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高善良特质在情绪调节行动控制中的内隐优势

发布时间:2021-04-17 14:37
  基于善良特质在中国人人格修养中的重要价值,本研究以情绪调节的行动控制理论为模型参照,设计了三项行为实验检验善良特质的导向性与内隐情绪调节的关系。研究1采用Stroop任务,比较高低善良被试判断人际关系词颜色时是否受到色词内容的干扰,结果发现,高(vs.低)善良被试对人际关系积极词更敏感;研究2采用情绪调节内隐联想测验任务比较高低善良被试的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差异,结果发现高(vs.低)善良被试更倾向于采用控制型情绪调节方式调节情绪;研究3在诱发被试负性情绪条件下,采用面孔表情视觉搜索任务间接考察高低善良被试在内隐情绪修复效果上的差异,结果显示高(vs.低)善良被试搜索愤怒背景下高兴面孔的速度更快。三项实验结果一致地表明,高善良特质利他重感情的行动目的性在情绪调节的行动控制中具有内隐优势,对积极的心理健康起促进作用。 

【文章来源】:心理学报. 2019,51(07)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高善良特质在情绪调节行动控制中的内隐优势


情绪Stroop任务的流程图

积极词,消极词,反应时,标准误


从κ?错误率超过10%而剔除,最终有效被试人数50名(高分组25人,低分组25人)。有效被试的反应错误个数都较少(M高善良=2.72,SD=2.06;M低善良=2.14,SD=1.85),不再对错误率做进一步分析。采用2(组别:高、低善良特质)×2(词语类型:人际关系积极词、人际关系消极词)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发现,组别主效应显著,F(1,48)=8.11,p=0.006,ηp2=0.145,95%CI为[13.43,77.85],高善良被试反应时长于低善良被试;词语类型主效应不显著,F(1,48)=1.20,p=0.278,95%CI=[5.04,17.14];词语类型与组别的交互作用显著(见图2),F(1,48)=5.27,p=0.026,ηp2=0.099。简单效应分析发现,在人际关系积极词上,高善良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低善良被试的反应时,F(1,48)=11.73,p=0.001,ηp2=0.196,95%CI=[24.08,92.55]。高善良被试在人际关系积极词上的反应时显著长于人际关系消极词,F(1,48)=5.76,p=0.02,ηp2=0.11,95%CI=[3.03,34.41]。描述性统计见表1。图2两组被试在积极词和消极词上的反应时注:误差线为标准误;*p<0.05,**p<0.01表1高、低善良特质组在两类人际关系词上的反应时(ms)人际关系情感词高善良特质组(n=25)低善良特质组(n=25)MSDMSD人际关系积极词669.8963.20611.5757.04人际关系消极词651.1763.69618.2055.212.5小结本实验结果验证了假设1,人际关系词的情绪效价只干扰了高善良被试颜色判断的反应时间,并且高善良被试在积极效价的情绪词表现出更显著的Stoop干扰效应。对情绪Stoop干扰效应产生原因的研究认为,情绪信息对个体的重要性(或内隐

情绪调节,内隐,示例,程序


786心理学报第51卷图3情绪调节版内隐联想测验(ER-IAT)程序的部分示例向,F(1,54)=3.12,p=0.08,ηp2=0.06,95%CI为[373.53,23.47];在不相容任务上,高组反应时显著长于低组反应时,F(1,54)=4.48,p=0.04,ηp2=0.08,95%CI=[8.92,329.22]。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图4两组被试在不同任务上的反应时注:误差线为标准误;*p<0.05表3高、低善良特质组在两类任务上的反应时(ms)实验任务高善良特质组(n=28)低善良特质组(n=28)MSDMSD相容任务961.23351.721136.25388.29不相容任务1122.72337.83953.65254.03对高、低两组被试的D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两组之间D值差异显著,t(54)=3.64,p=0.001,Cohen’sd=0.97,95%CI=[0.28,1.00],即高善良特质组被试的D值(0.34±0.64)显著大于低善良特质组被试的D值(0.30±0.68)。3.5小结本实验发现,高善良被试在相容任务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不相容任务的反应时,符合IAT效应的假设;而且在相容任务上,高善良被试反应时短于低善良被试反应时。这些结果说明,高善良被试更易于将情绪控制词和积极属性联系在一起,而将情绪表达词和消极属性联系在一起,即高善良被试认为情绪控制是积极的,而情绪表达是消极的。为了更好的排除认知加工速度对IAT效应的影响(Cai,Sriram,Greenwald,&McFarland,2004;Greenwaldetal.,2003),进一步分析两组被试的D值,结果发现,高善良被试的D值大于零,低善良被试的D值小于零,并且两组被试的D值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符合假设2。这也说明高善良被试倾向于持有控制型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低善良被试倾向于持有表达型情绪调节内隐态度。也就是说,高善良被试在情绪调节目标选择上倾向于对情绪加以控制,会根据自身所处的不同情景对情绪进行自动化的调节;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特质焦虑个体在高难度Stroop任务下的情绪启动效应[J]. 白学军,贾丽萍,王敬欣.  心理科学. 2016(01)
[2]内隐情绪调节: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J]. 任俊,朱琼嫦.  心理科学进展. 2015(12)
[3]社会认知内容的“大二”模型[J]. 佐斌,代涛涛,温芳芳,索玉贤.  心理科学. 2015(04)
[4]特质愤怒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敌意认知和冲动性水平有调节的中介作用[J]. 刘文文,江琦,任晶晶,李树芳,徐雅珮.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5(04)
[5]情绪诱发方法述评[J]. 郑璞,刘聪慧,俞国良.  心理科学进展. 2012(01)
[6]情绪调节内隐和外显态度在青少年阶段的发展特点[J]. 刘俊升,桑标.  心理科学. 2011(05)
[7]情绪Stroop效应与Stroop效应的关系[J]. 刘亚,王振宏.  心理科学. 2011(04)
[8]中国面孔表情图片系统的修订[J]. 龚栩,黄宇霞,王妍,罗跃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01)
[9]情绪调节内隐态度对个体情绪调节的影响[J]. 刘俊升,桑标.  心理科学. 2009(03)
[10]汉语情感词系统的初步编制及评定[J]. 王一牛,周立明,罗跃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8(08)



本文编号:31436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31436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3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