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风载对4m地基望远镜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其校正

发布时间:2017-12-27 05:27

  本文关键词:风载对4m地基望远镜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其校正 出处:《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4m地基望远镜 集成建模技术 光机系统线性化 光学敏感矩阵 光机接口前处理 内平衡模型缩减 液压whiffletree支撑 主动光学 弯曲模式


【摘要】:随着地基光电望远镜口径的不断增大,以及开放式圆顶的广泛应用,风载作为外力扰动引起的望远镜系统成像质量下降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为了满足地基光电望远镜对空间目标的探测能力,保证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在设计阶段定量地分析风载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有效地校正至关重要。4m地基望远镜系统涉及机械,液压,控制和光学等领域,本文采用集成建模的方法分析了风载对4m地基望远镜成像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校正措施。本文首先对4m地基望远镜外流场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型进行了瞬态分析,采用Zernike多项式拟合主镜镜面的风压值,对拟合系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谐波叠加模拟,生成了主镜镜面的时序风压值。其次,基于失调光学系统线性化理论,推导出了光学系统的灵敏度矩阵。通过光机接口前处理,建立了4m地基望远镜的光机系统模型,并对其进行内平衡模型缩减。然后,采用键合图方法建立了4m主镜液压whiffletree支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对主镜的位置进行了解算,并建立了主镜液压伺服系统的控制模型。接着,采用Guyan缩减技术求出4m望远镜主镜的响应矩阵,通过奇异值分解得到主动光学系统主镜镜面变形的弯曲模式,以液压支反力作为反馈信号对风载引起的主镜镜面变形进行主动光学校正,校正效率达到了70%以上。最后,在Simulink中分别建立4m地基望远镜的集成模型,然后分析不同风速不同俯仰角下系统的斯特列尔比。分析结果表明80%v风速任意俯仰角的情况下,光学系统的斯特列尔比大于0.8,望远镜系统可以正常工作;95%v风速任意俯仰角情况下系统的斯特列尔比小于0.8,望远镜成像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最后搭建1.2m反射镜液压Whiffletree支撑系统动力学性能测试实验,将实验测得的系统动力学性能指标与集成模型仿真分析得到的性能指标对比,误差在15%以内,验证了主镜液压支撑系统集成模型的准确性。
[Abstract]:With the ever increasing caliber of ground-based electro-optical telescope and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open dome, the problem of the imaging quality degradation of the telescope system caused by wind loa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ground-based photoelectric telescope's ability to detect space targets and ensure the imaging quality of optical system,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wind load on imaging quality and correct it effectively in the design stage. The 4m ground-based telescope system involves mechanical, hydraulic, control and optical fields.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wind load on the imaging quality of 4m ground-based telescope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integrated modeling method, and corresponding correction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we first analyzed th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odel of the external flow field of the 4m foundation telescope. The Zernike polynomial was used to fit the wind pressure value of the main mirror surfac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harmonic superposition simulation were applied to the fitting coefficient, and the time series wind pressure value of the primary mirror surface was generated. Secondly, based on the linearization theory of the misaligned optical system, the sensitivity matrix of the optical system is derived. The optical machine system model of the 4m foundation telescope is established by the optical machine interface pretreatment, and the internal balance model is reduced. Then, we use bond graph method to establish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4m main mirror hydraulic whiffletree supporting system. We calculate the location of the primary mirror and establish the control model of the main mirror hydraulic servo system. Then, using the Guyan reduction technology response matrix 4m telescope primary mirror is calculated, the decomposed bending mode active optical system of primary mirror deformation by singular value, with hydraulic force as the feedback mirror signal of wind load caused by the active optical distortion correction, the correction efficiency reached more than 70%. Finally, the integrated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4m foundation telescope in Simulink, and then analyzes the different wind speed different pitching angle of system under the Strehl rati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80%v velocity of arbitrary pitching angle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optical system of the Strehl ratio is greater than 0.8, the telescope system can work normally; the wind speed 95%v arbitrary pitching angle system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Strehl ratio is less than 0.8, telescope imaging quality wa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system does not work properly. Finally, the 1.2m mirror Whiffletree support hydraulic experimental system dynamic performance test, the index system of dynamic performance testing and integration model simulat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he error is less than 15%,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primary mirror support hydraulic system integration model.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TH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超;杨洪波;吴小霞;张景旭;;地基大口径望远镜结构的性能分析[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1期

2 张景旭;;地基望远镜塔台圆顶结构形式及设计原则[J];中国光学;2012年02期

3 朱国良;王秀美;;照相天体测量望远镜系统变化的统计检验方法[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82年00期

4 吕百达,李大义;高斯光束通过望远镜系统的变换和准直[J];激光杂志;1984年02期

5 杨坤涛,何云贵;望远镜型热稳腔设计方法的研究[J];激光杂志;1987年04期

6 吕百达,廖严,陈文娱,蔡邦维,罗名蓉;深度热稳定望远镜腔[J];光学学报;1988年11期

7 金文驰;陈砚;;喀斯特里有天眼——阿雷西波望远镜[J];大自然;2011年02期

8 陈波,尼启良,曹继红,巩岩,曹健林;空间软X射线/极紫外波段正入射望远镜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3年04期

9 张林波,任戈,陈洪斌;大口径望远镜结构的有限元分析[J];光学技术;2003年05期

10 陈欣扬;机场远距离目标望远镜监控系统的初步设计[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04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红娥;胡易;成正维;刘思敏;;体全息望远镜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杨飞;;温度变化对1.23m望远镜光机系统的影响[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陈渊;;质子反冲闪烁望远镜系统的研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4 杨飞;;仰角变化对1.23m望远镜光机系统的影响[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王柱生;谭继廉;肖国青;李占奎;高萍;张宏斌;鲍志勤;卢子伟;李龙才;张玲;徐树威;郭应祥;谢元祥;;全耗尽Au-Si面垒型带电粒子望远镜的研制[A];第十三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王金川;詹文龙;郭忠言;郗鸿飞;周建群;赵有雄;罗永锋;雷怀宏;;宽量程重离子望远镜系统[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1994年

7 吴小霞;;600mm薄镜主动光学成像望远镜[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永明;袁波;;RPC μ子望远镜的设计[A];第8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1996年

9 李松林;卢俊;徐瑚珊;诸永泰;;一个气体电离室IC+PSSD望远镜系统[A];第8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1996年

10 卢俊;李松林;徐瑚珊;诸永泰;范恩杰;柳卫平;白希祥;;一台高分辨的ΔE—E望远镜系统[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彼工;美国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盘支撑南极天体望远镜[N];中国建材报;2007年

2 记者 郑杨;南极望远镜CSTAR成功观测南极星空[N];经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永停;4m级望远镜主轴交流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廖周;大口径分块望远镜主镜的误差分析与共相探测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羽;傅里叶望远镜系统成像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4 黄龙;大型望远镜指向精度及轴系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6年

5 苏艳蕊;量子光通信望远镜跟踪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6年

6 蔡华祥;望远镜中跟踪架的扰动补偿及精密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6年

7 周龙峰;大口径反射式望远镜在线调整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6年

8 雷存栋;大口径合成孔径望远镜拼接误差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9 钱俊璋;大口径望远镜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7年

10 兰斌;风载对4m地基望远镜成像质量的影响及其校正[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明璇;4m望远镜三镜系统研究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2 伊永;契伦科夫望远镜主镜支撑结构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3 曲云昭;望远镜转台伺服控制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4 梁韬;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热变形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6年

5 厉建峰;大型光电阵望远镜结构传热分析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朱巧根;望远镜远程控制和管理系统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李祝莲;1.2m地平式望远镜跟踪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5年

8 范玉峰;地平式自动望远镜控制系统及光子计数型光度计研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5年

9 杨秀荣;卡塞格林激光发射望远镜支架的结构分析和优化[D];苏州大学;2011年

10 王心怡;望远镜影像稳定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40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340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23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