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质量星系的尺度演化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星系观测 切入点:星系形态 出处:《天文学进展》2016年03期
【摘要】:星系(恒星质量M_*10~(10)M_⊙)的尺度(re)与M*之间有着明显的re_∝Mα_*关系。已有的研究揭示晚型星系(LTGs)和早型星系(ETGs)的α值分别对应0.22±0.03和0.75±0.05。另外,星系的尺度r_e与红移z之间存在演化关系:re_∝(1+z)~β。对于z3的ETGs来说,它们在静止光学波段的尺度随时间生长的指数β=-1.5~-1.2,其在LTGs中对应β=-0.8~-0.6。介绍了星系形成理论模型,星系尺度的测量,星系恒星质量与星系尺度之间的关系,不同类型星系的尺度演化,以及阐述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Abstract]:There is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umber of galaxies (the scale of stellar mass M _ (10) ~ (10)) and M *.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re are 0.22 卤0.03 and 0.75 卤0.05 伪 values for LTGs and ETGs, respectively, for late type galaxies and early type galaxies (ETGs), respectively,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is 0.22 卤0.03 and 0.75 卤0.05.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two types is 0.22 卤0.03 and 0.75 卤0.05respectively. There is an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cale of Re and redshift z of galaxies: 1 Z ~ 尾. For the ETGs of z3, the exponent 尾 -1.5 ~ 1.2in the stationary optical band, which corresponds to 尾 -0.8 ~ -0.6in the LTGs, is introduced.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formation of galaxies is introduced. The measurement of galactic sca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ellar mass and galactic scale, the scale evol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galaxie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is field are discussed.
【作者单位】: 大理大学天文与科技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学系;中国科学院星系与宇宙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303002,11225315,11320101002)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B09000000)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4FB155)
【分类号】:P1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Guan-Wen Fang;Zhong-Yang Ma;Yang Chen;Xu Kong;;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BzK-selected galaxies at z ~ 2 in the CANDELS-COSMOS field[J];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5年06期
2 Guan-Wen Fang;Zhong-Yang Ma;Yang Chen;Xu Kong;;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extremely red objects at z ~ 1 in the CANDELS-COSMOS field[J];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方官文;林泽森;孔旭;;大大质量星系的尺度演化研究进展[J];天文学进展;2016年03期
2 Ning Hu;Shan-Shan Su;Xu Kong;;Spectral Synthesis via Mean Field approach to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J];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Classification of extremely red objects in the Hubble Ultra Deep Field[J];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雪梅;;星系碰撞的构想[J];世界科学;2009年12期
2 张聪慧;孙艳春;;星系对的选择及其研究进展[J];天文学进展;2013年03期
3 刘步林;起因于星系并合的双星系的自旋相关性[J];天体物理学报;1999年01期
4 温学诗;;有趣的太空大蝌蚪——天龙座蝌蚪星系[J];太空探索;2006年12期
5 赵君亮;;天体尺度上的重大灾变事件——星系的剧烈活动[J];自然杂志;2011年02期
6 ;自动测定星系形态新方法[J];现代物理知识;2014年03期
7 陈时,俞允强;星系多次并合的解析模型[J];天体物理学报;1998年04期
8 邹振隆;生育高峰的星系——星暴星系[J];百科知识;1994年05期
9 李金荣;林宣滨;潘治政;孔旭;;E+A星系的研究进展[J];天文学进展;2011年01期
10 冯珑珑,褚耀泉,杨小虎;LAMOST星系红移巡天的数值模拟研究:(Ⅰ)理论模型及模拟样本构造[J];天体物理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实习生 张瑾;星空为什么越变越美?[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邓新发;运用团分析统计方法(Cluster analysis)研究星系的分布规律[D];南昌大学;2012年
2 方官文;高红移星系的选取与物理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3 李成;从大尺度结构到星系形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王菁;近邻宇宙中气体与星系形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徐生年;星系中心大质量黑洞宇宙学演化模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阮志锋;基于投影几率的星系对统计研究方法对COSMOS巡天的新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15年
2 付炜;同等质量下盘状星系的颜色—尺度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燕针;SDSS DR7相互作用星系样本的选取及性质的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4 刘晓亮;Lyman Break Galaxies的恒星质量函数的理论预期[D];南昌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79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677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