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固体潮观测仪器传递函数研究与验证

发布时间:2017-12-25 01:27

  本文关键词:固体潮观测仪器传递函数研究与验证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固体潮 重力仪 倾斜仪 传递函数 震颤异常波


【摘要】:固体潮是固体地球在太阳、月亮等天体的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弹性-塑性形变。固体潮的观测与研究是经典大地测量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直接反映地球内部的各种物理现象。随着空间技术的应用和全球地球动力学计划的实施,固体潮观测与研究更具有前景。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固体潮观测仪器的传递函数没有像地震计一样完整具体的给出,以致我们在对其数据进行学习和研究有很大的影响与困难。HUST台在长期进行固体潮信号和地震信号的观测中发现,在固体潮观测仪所采集的信号中有一些信号的频率处于固体潮信号和地震信号之间,这个频段是不在固体潮观测仪的通带范围内的,而是应该在地震计等宽频带观测仪中才会出现。但是由于固体潮观测仪的传递函数没有具体完整的给出,因而我们无法对此类信号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暂时称之为“震颤异常波”。我所从事的工作: 1.给出了DZW重力仪和VS-1倾斜仪等固体潮观测仪器的传递函数,并对传递函数的实验验证做了初步讨论。 2.以此传递函数为基础,对固体潮观测中的“震颤异常波”现象进行分析。说明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固体潮仪器的弱阻尼和采样时的混叠现象。 3.将固体潮观测仪同地震计等宽频带观测仪进行比较学习,从中了解他们的特性与异同点,为将来从事震颤的观测学习和研究打好基础。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P1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骏;陈德璁;林钢;张雁滨;马晓飞;李畅;;DZW重力仪和VS-1倾斜仪的传递函数与响应特征[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0年03期

2 田竹君,谷圆珠;地下水位微动态资料的分析与处理[J];地震地质;1985年03期

3 车用太,朱清钟,鱼金子,黄鹏飞;福建汤坑群井的水位固体潮与水震波特征[J];地震地质;1988年01期

4 骆鸣津,顾梦林,睢建设,李安印;固体潮应变理论值的计算[J];地球物理学报;1986年02期

5 张昭栋,王昌文,高玉斌;水井(鲁07井)的管径变化和对固体潮的响应[J];地球物理学报;1991年02期

6 吴斌,朱耀仲,彭碧波;用卫星数据确定固体潮相位滞后[J];科学通报;1998年16期

7 金文敬;钱昌夏;杨志根;;固体潮与海潮对激光测月距的影响[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83年00期

8 王长岭,刘耀炜,陶淑芬;水氡时值序列和日值序列中的潮汐波分量[J];西北地震学报;1991年01期

9 张昭栋,王立忠,高玉斌,张铸钢;用褶积滤波处理井水位对固体潮响应的滞后[J];地震;1993年04期

10 本刊编辑部;全国第六届重力学与固体潮及重力仪器讨论会[J];地球物理学报;199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勇;;固体潮与地震预测[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2 许厚泽;孙和平;;我国重力固体潮研究进展[A];1998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3 梁光河;;利用固体潮压电效应和自然电位测量勘查隐伏矿床的新方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4 张贤林;陶国祥;;确定精密重力仪相位滞后方法的研究[A];199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5 王梅;季爱东;郑建常;;台风引起的重力扰动现象[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吴艳霞;胡国庆;杨建;;VP型宽频带倾斜仪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A];新世纪观测技术发展及防震减灾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元龙;;地球重力场与固体潮[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6)[C];1989年

8 彭碧波;夏炯煜;吴斌;;利用LAGEOS卫星激光测距资料解算海潮参数[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9 胡新康;徐树心;;消除气压影响的固体潮调和分析[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10 李瑞浩;陈冬生;傅兆珠;魏望生;翦大西;;中国固体潮向量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启民 通讯员 赵达;松山区气象局重视汛期观测仪器质量工作[N];赤峰日报;2010年

2 程绍华 于建清;我国启动海洋要素观测仪器检测技术研究[N];中国海洋报;2010年

3 张旭东 徐冰;我国成功研制深海热液冷泉观测仪器[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4 记者 陈超;“朱雀”号卫星成功观测到巨大黑洞[N];科技日报;2005年

5 卢敬叁邋本报记者 杨蕾;为地震观测提供技术支撑[N];中国质量报;2008年

6 记者  李仁 通讯员  李宁;地震观测“耳聪目明”[N];烟台日报;2006年

7 毛翠辉邋谷永利;“神笔”绘就“风玫瑰图”[N];中国气象报;2008年

8 毛翠辉邋魏瑞江 马芳;河北:气象科技为设施农业绘蓝图[N];中国气象报;2007年

9 许华清 海宣;气象解疑“怪云”[N];中国气象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宋克强 魏杰 王健 实习生 刘佳;银川难容一个基准台?[N];宁夏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滚;GPS载波相位时间频率传递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7年

2 曹井泉;唐山7.8级地震地下水动力环境模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3 邱泽华;钻孔应力—应变观测与地震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6年

4 肖鹏飞;油气藏潮汐重力勘探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张艳伟;南海陆架坡风致混合及长期混合观测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刘耀炜;动力加载作用与地下水物理动态过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7 肖峻;高精度垂直摆倾斜仪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8 陈泉水;一维Cu-Zn-Al合金纳米结构与固体类流态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9 张贵杰;固体“类流态”现象的混沌动力学特征及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崔艳云;地震预报中的电磁扰动网络化测量系统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德璁;固体潮观测仪器传递函数研究与验证[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红梅;低频信号的精确采集与处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张春艳;建筑物负荷引起的地面形变及对大地水准面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6年

4 李寿科;无衍射光光轴安装基础的误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徐学海;高精度多通道地震观测仪的研究与设计[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6 钟铁涛;基于ANSYS的气压对观测平台影响的数值模拟[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金;汶川余震活动的固体潮触发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12年

8 崔诗慧;基于观测数据的环锚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应力状态分析[D];天津大学;2012年

9 赵峰;乌江东风水电站枢纽安全监测自动化系统改造与实施[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10 晏锐;影响井水位变化的几种因素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2008年



本文编号:1330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330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8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