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锯齿型外掩体设计和衍射光强检测

发布时间:2017-12-24 11:12

  本文关键词:锯齿型外掩体设计和衍射光强检测 出处:《光学精密工程》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日冕仪 杂散光 衍射光强 锯齿型外掩体


【摘要】:针对太阳极轨望远镜计划对大视场日冕仪杂散光抑制的要求,设计了一个衍射抑制程度更高的锯齿型外掩体用于该日冕仪。应用半无限矩形法模拟了锯齿型外掩体衍射光强分布,得到了最低衍射强度的锯齿形状。通过实验检测了此最优锯齿形状外掩体的衍射光抑制水平,并与圆形外掩体衍射光强进行了对比,证实了锯齿型外掩体相对于圆形外掩体在抑制衍射光上的优势。实验观测结果显示,优化设计后的锯齿型外掩体的衍射光强抑制水平可以达到10-7量级,高于目前国际上实验观测到的外掩体衍射光强抑制水平10-6量级,可以满足大视场日冕仪的对杂散光抑制的要求。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光电技术研发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资助项目(No.XDA04071800,No.XDA04060804-03)
【分类号】:P111.41
【正文快照】: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1引言日冕仪是对日冕和日冕物质抛射现象进行观测的装置,太阳极轨射电成像望远镜(Solar PolarOrbit Radio Telescope,SPORT)[1]计划中计划配置的大视场日冕仪,是国际上首个中心遮拦的大视场成像日冕仪。大视场日冕仪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的视场分别为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念平;刘煜;申远灯;张雪飞;曹文达;Arnaud Jean;;日晕测量与日晕光度计外缘杂散光抑制试验[J];天文学报;2011年02期

2 卜和阳;卢振武;张红鑫;孙明哲;;内掩式透射地基日冕仪中杂光鬼像的消除[J];中国光学;2013年02期

3 王洪涛;黄云彪;黄鸿;;激光气体分析仪中数字滤波器的设计[J];中国光学;2013年05期

4 王彪;韩辉武;张文才;张帆;陶永龙;;基于LPC2148的激光酒精检测系统的信号发生电路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13年10期

5 施建华;伏思华;谢文科;;光栅光谱仪光谱响应误差校正[J];中国光学;2014年03期

6 高明辉;郑玉权;;CO_2探测仪单通道光学系统设计验证方法[J];中国光学;2014年06期

7 肖红光;李伟;刘京;陈立福;李淳們;;基于光线跟踪的星敏感器视场仿真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14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魏伟;近红外星点目标成像系统噪声抑制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2 黄治;单传感器全景立体环带成像光学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朱志武;短脉冲激光对可见光CCD及滤光片组件的损伤效应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周军;红外目标探测系统的杂散辐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2 卜和阳;地基日冕仪杂散光抑制的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3 翟珊珊;衍射光栅杂散光测试仪模型设计及性能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4 王磊;白天探测技术研究与望远镜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4年

5 石栋梁;基于BRDF的光机系统杂散辐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鲍思思;基于成像球原理的空间分光光度计的设计[D];中国计量学院;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世勇,付有余,郭劲;激光辐照面阵CCD探测器系统局部的干扰效应[J];半导体光电;2002年02期

2 魏祥泉;李金宗;李冬冬;;交会对接杂散光分析及反杂光干扰措施设计[J];光电工程;2006年05期

3 原育凯;;光学系统杂散光的消除方法[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7年01期

4 张军强;吴清文;颜昌翔;;星载超光谱成像仪杂散光及其测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0年10期

5 常军,翁志成,姜会林,丛小杰;宽覆盖、离轴空间相机光学系统的设计[J];光学精密工程;2003年01期

6 陈波,尼启良,曹继红,巩岩,曹健林;空间软X射线/极紫外波段正入射望远镜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3年04期

7 张峰,张斌智;磁流体辅助抛光工件表面粗糙度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5年01期

8 陈波;尼启良;王君林;;长春光机所软X射线-极紫外波段光学研究(英文)[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12期

9 钟兴;贾继强;;空间相机消杂光设计及仿真[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3期

10 张红鑫;卢振武;夏利东;刘华;李萍;;白光日冕仪光学系统的杂散光抑制[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震;可见光CCD的激光辐照效应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2 江天;激光辐照3CCD相机的饱和干扰效应及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斌;同轴双无衍射光的理论与实验[J];光学学报;2003年12期

2 彭竹山;;用V形沟槽的反射衍射光获得光唱片的高密度记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83年06期

3 于连生;超声驻波所产生衍射光强波形的测量[J];物理;1981年05期

4 戴名奎,徐德衍,沈卫星;衍射光强取样分析法测定划痕宽度:实验部分[J];光学学报;1998年01期

5 陈林森,解剑锋,陆志伟,沈雁,汪振华,胡元,孙箐;一种新型数字化衍射光变图像的存贮系统[J];光学技术;2005年01期

6 翟中生;赵斌;;无衍射光的干涉实验与理论分析[J];光学学报;2007年08期

7 李春霞;许江华;陈家璧;庄松林;;衍射光多普勒频移的实验研究[J];光学仪器;2012年06期

8 戴名奎,徐德衍;衍射光强取样分析法测定划痕宽度:理论部分[J];光学学报;1997年03期

9 葛传文,张为俊,王沛,袁仁民,聂劲松,程平;几种变反射率腔镜边界衍射光场强度的理论分析与比较[J];量子电子学报;2000年02期

10 陈万金;栾庆国;;衍射光场的纵向效应及其应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于连生;;颗粒运动对衍射光空间分布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颗粒测试学术会议、2008上海市颗粒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安捷伦收购美国全息公司[N];科技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翟中生;基于无衍射光的大景深成像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王长涛;基于表面等离子体的超衍射光传输、成像原理和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钟星;无衍射光成像机理与图像复原方法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3年

2 李寿科;无衍射光光轴安装基础的误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胡林顺;单模光波导受限衍射光束参量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逯文婷;超声在激光模式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5 杨增辉;基于无衍射光的同轴度误差测量系统软件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281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3281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5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