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ygnus X区域热和非热辐射成分的分离与研究
本文关键词:Cygnus X区域热和非热辐射成分的分离与研究 出处:《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银河系射电波段辐射的总强度观测是研究银河系星际介质性质的重要手段。在厘米和分米波段银河系的辐射主要由两种辐射机制产生,分别是热的轫致辐射(自由—自由辐射)和非热的同步辐射。Cygnus X区域是银河系内最为复杂的区域之一,有大量的热辐射和非热辐射结构混杂在一起,并且叠加在银河系弥漫辐射的背景之上。直到今天,这个区域也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很多辐射源的性质都还没有确定。将热辐射成分和非热辐射成分进行分离,是研究清楚这一区域的关键。对于整个银河系射电辐射结构的研究也将有着重要的帮助。 我们主要的目标是设计一种分离方法,能够正确的将Cygnus X区域射电辐射中的热辐射和非热辐射成分进行分离,以便对这个区域进行研究。热辐射和非热辐射成分的分离方法是利用大范围的多波段射电连续谱巡天数据,通过对每一个像素点相对应的连续谱辐射的谱指数分析来实现。此种方法将解决前人所用方法中显而易见的不准确性和局限性,增强对小尺度结构的辨识,准确求出每一个像素点的非热辐射谱指数。并可由所得结果无限制的对厘米—分米波段的射电连续谱数据进行大尺度结构补偿。热的自由—自由辐射成分的谱指数β=-2.1。 利用新的方法,我们在9.5角分的分辨率下分离了Cygnus X区域热和非热辐射成分。我们发现在Cygnus X区域中(66°≤l≤90°,|b|≤4°),λ6厘米波段热辐射成分的百分比为39%;还发现该区域内大的热辐射结构主要是由弥漫的辐射构成,,而不是电离氢区。也成功的将已知的大超新星遗迹和嵌入其中的电离氢区分离出来。但没有发现新的大超新星遗迹。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142;P16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树政,肖兴国;带电荷和磁荷的任意加速黑洞的非热辐射[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2 赵峥;稳态黎曼时空视界附近的非热辐射[J];物理学报;1983年09期
3 沈有根,陈大明,宋国玄;2+1维黑洞的热辐射和非热辐射[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7年00期
4 杨树政,赵峥;一类动态黑洞的非热辐射[J];物理学报;1995年03期
5 杨树政;研究球对称荷电蒸发黑洞非热辐射的新方法[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6 沈有根,罗季雄;Kerr-Newman-Kasuya-De Sitter黑洞的非热辐射[J];科学通报;1986年14期
7 荆继良,王永久;匀加速荷电黑洞的量子非热辐射[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5年02期
8 齐德江,李慧玲,赵兴强;用滞后的爱丁顿坐标研究Vaidya黑洞的非热辐射*[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杨树政,林理彬;一个具有电荷和磁偶极矩黑洞的量子非热辐射及其辐射粒子射程的特征[J];数学物理学报;2004年05期
10 崔滨生,匡龙海,马丹波,刘事明;CT-6B托卡马克装置等离子体电子忯旋辐射中热辐射和非热辐射的观测[J];物理学报;198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高能分会场报告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2 白金明;;AGN的高能伽玛辐射机制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4: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问题[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赵晓红;伽玛射线暴辐射效率、辐射能及早期余辉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2 杨树政;黑洞辐射效应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高长军;黑洞熵、黑洞的de Broglie-Bohm量子化及Quintessence宇宙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3年
4 张博;高能辐射机制与伽玛射线暴瞬时辐射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徐明;伽玛暴外流与介质相互作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陈世波;脉冲星及其星云高能物理过程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7 李祥;Fermi伽玛射线脉冲星高能特性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文峰;Cygnus X区域热和非热辐射成分的分离与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2 魏丙涛;Crab星云的多波段非热辐射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3 刘景伦;黑洞附近粒子的辐射[D];山东大学;2009年
4 夏陆明;壳型超新星遗迹的非线性扩散激波加速和非热辐射[D];云南大学;2012年
5 郑永刚;Blazar天体的光变和CCD测光[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毛慰明;γ噪Blazar天体的特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但加坤;强X射线与金属作用产生脉冲强电流效应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8 张井卫;BL Lac天体0735+178喷流轨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陈志福;SDSS类星体谱线的测量及其应用[D];广州大学;2011年
10 易修强;Taub-NUT黑洞的霍金辐射与反常现象[D];重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220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322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