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觉疲劳、语义饱和对颜色范畴知觉的即时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23 10:41
颜色范畴知觉究竟是语言的还是知觉的,或两者交互引起的认知冲突所致仍在探究与争议之中。本研究采用色觉疲劳和语义饱和操作分别独立地改变知觉或语义加工,观察二者对颜色范畴知觉效应的即时影响,以期探究语言和知觉对颜色范畴的作用。结果显示,色觉疲劳操作导致范畴间颜色辨别反应时减少,颜色范畴效应增强。语义饱和操作导致被饱和颜色词所属的范畴内颜色辨别反应时增加,颜色范畴效应增强。说明单独改变知觉或语义加工能力均能影响CCP效应,支持了语言标签对比模型,即语言与知觉的交互作用引起颜色范畴知觉的观点。
【文章来源】:心理学报. 2019,51(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疲劳任务实验流程图
分析,视野主效应显著,F(1,25)=5.19,p=0.032,ηp2=0.172,左视野(306ms)显著慢于右视野(293ms);范畴主效应显著,F(1,25)=49.25,p<0.001,ηp2=0.663。范畴与疲劳程度的交互作用显著,F(1,25)=49.25,p<0.001,ηp2=0.663,简单效应分析,WC条件下疲劳条件(318ms)慢于无疲劳条件(307ms),但差异不显著,F(1,25)=1.50,p=0.233;BC条件下疲劳条件(277ms)显著快于无疲劳条件(294ms),F(1,25)=6.76,p=0.015,ηp2=0.213。其余效应不显著,F<1.59,p>0.219,见图2。图2不同范畴类型下的疲劳效应注:***表示p<0.001,*表示p<0.05,ns表示p>0.05,误差线为标准误,下同。采用Gilbert等人(2006)的统计方法,对不同范畴和疲劳条件下CCP效应的强度(范畴内反应时范畴间反应时)进行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疲劳程度主效应显著,F(1,25)=13.18,p=0.001,ηp2=0.345,疲劳(41ms)强于无疲劳条件(17ms)。其余均无显著差异,F<0.21,p>0.648。由于每次疲劳操作后的视觉搜索任务中都存在两种范畴内颜色对,一种与疲劳操作所用的颜色范畴一致,另一种与疲劳操作所用的颜色范畴不一致。如疲劳绿色后可能会出现G1-G2颜色对或B1-B2颜色对。疲劳操作对二者的影响可能不同。因而又将两种范畴内条件分为一致条件(范畴内颜色对与疲劳操作颜色属于同一范畴)与不一致条件(范畴内颜色对与疲劳操作颜色属于不同范畴)进行比较。对不同疲劳程度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数据分别进行视野与范畴类型(一致范畴内vs不一致范畴内)的二因素方差分析(共进行4个统计分析)显示,疲劳条件下视野主效应在正确率上显著,F(1,25)=6.09,p=0.022,ηp2=0.194,左视野(
试是否能够正确判断实验用词的含义,每个词判断2次,共36个试次,全部正确后进入实验。被试阅读完指导语后进行4次练习,全部正确后直接进入正式实验。饱和操作时,被试要判断屏幕中的词汇是指颜色还是表情或植物,如果是颜色就按“q”,表情或植物按“p”,被试判断完后间隔150ms呈现下一词汇。告知被试做对足够多次才能进入下一阶段,以确保被试加工词义,达到饱和效果。共呈现60个目标词和6个偏差词。其中每7个刺激中会随机出现1个偏差词,最后的12个刺激不出现偏差词。完成饱和后进行12个试次的视觉搜索任务,过程同实验1,见图3。每次任务后被试需要进行休息。图3语义饱和实验流程3.3结果与分析剔除1名有效数据率(排除了错误值和极端值的数据)小于80%的被试,对21名有效数据率高于80%的被试进行统计分析,去除的错误值和2个标准差外的值约占总数据的5%。反应时数据见表2。表2不同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M±SD,ms)左视野(LVF)右视野(RVF)范畴高饱和低饱和高饱和低饱和范畴内(WC)289±45290±45281±39280±35范畴间(BC)267±40270±44255±26256±28对正确率进行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范畴主效应显著,F(1,20)=20.94,p<0.001,ηp2=0.511,WC条件(0.97)显著低于BC条件(0.99);视野与范畴交互作用显著,F(1,20)=4.61,p=0.044,ηp2=0.187,但没有发现显著的简单效应,p>0.079,ηp2<0.146。其他效应均不显著,F(1,20)<1.97,p>0.180。对反应时进行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视野主效应显著,F(1,20)=6.22,p=0.022,ηp2=0.237,左视野(279ms)显著慢于右视野(268ms);范畴的主效应显著,F(1,20)=69.36,p<0.001,ηp2=0.776,WC(285m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英双语者语义饱和效应研究[J]. 张积家,刘翔,王悦.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03)
[2]短期习得的语言范畴使成人大脑右半球颜色范畴知觉转为左半球颜色范畴知觉[J]. 钟伟芳,李悠,徐贵平,秦凯鑫,莫雷. 心理学报. 2014(04)
[3]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关系:相互作用理论及其证据[J]. 张积家,方燕红,谢书书.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7)
[4]知觉加工中存在颜色类别知觉效应的证据[J]. 刘强,陈安涛,王琪,周柳,孙弘进. 心理学报. 2008(01)
本文编号:3095657
【文章来源】:心理学报. 2019,51(02)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疲劳任务实验流程图
分析,视野主效应显著,F(1,25)=5.19,p=0.032,ηp2=0.172,左视野(306ms)显著慢于右视野(293ms);范畴主效应显著,F(1,25)=49.25,p<0.001,ηp2=0.663。范畴与疲劳程度的交互作用显著,F(1,25)=49.25,p<0.001,ηp2=0.663,简单效应分析,WC条件下疲劳条件(318ms)慢于无疲劳条件(307ms),但差异不显著,F(1,25)=1.50,p=0.233;BC条件下疲劳条件(277ms)显著快于无疲劳条件(294ms),F(1,25)=6.76,p=0.015,ηp2=0.213。其余效应不显著,F<1.59,p>0.219,见图2。图2不同范畴类型下的疲劳效应注:***表示p<0.001,*表示p<0.05,ns表示p>0.05,误差线为标准误,下同。采用Gilbert等人(2006)的统计方法,对不同范畴和疲劳条件下CCP效应的强度(范畴内反应时范畴间反应时)进行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疲劳程度主效应显著,F(1,25)=13.18,p=0.001,ηp2=0.345,疲劳(41ms)强于无疲劳条件(17ms)。其余均无显著差异,F<0.21,p>0.648。由于每次疲劳操作后的视觉搜索任务中都存在两种范畴内颜色对,一种与疲劳操作所用的颜色范畴一致,另一种与疲劳操作所用的颜色范畴不一致。如疲劳绿色后可能会出现G1-G2颜色对或B1-B2颜色对。疲劳操作对二者的影响可能不同。因而又将两种范畴内条件分为一致条件(范畴内颜色对与疲劳操作颜色属于同一范畴)与不一致条件(范畴内颜色对与疲劳操作颜色属于不同范畴)进行比较。对不同疲劳程度的正确率和反应时数据分别进行视野与范畴类型(一致范畴内vs不一致范畴内)的二因素方差分析(共进行4个统计分析)显示,疲劳条件下视野主效应在正确率上显著,F(1,25)=6.09,p=0.022,ηp2=0.194,左视野(
试是否能够正确判断实验用词的含义,每个词判断2次,共36个试次,全部正确后进入实验。被试阅读完指导语后进行4次练习,全部正确后直接进入正式实验。饱和操作时,被试要判断屏幕中的词汇是指颜色还是表情或植物,如果是颜色就按“q”,表情或植物按“p”,被试判断完后间隔150ms呈现下一词汇。告知被试做对足够多次才能进入下一阶段,以确保被试加工词义,达到饱和效果。共呈现60个目标词和6个偏差词。其中每7个刺激中会随机出现1个偏差词,最后的12个刺激不出现偏差词。完成饱和后进行12个试次的视觉搜索任务,过程同实验1,见图3。每次任务后被试需要进行休息。图3语义饱和实验流程3.3结果与分析剔除1名有效数据率(排除了错误值和极端值的数据)小于80%的被试,对21名有效数据率高于80%的被试进行统计分析,去除的错误值和2个标准差外的值约占总数据的5%。反应时数据见表2。表2不同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M±SD,ms)左视野(LVF)右视野(RVF)范畴高饱和低饱和高饱和低饱和范畴内(WC)289±45290±45281±39280±35范畴间(BC)267±40270±44255±26256±28对正确率进行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范畴主效应显著,F(1,20)=20.94,p<0.001,ηp2=0.511,WC条件(0.97)显著低于BC条件(0.99);视野与范畴交互作用显著,F(1,20)=4.61,p=0.044,ηp2=0.187,但没有发现显著的简单效应,p>0.079,ηp2<0.146。其他效应均不显著,F(1,20)<1.97,p>0.180。对反应时进行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视野主效应显著,F(1,20)=6.22,p=0.022,ηp2=0.237,左视野(279ms)显著慢于右视野(268ms);范畴的主效应显著,F(1,20)=69.36,p<0.001,ηp2=0.776,WC(285ms)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汉英双语者语义饱和效应研究[J]. 张积家,刘翔,王悦.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4(03)
[2]短期习得的语言范畴使成人大脑右半球颜色范畴知觉转为左半球颜色范畴知觉[J]. 钟伟芳,李悠,徐贵平,秦凯鑫,莫雷. 心理学报. 2014(04)
[3]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关系:相互作用理论及其证据[J]. 张积家,方燕红,谢书书.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7)
[4]知觉加工中存在颜色类别知觉效应的证据[J]. 刘强,陈安涛,王琪,周柳,孙弘进. 心理学报. 2008(01)
本文编号:3095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3095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