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射线导鱼雷蛇形弹道设计及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0 05:22
在线导鱼雷攻击过程中,当只有目标方位信息且目标舷角很小时不利于鱼雷捕获目标,为解决该问题,阐述了蛇形弹道搜索的概念,提出了2种线导鱼雷蛇形弹道搜索使用时机。建立蛇形弹道搜索控制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线导加尾流自导蛇形弹道搜索在只有目标方位信息且小目标舷角情况下可以有效提高鱼雷捕获目标尾流的概率,为解决进入尾流舷别不确定给攻击带来的问题,又提出了利用尾流自导加声自导攻击目标的组合使用方法,该方法可保证鱼雷命中目标概率;采用线导加声自导蛇形弹道搜索在目标方位无效情况下可以有效扩大鱼雷机动范围,捕获目标概率要高于直航搜索捕获目标概率。
【文章来源】:兵工学报. 2020,41(0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线导加尾流自导鱼雷攻击示意图
表1为不同方位误差条件下,采用现在方位导引法和执行蛇形弹道搜索法对尾流的捕获概率及进入角大于30°时的概率。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误差一定时,现在方位导引法捕获尾流概率较低,由于尾流进入角非常小,可以认为仿真条件下现在方位导引法成功捕获并进入尾流的概率为0;而采用蛇形弹道搜索法时,首先鱼雷捕获尾流概率明显提高,其次如图2所示鱼雷进入尾流角也有明显的改善,因此可以认为蛇形弹道搜索法成功捕获并进入尾流的概率较现在方位导引法有明显的提高。图3为鱼雷航向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4为每10 s一个周期时的鱼雷方位曲线图,仿真假设目标方位060°,根据鱼雷航向与鱼雷方位的变化规律,当目标方位与鱼雷方位基本一致,鱼雷航向变化不大时,可控制鱼雷进行蛇形弹道搜索。由于鱼雷转向时曲线相对主搜索航向的最大切线角度为±35°,当鱼雷执行蛇形弹道搜索后航程损失大约为13.8%,以仿真采用鱼雷速度36 kn计算,相当于损失约5 kn的速度。
图3为鱼雷航向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4为每10 s一个周期时的鱼雷方位曲线图,仿真假设目标方位060°,根据鱼雷航向与鱼雷方位的变化规律,当目标方位与鱼雷方位基本一致,鱼雷航向变化不大时,可控制鱼雷进行蛇形弹道搜索。由于鱼雷转向时曲线相对主搜索航向的最大切线角度为±35°,当鱼雷执行蛇形弹道搜索后航程损失大约为13.8%,以仿真采用鱼雷速度36 kn计算,相当于损失约5 kn的速度。图4 鱼雷方位变化曲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折线简化的方位导引方法的可用性研究[J]. 徐继华,袁富宇.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7(02)
[2]潜射鱼雷在引导兵力通报下的远距攻击[J]. 杜辉,于雪泳,朱清浩.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6(03)
[3]一种改进的线导+尾流自导鱼雷导引方法[J]. 野学范,朱伟良,张靖康,许兆鹏.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5(09)
[4]潜艇攻击机动目标武器使用有关问题的研究[J]. 夏佩伦,朱伟良,野学范. 舰船电子工程. 2014(09)
[5]线导鱼雷导引方法的组合使用策略研究[J]. 魏玉华,王凯帅. 鱼雷技术. 2014(03)
[6]基于模糊控制的线导鱼雷方位导引法[J]. 李斌,张靖康,李刚. 兵工自动化. 2014(05)
[7]一种由条件确定导引时机的线导鱼雷导引方案[J]. 李本昌,尹文进,李原.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3(04)
[8]水面舰艇纯机动规避线导鱼雷航向研究[J]. 陈颜辉,谷秀明.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3(01)
[9]一种改进的线导鱼雷导引策略[J]. 高永琪,尚凡,张静远.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11(06)
[10]水面舰艇规避线导鱼雷策略[J]. 潘新祥,陈颜辉,洪浩. 舰船科学技术. 2011(11)
本文编号:3129041
【文章来源】:兵工学报. 2020,41(01)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线导加尾流自导鱼雷攻击示意图
表1为不同方位误差条件下,采用现在方位导引法和执行蛇形弹道搜索法对尾流的捕获概率及进入角大于30°时的概率。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误差一定时,现在方位导引法捕获尾流概率较低,由于尾流进入角非常小,可以认为仿真条件下现在方位导引法成功捕获并进入尾流的概率为0;而采用蛇形弹道搜索法时,首先鱼雷捕获尾流概率明显提高,其次如图2所示鱼雷进入尾流角也有明显的改善,因此可以认为蛇形弹道搜索法成功捕获并进入尾流的概率较现在方位导引法有明显的提高。图3为鱼雷航向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4为每10 s一个周期时的鱼雷方位曲线图,仿真假设目标方位060°,根据鱼雷航向与鱼雷方位的变化规律,当目标方位与鱼雷方位基本一致,鱼雷航向变化不大时,可控制鱼雷进行蛇形弹道搜索。由于鱼雷转向时曲线相对主搜索航向的最大切线角度为±35°,当鱼雷执行蛇形弹道搜索后航程损失大约为13.8%,以仿真采用鱼雷速度36 kn计算,相当于损失约5 kn的速度。
图3为鱼雷航向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4为每10 s一个周期时的鱼雷方位曲线图,仿真假设目标方位060°,根据鱼雷航向与鱼雷方位的变化规律,当目标方位与鱼雷方位基本一致,鱼雷航向变化不大时,可控制鱼雷进行蛇形弹道搜索。由于鱼雷转向时曲线相对主搜索航向的最大切线角度为±35°,当鱼雷执行蛇形弹道搜索后航程损失大约为13.8%,以仿真采用鱼雷速度36 kn计算,相当于损失约5 kn的速度。图4 鱼雷方位变化曲线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折线简化的方位导引方法的可用性研究[J]. 徐继华,袁富宇.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7(02)
[2]潜射鱼雷在引导兵力通报下的远距攻击[J]. 杜辉,于雪泳,朱清浩.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6(03)
[3]一种改进的线导+尾流自导鱼雷导引方法[J]. 野学范,朱伟良,张靖康,许兆鹏.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5(09)
[4]潜艇攻击机动目标武器使用有关问题的研究[J]. 夏佩伦,朱伟良,野学范. 舰船电子工程. 2014(09)
[5]线导鱼雷导引方法的组合使用策略研究[J]. 魏玉华,王凯帅. 鱼雷技术. 2014(03)
[6]基于模糊控制的线导鱼雷方位导引法[J]. 李斌,张靖康,李刚. 兵工自动化. 2014(05)
[7]一种由条件确定导引时机的线导鱼雷导引方案[J]. 李本昌,尹文进,李原.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3(04)
[8]水面舰艇纯机动规避线导鱼雷航向研究[J]. 陈颜辉,谷秀明.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13(01)
[9]一种改进的线导鱼雷导引策略[J]. 高永琪,尚凡,张静远.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11(06)
[10]水面舰艇规避线导鱼雷策略[J]. 潘新祥,陈颜辉,洪浩. 舰船科学技术. 2011(11)
本文编号:3129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3129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