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时历》历元时刻的获取
本文关键词: 天文学史和哲学 历书 出处:《天文学报》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考察了《授时历议》所给出的98次日影中天观测数据,指出其观测的标准误差为4.06′.归纳并推导了古代通过三日日影中天观测数据以确定节气时刻的公式,指出它只是一种近似计算.依古法求解了至元十四年冬至时刻和至元十五、十六年的二至时刻,其与现代天文计算的标准偏差分别为38.13 min(至元十四年冬至)、43.91 min(至元十五年夏至)、38.03 min(至元十五年冬至)、34.80 min(至元十六年夏至)和23.58 min(至元十六年冬至).确认《授时历》的初始历元时刻(即气应)系由实测推导出的节气时刻叠加数个半年长而得.采用现代天文历算方法计算出1280年冬至前后400 d逐日太阳中天影长数据,对古法测算1280年冬至时刻的精度进行了评估.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observational data of the sky in the shadow of 98 days are investigat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standard error of its observation is 4.060.The formula for determining the solar term time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three days shadow in ancient times is summarized and deduced. It is pointed out that it is only an approximate calculation. According to the ancient method, the the Winter Solstice time of fourteen years to Yuan Yuan and the second to the moment of 15 and 16 years to Yuan Yuan have been solved according to the ancient method.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from the modern astronomical calculations are 38.13 mins (up to 14 years the Winter Solstice = 43.91 mins (up to 15 years the Summer Solstice)). 38.03 mins (up to $15 years the Winter Solstice). 34.80 min (up to Yuan 16, the Summer Solstice) and 23.58 min (up to Yuan 16, the Winter Solstice). Confirm the initial epoch time (i.e. Qi should). It is derived from measured solar term and superimposed for six months. Using modern astronomical almanac method, the day after day solar shadow length data before and after 1280 before and after 1280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modern astronomical almanac method. The accuracy of the ancient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Winter Solstice moment in 1280 is evaluated.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973022)资助
【分类号】:P19
【正文快照】: 1引言立竿测景,历史悠久,《周髀算经》中巳有详述.起初先民只是通过测正午时的日影长度以确定二至日期,所谓冬至日景最长,夏至日景最短.随着历法的进步和精密化程度的提高,需要进一步确定节气的时刻.我们曾将古历推步分为上元积年法和《授时历》》法两类w.《授时历》废除上元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小中;覃君;;“庖丁解牛”新解[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邓文宽;;敦煌吐鲁番历日略论[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03期
3 江晓原;;元代华夏与伊斯兰天文学接触之若干问题[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3年06期
4 陈久金;;关于商丘火星台研究[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06期
5 邓文宽;;“吐蕃纪年法”的再认识[J];敦煌研究;2006年06期
6 赵贞;;唐哀帝《禅位册文》“彗星三见”发微[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01期
7 洪国平;;我国古代历法置闰制度的演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3期
8 俞忠鑫;;“一之日”辨[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查有梁;;秦九韶在数学上的贡献(二)[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周靖;中西方古代对天体变速运动的认识差异[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朱习文;李娟;;《汉语大词典》古天文词条补正五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朱习文;;系联法在订补辞书中的应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亮;明代历法的计算机模拟分析与综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崔朝辅;《易纬》易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汪小虎;明代颁历制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辉;汉译佛经中的宿曜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陈高明;和实生物[D];天津大学;2011年
6 袁敏;古代中印数理天文学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7 郜积意;刘歆与两汉今古文学之争[D];复旦大学;2005年
8 许洁;明清时期西式天文测时仪器的传入及其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夏季;中国古代早期管乐器及黄钟律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井海明;汉易象数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蝶;关于中国古代天文文献的基础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王巧飞;汉魏六朝天象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谢伟岸;论中国封建社会人才结构对其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D];湖南大学;2006年
4 郑诚;何承天天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5 范振杰;科学精神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社会效应[D];黑龙江大学;2007年
6 刘丽芳;古代中印晷影测算方法之比较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巧玲;范阳祖氏家族的文化传统及其古小说创作[D];西南大学;2008年
8 张全峰;价值取向与科学发展关系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9 滕艳辉;宋代历法定朔算法及精度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10 袁心澜;先秦诗歌中的自然灾害母题与意象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欣;;年终岁初话皇历[J];丝绸之路;2011年01期
2 姚传森;清代钦天监的天文工作[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李润波;;农历书——时代变迁的见证[J];中国档案;2010年12期
4 李勇;;中国古历经朔数据的恢复及应用[J];天文学报;2005年04期
5 秦昭;;“皇历”背后的事[J];科学大观园;2009年14期
6 邓文宽;传统历书以二十八宿注历的连续性[J];历史研究;2000年06期
7 李勇;用月龄历谱法求解西周既望历日及其年代[J];天文学报;2002年03期
8 雀石竹;《崇祯历书》中引进的西方天文仪器及伽利略观测成果[J];天文爱好者;1996年01期
9 张培瑜,张健;日本历书的直宿[J];中国科技史料;2001年03期
10 李勇;;明嘉靖六年《大统历》历书的气朔推步精度[J];天文学进展;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明信;申晓亭;;蒙古历藏历汉历例说[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2 潘道益;;水族七元历制初探[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3 郑一帆;;人体投影太阳钟(人晷)原理及其晷面刻划计算方法的探讨[A];2006粤港澳天文研究与天文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魏运亨;“老皇历”有“故事”,“历书文化”见证沧桑[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2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藏天文历算文化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3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藏天文历算文化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4 记者王朝霞;中国最早月蚀预报载于北魏历书[N];甘肃日报;2002年
5 路接;今年春分为何来得早[N];大众科技报;2005年
6 吴健礼;漫话古代汉藏天文历算文化的联系[N];西藏日报;2006年
7 沈英甲 霜平;时间是什么?[N];科技日报;2001年
8 陈久金;中国历法与春节[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9 胡星;西藏藏历准确推算本世纪首次日全食[N];西部时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扎巴贡觉;今年的藏历年和春节为什么是同一天?[N];西藏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宁晓玉;《新法算书》中的日月五星运动理论及清初历算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7年
2 卓嘎;藏族天文历算传承模式及其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斯琴毕力格;太初历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4521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45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