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伽玛暴火球辐射光度与初始洛伦兹因子相关性及物理意义

发布时间:2017-12-25 02:32

  本文关键词:伽玛暴火球辐射光度与初始洛伦兹因子相关性及物理意义 出处:《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伽玛暴 洛伦兹因子 中心引擎 统计关系


【摘要】: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一种宇宙空间中的伽玛射线在短期产生的强烈的脉冲现象。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被Vela卫星意外的发现,这引起了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在过去的二十年中,一些空间项目如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CGRO)、BeppoSAX、HETE II,与地面上的光学、红外、射电观测站一起改变着我们对伽玛暴的理解,让我们知道了伽玛暴是伴有长时间余辉的一类宇宙学事件。而2004年专门用于伽玛暴研究的Swift卫星和2008年可以对伽玛暴更宽能段研究的Fermi卫星的发射成功,带我们进入了伽玛暴研究的新时代。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方向是,统计分析伽玛暴洛伦兹因子与各向同性光度的相关性,并利用伽玛中心引擎的中微子主导吸积流(NDAF)模型解释这种相关性。这一研究涉及伽玛暴的中心引擎模型理论以及伽玛暴观测中各物理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论文的内容结构如下:第一章是对伽玛暴的综述,主要包括伽玛暴瞬时辐射阶段、余辉阶段的相关观测以及辐射模型、伽玛暴中心引擎理论和重要经验关系,重点介绍了伽玛暴观测上的各物理量和中心引擎理论。第二章是对伽玛暴初始洛伦兹因子与各向同性光度或各向同性能量的统计拟合,以及用NDAF模型解释这一相关关系。伽玛暴的初始洛伦兹因子是理解伽玛暴物理的一个重要参量,尤其对理解伽玛暴瞬时辐射的物理起源非常关键。其中介绍了几种求解洛伦兹因子的常用方法,详细的NDAF模型理论,并给出了已知红移的51个伽玛暴的洛伦兹因子的统计。第三章是关于伽玛暴的射电光度与X射线光度的相关性研究,以及这一关系是否可以与太阳、冷星、活动星系核等统一的问题。第四章是对伽玛暴领域中已解决问题和期望未来解决问题的总结和展望。 本论文提供了关于伽玛暴初始洛伦兹因子的详细计算方法,以及初始洛伦兹因子与各向同性光度或各向同性能量的相关关系,并用伽玛暴中心引擎的黑洞加NDAF盘模型很好的解释了这一相关关系。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17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发印;;伽玛暴宇宙学的研究[J];天文学报;2011年04期

2 韦大明;逆康普顿散射对γ暴余辉的影响(英文)[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9年03期

3 邓小龙;刘炯;杨建明;;一种对伽玛暴瞬时谱的新解释[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袁强,王宝泉,张同杰;利用超新星和伽玛暴观测限制宇宙学模型:物质创生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尹跃;彭朝阳;郭永国;;伽玛射线暴内光度和峰值能量关系的统计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林一清;;伽玛暴及其早期X射线余辉的观测特征[J];天文学报;2007年04期

7 陆睿静;邓家干;;一个新光度指示器:熵缩放指数[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8 俞云伟;戴子高;郑小平;;Swift时代伽玛射线暴及其余辉的多波段研究[J];天文学报;2010年01期

9 ;古代物种大灭绝可能缘于伽玛暴[J];华夏人文地理;2005年07期

10 董云明;赵晓红;贾兰伟;;火球框架下的不同角区域形成的脉冲(英文)[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陆;张永杰;徐昊;孙建超;柴军营;吴伯冰;;伽玛暴偏振仪中心控制模块设计与实现[A];第十五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袁业飞;;伽玛暴的中心引擎[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4: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问题[C];2009年

3 梁恩维;;伽玛暴中X辐射物理起源的多样性[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4: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问题[C];2009年

4 ;伽玛暴宇宙学(英文)[A];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磊;戴子高;;能量转化率对伽玛暴能量的修正[A];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富文;;两个特殊的伽玛暴的时间特性和谱延迟-从X射线到伽玛射线波段[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伯冰;董永伟;李延国;刘江涛;张双南;;SVOM/GRM初步方案设计[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8 孙建超;张永杰;李延国;柴军营;吴伯冰;;POLAR数采系统中LVDS总线冷备份的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C];2009年

9 ;高能分会场报告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10 ;高能分会场报告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娜利;根植沃土 志向高天[N];广西日报;2010年

2 陈洪涛 张锦程;科研领域海阔凭鱼跃 天体空间天高任鸟飞[N];科技日报;2011年

3 徐继鸿;“混沌”的魅力[N];新疆日报(汉);2000年

4 孙立新;洛伦兹奇闻轶事[N];大众科技报;2008年

5 文普;洛伦兹集团巨资进军国内市场[N];中国经营报;2004年

6 科文;用伽马射线对付豆类致人放屁问题[N];北京科技报;2002年

7 林子;不同国家的精准农业[N];兵团日报(汉);2004年

8 本报记者 王娅;放射性废物的安全归宿[N];中国环境报;2001年

9 杨怀伟 崔长存 程德民;启动我国规范化“动物尸体管理”迫在眉睫[N];中国畜牧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陈天翔;蝴蝶效应和保险商的算盘[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静;伽玛暴火球辐射光度与初始洛伦兹因子相关性及物理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徐明;伽玛暴外流与介质相互作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孔思伟;伽玛暴余辉及伽玛射线脉冲双星多波段辐射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操小凤;X射线双星快速光变研究与伽玛暴的光度和红移统计[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贺昊宁;伽玛射线暴多信使手段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6 张博;高能辐射机制与伽玛射线暴瞬时辐射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7 张富文;伽玛暴脉冲时变特征及其对能量的依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8 刘炯;同步曲率辐射机制的物理特性[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彭朝阳;伽玛射线暴单脉冲光变曲线和能谱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10 赵晓红;伽玛射线暴辐射效率、辐射能及早期余辉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仪双喜;伽玛暴初始洛仑兹因子和中心引擎的活动时标[D];广西大学;2011年

2 吴汉成;伽玛暴微光变特征时标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3 魏俊杰;伽玛暴能谱和伽玛暴宇宙学[D];广西大学;2012年

4 唐庆文;伽玛暴光学与X射线余辉关联性分析[D];广西大学;2012年

5 谢yN;磁场对中微子主导吸积盘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冯思轶;Fermi时代伽玛射线暴相关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崔晓红;伽玛暴能谱性质和喷流结构模型的统计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5年

8 兰晓霞;黑洞吸积盘的大尺度磁场位形及其提能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谢伟;伽玛射线暴的观测和理论以及双成分喷流的磁驱动模型[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悦;洛伦兹光束在非近轴和近轴情况下的相关传输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31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331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b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