艺博.华侨大学 2015
[3]印尼华裔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及其对汉语学习的影响[D]. 黄煜.广西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015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3015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