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基于互联网学术搜索引擎分析国内树莓研究现状——以“百度学术”为例

发布时间:2021-08-12 02:23
  树莓是近年国内新兴的小浆果,在我国野生资源十分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为了综合了解树莓近年在国内的研究现状,该文基于百度学术搜索引擎,利用"树莓"、"悬钩子"、"覆盆子"3个关键词对其不同年份论文发表数量、相关研究热点、学科渗透及对应研究主题、主要参与学者及参与机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树莓相关研究起始于1983年前后,发文量次序为:"覆盆子">"悬钩子">"树莓"。树莓研究多与生产相关,研究热点有红树莓、栽培技术、基生枝、黑树莓、新品种、组织培养、营养价值;悬钩子研究主要与资源的开发利用相关,研究热点有悬钩子属、开发利用、粗叶悬钩子、化学成分、种质资源、药用植物、植物资源、覆盆子;覆盆子研究主要与医学应用有关,研究热点有菟丝子、五味子、掌叶覆盆子、金樱子、车前子、枸杞子、桑螵蛸、悬钩子属、益智仁和女贞子。综合3个关键词的分析结果,反映了树莓在国内人工栽培生产中的重点关注领域,及其在医学与保健上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中药学上的使用。 

【文章来源】:安徽农学通报. 2019,25(14)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基于互联网学术搜索引擎分析国内树莓研究现状——以“百度学术”为例


“树莓”的可视化分析表1“树莓”主要渗透学科及对应的研究主题学科研究主题

悬钩子,渗透学,学科研究,分析表


?匙邮糁参铮ㄈ缤?2b)。主要渗透学科有园艺学、生物学、中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林学、基础医学,对应的研究主题如表2。主要参与学者有陈炳华、洪振丰、林久茂、顾姻、彭芳、郑良朴、赵锦燕等(如图2e)。主要参与的研究机构有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高山经济植物研究所、福建中医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院、福建中医学院药学系、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福建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系、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医药学院、四川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如图2c)。图2“悬钩子”的可视化分析表2“悬钩子”主要渗透学科及对应的研究主题学科园艺学生物学中药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林学基础医学研究主题悬钩子属;蔷薇科;组织培养;人工栽培;野生果树;野生果树资源化学成分;种质资源;植物资源;悬钩子属植物;花粉形态;药用价值粗叶悬钩子;药用植物;覆盆子;总生物碱;药理作用;提取物营养成分;果汁饮料;抗氧化性;柠檬酸;黄酮类化合物;脂肪酸黄果悬钩子;资源调查;悬钩子资源;小灌木;引种栽培;自然保护区原位末端标记法;动物模型;细胞凋亡;细胞增殖;扫描电镜;超氧阴离子2.3覆盆子1986—2016年共发表相关论文880篇,2014年发文量最高。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变化幅度较小(如图3a)。高相关研究点有菟丝子、五味子、掌叶覆盆子、金樱子、车前子、枸杞子、桑螵蛸、悬钩子属、益智仁和女贞子(如图3b)。主要渗透学科有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园艺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对应研究主题如表3。主要参与学者有曹永兵、苗菊茹、黄丽萍、刘红宁、郭美丽、宋毅、田辉等(如图3e)。主要?

覆盆子,渗透学,学科研究,分析表


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Sci,Bull,2019,25(14)图3“覆盆子”的可视化分析表3“覆盆子”主要渗透学科及对应的研究主题学科中西医结合中药学中医学临床医学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主题金樱子;车前子;桑螵蛸;益智仁;女贞子;五子衍宗丸五味子;枸杞子;补骨脂;何首乌;山茱萸;太子参菟丝子;肉苁蓉;月经周期;总黄酮;破故纸;柏子仁男性不育症;男性不育;治疗方法;疗效观察;不孕症;糖尿病掌叶覆盆子;悬钩子属;蔷薇科;基生枝;红树莓;落叶果树抗氧化剂;有机酸;巧克力;葡萄酒;营养成分;抗氧化3结论树莓一般指果实可食的用于园艺栽培生产的悬钩子属植物类型[1],包括了红树莓、黑树莓、黑莓及其育成的品种。根据高相关研究点显示,树莓的研究主要以红树莓作为对象,大多涉及栽培技术、基生枝、新品种、组织培养及营养价值,多与生产相关。由主要渗透学科对应的研究主题也反映了这点,如栽培技术、基生枝、新品种、适应性、田间管理、种植面积、抗逆性、病虫害防治等。据统计(2013~2015年),辽宁、黑龙江和河南是我国树莓的主产区[10]。树莓的保健及食品加工也是研究的热点,如营养价值、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出汁率等。树莓属于药食同源植物,在《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对树莓的药用价值有详细记载,是我国传统的一味中药材[11]。中药学上称之为覆盆子,其相关研究热点有鞣花酸、总黄酮等。悬钩子泛指悬钩子属植物[12]。本文分析结果显示,悬钩子相关研究主要涉及到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种质资源及化学成分,其中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研究热点,如人工栽培、引种栽培、药用价值、药用成分?


本文编号:3337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3337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5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