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搜索引擎论文 >

搜索引擎商标侵权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9 21:08

  本文关键词:搜索引擎商标侵权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进步使人类社会步入了真正的信息时代。在商品经济与互联网技术快速融合的过程中,知识产权法发展最为迅速、在社会上影响最大。商标以其自身的识别和推介功能在网络环境中的重要性迅速凸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商家逐渐意识到品牌与商誉的重要性,在不断提高自己产品质量的同时,越来越注意保护经过长期积累和维护而形成的商誉,因此对商标的保护意识变得越来越强烈。人们从侧重于保护有形财产转而更加重视保护无形财产。商标侵权问题也不再是传统领域的专有产物,而是延伸到了网络。广告形式也不单纯地局限于传统方式,而是出现了网络广告,商标成为了搜索引擎的关键词。于是,网络商标侵权问题,尤其是搜索引擎商标侵权问题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现行知识产权法与其他任何部门法一样,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新型的商标侵权形式在现有法律法规的框架下出现了法律适用的问题。传统商标法面对网络新问题,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本文试图以传统商标法为框架,结合国内外商标立法新理论,以及国内外判例的借鉴来对搜索引擎商标侵权问题进行研究。本文正文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介绍搜索引擎广告引起的一系列商标侵权纠纷来总结搜索引擎商标侵权存在的一些值得我们探讨的法律问题。分别介绍美国、欧盟和我国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法院在认定搜索引擎商标侵权时,在分析搜索引擎服务商的法律责任问题上,思路选择的差异和不同做法,来总结搜索引擎商标侵权认定的过程中,存在的三点问题。一是如何对搜索引擎商标侵权进行认定。以传统商标法中认定商标侵权的理论为框架,结合认定商标侵权行为的几个关键要素,从使用行为和混淆的可能性两个角度进行探讨。二是搜索引擎商标是否是商标法规定的侵权行为,在认定商标侵权时商标性使用是否是必要条件。三是搜索引擎商标侵权的责任承担问题。其中,广告主涉及直接侵权,搜索引擎服务商有可能构成间接侵权。第二部分分别对搜索引擎广告引发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首先,介绍传统商标法中认定商标侵权行为的关键要素,包括使用行为以及混淆的可能性,其中混淆理论是核心。从使用行为的角度来说,主流观点是构成商标侵权的商标使用必须符合商标意义上的使用。本文认为,判断商标符号的使用是否构成商标侵权,与是否在商标意义上使用并无必然联系,而仅与混淆可能性有关。从混淆可能性的角度来说,由于传统商标法的立法目的重点在于确保消费者能够将注册商标与其所指示的商品或服务来源正确地联系在一起,防止消费者对商品或者服务来源产生混淆,因此混淆理论依然是认定搜索引擎商标侵权的核心。其次,结合相关案例来探讨搜索引擎商标行为中商标性使用的认定以及混淆可能性的认定。在判断搜索引擎商标侵权时,适用售前混淆理论更有合理性;商标性使用并非是认定商标侵权的必要条件,应同时考虑使用行为是否给商标权人的商誉带来不利影响。第三部分讨论搜索引擎商标的责任承担,分为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两部分。其中广告主涉及直接侵权。搜索引擎服务商有构成帮助侵权的可能性。首先,对商标间接侵权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其一,已经存在商标直接侵权;其二,行为人有教唆、引诱、帮助等行为;其三,行为人具有主观过错。与直接侵权不同的是,商标间接侵权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所以在认定搜索引擎服务商帮助侵权时,应综合考虑明知或者应知的主观状态,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的审查义务,以及客观上是否为直接侵权人提供了帮助,在判断主观状态时结合红旗标准等。第四部分针对我国,通过对搜索引擎商标相关侵权案例进行简短概括,在此基础上总结商标法相关规定的不足。其中,立法不够完善,实践中缺乏法律依据,如:没有明确搜索引擎服务商的间接侵权责任形式;没有合理界定搜索引擎服务商的审查义务;有关混淆可能性的规定不明确,标准模糊,导致法官有过大的自由裁量权等。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建议。建议我国相关立法要明确搜索引擎商标间接侵权责任形式,合理界定搜索引擎服务商的审查义务,明确搜索引擎服务商“明知”和“应知”标准,完善混淆判断标准等。建议广告主等商家合理使用关键词广告,明确什么可以为,什么不可为,建议搜索引擎服务商以商标法为行为准则,净化网络市场环境,以此建立健康繁荣有序的网络市场环境。
【关键词】:搜索引擎 商标侵权 商标侵权认定 责任分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搜索引擎商标侵权的典型案例及法律问题11-16
  • (一) 搜索引擎商标侵权的典型案例11-13
  • (二) 搜索引擎商标侵权案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13-16
  • 二、搜索引擎商标侵权的认定16-29
  • (一) 认定商标侵权行为的关键要素16-22
  • (二) 对搜索引擎商标侵权的分析22-29
  • 三、搜索引擎商标侵权的责任分配29-33
  • (一) 关键词广告主的直接侵权责任29
  • (二) 搜索引擎服务商的间接侵权责任29-33
  • 四、我国商标法相关规定的不足及完善建议33-38
  • (一) 我国商标法相关规定的不足33-34
  • (二) 完善我国商标法的建议34-38
  • 结语38-39
  • 参考文献39-41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41-42
  • 致谢4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传柏,李曙明;北方十省市商标办案协作会在郑召开[J];中华商标;2000年01期

2 李琛 ,孙维国;商标固有的显著性对其扩大保护的影响——关于两“醒目”商标异议案裁定结果不同的一种解释[J];知识产权;2003年05期

3 左旭初;我国第一部商标法规诞生始末[J];中华商标;2004年04期

4 王翔;赵泓任;;从商标功能的演变看商标保护理论的发展[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年07期

5 安青虎;;品牌与商标[J];知识产权;2006年04期

6 邱平荣;张晓云;;新农村建设中农产品商标保障策略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谷昕;;浅议中药商标保护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年22期

8 周新艳;;试看中国企业海外商标保护需求[J];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11期

9 唐永春;国际商标保护简述[J];国际贸易问题;1986年02期

10 谢元元;著名商标保护的研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凯;;药品商标保护的最新进展[A];中国药学会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2013年

2 瞿东亮;;如何运用商标保护战略防范商标侵权的风险和提高维权的力度[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3 孔德丽;;关于闲置商标的几点看法[A];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刊暨2001年度获奖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汇编[C];2003年

4 蔡叶菁;;商标共存问题研究——原理、比较与建构[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5 刘佳婕;;论在先使用商标的保护[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四部分[C];2013年

6 路洋;;试论商标的显著性特征[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7 刘远山;夏余杨;;论我国商标侵权及其民事和行政法律制裁[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1辑)[C];2007年

8 姜斐斐;;论商标的淡化及其法律规制[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9 赵立春;;巧选商品项目,合理保护商标[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10 李静冰;;缺乏内在显著性的著名商标是否受反淡化法的保护——2002年国际商标协会第124届年会模拟法庭辩论综述[A];入世后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实务研讨会暨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霞;论商标价值的构成[N];中国工商报;2002年

2 于梦;中部六省商标保护协作网将建[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3 记者 王英;我市新增知名商标57件[N];苏州日报;2009年

4 李南玲 李 萍;“商标短视病”缠身中国企业[N];中国企业报;2005年

5 记者 姜龙;我市去年查办商标案件109起[N];大庆日报;2010年

6 记者 甘晓妹 通讯员 苗青;17个商标和企业将被重点保护[N];徐州日报;2010年

7 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周新艳;中国企业海外商标保护需求特点[N];国际商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春 实习生 许梦迪;构筑起企业商标保护“防火墙”[N];中国工商报;2012年

9 陈希荣 牟文秋;包装图案及商标的定位与设计[N];中国包装报;2005年

10 陈奇伟 刘晓军;商标与知识经济时代[N];中国工商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武;商标反淡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叶强;我国商标侵权治理的制度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徐聪颖;论商标的符号表彰功能[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魏森;论商标的淡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金YТ

本文编号:3356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sousuoyinqinglunwen/3356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f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