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富锂巨星的观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7 06:08

  本文关键词:富锂巨星的观测研究 出处:《天文学进展》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恒星演化 巨星 元素丰度


【摘要】:锂在温度达到T2.5×10~6K时即参与~7Li(p,α)~4He反应燃烧,经典恒星理论推测,当恒星演化到红巨星阶段时,由于向内非常延伸的对流包层的存在,锂的丰度A(Li)=12+1g[n(Li)/n(H)]应为A(Li)0.5。但是,陆续有处于不同光谱型、不同演化阶段的富锂巨星被发现,其中一些巨星的锂丰度甚至远超出宇宙大爆炸的原初锂丰度,给经典恒星演化模型带来了难题。回顾了从恒星主序到巨星支的锂丰度观测研究历史,并详细介绍了我们对银河系矮星系中富锂巨星的最新发现,总结了所有富锂巨星的观测证据,以及为解决此难题所提出的理论解释。
[Abstract]:Lithium is involved in the combustion of ~7Li (P, ~4He) reaction when the temperature reaches T2.5 * 10~6K. The classical star theory speculates that when the star evolves to the red giant stage, the lithium abundance is A (Li) =12+1g[n (Li) /n (H), and it should be the /n (Li) 0.5 because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very extended convection cladding. However, there are successive lithium rich giant stars in different spectral types and different stages of evolution. Some of the giant stars' Lithium Abundance is far beyond the original Lithium Abundance of the big bang, which brings difficulties to the classical stellar evolution model. Review from the main sequence stars to the Giant Branch Li abundance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history, and introduces the latest discovery of the Milky Way system we dwarf galaxy lithium rich star, summarize the observational evidence of all lithium rich star, and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California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973015,11061120454) Hubble Fellowship grant(51256.01) NASA(NAS 5-26555) NSF(AST09-37525,AST-1010039)
【分类号】:P152
【正文快照】: 1引言埋(7Li)是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初形成的四种元素之一!l]。通过研究铿在恒星中的产生、瓦解和分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这种元素的演化过程,,并且由于它对温度的敏感性,铿也是研究恒星内部结构及其它元素核合成反应的重要探针,同时对估计恒星年龄、约束宇宙模型有着重要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雅芳;蒋苏云;;中等质量恒星在赫罗图中由E-AGB星进入TP-AGB星的分界点[J];天文学报;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伍明;;红包巨星的类太阳震动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2 白希祥;;核天体物理学的进展与挑战[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彭秋和;;核天体物理学的某些重大疑难问题[A];第九届全国核物理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4年

4 厉光烈;;AGB星演化过程中的元素核合成[A];第十届全国中高能核物理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中高能核物理专题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曹盛林;;天文学发展的美学标准[A];第六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邵正义;;疏散星团和银河系结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7 吴学兵;;活动星系核中心黑洞质量及其与寄主星系的关联[A];黑洞物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云居;李志宏;苏俊;李二涛;白希祥;王宝祥;郭冰;颜胜权;刘鑫;樊启文;李志常;刘建成;曾晟;王友宝;金孙均;连刚;柳卫平;;利用13C(7Li,6He)14N间接测量13C(p,γ)14N天体物理反应率[A];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会议报告摘要 大会报告[A];中国天文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大会报告[A];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晓春;英找到一个死亡恒星“墓地”[N];人民政协报;2002年

2 记者郑晓春;英找到一个死亡恒星“墓地”[N];科技日报;2002年

3 张巍巍;科学家“称”出巨大恒星重量[N];科技日报;2008年

4 ;天文学家发现:死亡恒星却正在孕育行星[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本报特约记者 朱翔;银河系超级大黑洞被发现[N];北京科技报;2005年

6 通讯员  程曦 记者 赵凤华;我国发现两颗新的超新星[N];科技日报;2006年

7 章田 雅龙;太阳系难逃解体厄运[N];科学导报;2007年

8 记者 王瑟;新疆科学家观测到超新星爆发过程[N];光明日报;2010年

9 ;我国古代的天文学[N];西藏日报;2002年

10 记者 张孟军;多国科学家测量出白矮星质量[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伍明;小质量转动恒星的结构演化和星震学诊断[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2 唐延柯;类太阳振动恒星模型及星震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3 李忠木;演化星族合成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4 李成波;用特洛伊木马方法间接研究天体核反应~9Be(p,α)~6Li[D];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2005年

5 朱曙;黑洞熵、膜世界和熵引力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斌;黑洞双星的形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2 李岩民;自转效应及湍流压对5M_(?)恒星演化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3 梁波;不同星族恒星的年龄—金属丰度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志娥;红巨星ε Ophiuchi的类太阳振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5 郭文;Ia型超新星对星族化学产出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6 江文秀;WTTS锂线等值宽度与自转周期关系的验证[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汪志云;湍流应力对中等质量恒星结构与演化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8 左学勤;旋转黑洞的提能机制及其在天体物理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9 崔冬暖;s+r星和钡星核合成参数及分布比较[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唐勃峰;恒星演化过程中质量损失率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405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3405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31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