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历书》系列历法中的太阳运动理论
本文选题:《崇祯历书》 切入点:太阳运动 出处:《自然科学史研究》201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明朝末年,欧洲天文学第一次传入中国,其高潮便是《崇祯历书》的编纂。由于太阳运动在历法系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从《崇祯历书》到《西洋新法历书》再到《历象考成》,对日躔理论的修改从未间断。文章首先比较了这一系列历法中的日躔理论,从文本的角度考察彼此之间的差异。然后重点分析太阳运动模型的变化,探讨了这些模型的合理性。最后讨论了日躔理论中主要参数的变化及其对精度的影响,对这些历法中日躔理论的整体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崇祯历书》日躔理论的后续修改并未使其精度得到实质性提高。
[Abstract]:In the late Ming Dynasty, European astronomy was first introduced into China, the climax of which was the compilation of Chongzhen Calendar. From "Chongzhen Calendar" to "Western New Calendar Book" to "Calendar examination", the revision of the theory of Risan has never been interrupted. The article first compares the theory of "Sun" in this series of calendar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tex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re investigated. Then, the variation of solar motion models is analyzed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se models is discussed. Finally, the variation of the main parameters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precision in the theory of sun are discussed.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verall accuracy of these theories in Chinese and Japanese calendar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sequent revision of the theory of "Chongzhen Calendar" has not substantially improved its accuracy.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1173022)
【分类号】:P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大桥由纪夫;;《历象考成》中的太阳运动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7年06期
2 韩琦;;科学、知识与权力——日影观测与康熙在历法改革中的作用[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宁晓玉;《新法算书》中的日月五星运动理论及清初历算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映发;;隋朝在中国通史上的地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于祺明;;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与上帝[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陈玲;;论朱熹的科学思想方法[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4 陈悦新;;佛衣与僧衣概念考辨[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02期
5 罗桂环;茨菇等几种水生作物栽培史考[J];古今农业;2005年01期
6 牛晓霆;王逢瑚;曹静楼;;压白尺考[J];古建园林技术;2012年01期
7 付邦红;;中国早期的名词翻译与科学传播——以折射名词的翻译与演变为个案[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陈美东;;中国古代的漏箭制度[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9 肖运鸿;;17世纪西方比重知识的传入[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肖军;;清代天文仪象探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董杰;;从中算家对三角学的会通看清初科学精神之兴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邢玉瑞;乔文彪;苗彦霞;;从干支纪年看运气学说的科学性问题[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届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虹;死与重生:汉代墓葬信仰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杨虎;20世纪中国玉米种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尹北直;李仪祉与中国近代水利事业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宁晓玉;《新法算书》中的日月五星运动理论及清初历算家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7年
5 姬永亮;唐代计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夏绍熙;老庄“自然”观念的产生和变化[D];西北大学;2009年
7 吴天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D];南开大学;2009年
8 李成义;中国海洋战略边疆建设理论与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吴慧;僧一行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吴保安;唐代河东地区科学技术文化源流汇考[D];山西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毅;宋元时期山东地区的矿冶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小玲;健康即美——《第一周年》中的多恩美学观[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蝶;关于中国古代天文文献的基础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任付新;论科学知识的客观性[D];山东大学;2011年
5 田宏燕;二十世纪中国音乐传媒技术[D];山西大学;2011年
6 赵丹;对阿基米德的物理学理论及应用传入中国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7 郑诚;何承天天学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张爱英;罗雅谷的《筹算》和《比例规解》在中国[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9 郭静霞;明译《几何原本》确定数学术语的方法与原则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10 董杰;理解与维护[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琦;康熙朝法国耶稣会士在华的科学活动[J];故宫博物院院刊;1998年02期
2 杨小明;黄勇;;日月五星左、右旋之争:安清翘的左旋会通[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席泽宗 ,严敦杰 ,薄树人 ,王健民 ,陈久金 ,陈美东;日心地动说在中国——纪念哥白尼诞生五百周年[J];中国科学;1973年03期
4 张荫麟;明清之际西学输入中国e7略[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24年01期
5 袁兆桐;;清初山东科学家薛凤祚[J];中国科技史料;1984年02期
6 江晓原;;王锡阐及其《晓庵新法》[J];中国科技史料;1986年06期
7 石云理;《天步真原》与哥白尼天文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J];中国科技史料;2000年01期
8 薛斌;王锡阐年谱[J];中国科技史料;1997年04期
9 江晓原;王锡阐的生平、思想和天文学活动[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9年04期
10 席泽宗;;十七、十八世纪西方天文学对中国的影响[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家岩,刘进梅,陈洪卿,张志武,ZalutskyV.T.,RashortinS.Y.,YmeliyanovV.A.,KaplenkoV.V.;CSAO和VS NIIFTRI等高仪国际合作观测精度的初步分析[J];陕西天文台台刊;1997年00期
2 郭盛炽;唐宋时期星表精度初探[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98年00期
3 李勇,张培瑜;中国13世纪历法的交食推算精度[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4 徐家岩,刘进梅,RaschotinS.I.,EmelyanovV.A.,KaplenkoV.V.,NemokaevD.A.;用依巴谷星表归算光电等高仪Ⅰ型在伊尔库茨克的观测[J];陕西天文台台刊;1999年02期
5 朱紫;;度盘测微器系统误差的研究与改正[J];时间频率学报;1993年01期
6 徐家岩;中俄等高仪国际合作第一期星表与国内其它等高仪星表的比较[J];陕西天文台台刊;1998年01期
7 吕凌峰,石云里;明末中西历法争论中回回历的推算精度——以六次日月食预报记录为例[J];回族研究;2003年04期
8 吕凌峰,石云里;清代日食预报记录的精度分析[J];中国科技史料;2003年04期
9 江晓原;;中国古代对太阳位置的测定和推算[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85年00期
10 刘尧;太阳运动的不和谐乐章[J];国外科技动态;199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董绍武;漆溢;刘春侠;王改侠;李纬;;数字微波时间传输系统建设及初步结果[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2 刘东浩;;中国厘米分米波射电日像仪天线位置测量与监测系统设计[A];太阳射电天文学——新一代射电频谱日像仪建设进展研讨会摘要集[C];2010年
3 吴光节;;天文普及教育中几个值得探讨的问题[A];第六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鹂;李金岭;;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高精度定位模型分析与推导[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李冬生;;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特点看它的两次数理变化及结局[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郝建宇;;关于相互绕转天体“绕转动能”相等之证明[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2(9)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9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杨宇飞;;一种基于温补时钟芯片的授时系统[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8 李徽;杨德华;;照相测量在柔性网面面形测量的应用[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9 李蓉;施浒立;陈志平;;LAMOST圆顶M_a部分的热场计算与分析[A];第七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1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俞灵;十月太阳历:彝族文化的明珠[N];中国民族报;2006年
2 卢昌海;冥王星落选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3 张开逊;回望人类发明之路[N];大众科技报;2004年
4 ;流星和流星体[N];云南科技报;2001年
5 宗文;2007年春节为何姗姗来迟?[N];工人日报;2007年
6 蔡玉高 周润健;今年春节为什么姗姗来迟?[N];人民日报;2007年
7 乐言;为何2007年春节姗姗来迟[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8 蔡玉高、周润健;猪年春节为何姗姗来迟?纪年法差异[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本报记者 闫松;到北京天文馆看伽利略望远镜展[N];大众科技报;2008年
10 记者 钱怡;全球最大天文盛宴苏州“开席”[N];苏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邓可卉;托勒密《至大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2 唐泉;希腊、印度与中国传统视差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沈瑞芳;《日躔历指》中的太阳理论及其学术价值[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朝晖;《恒星历指》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威;力梯度辛算法的拓广与应用[D];南昌大学;2011年
4 左芳;基于LAMOST恒星光谱的视向速度精度问题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595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595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