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星系的有效半径与红外总光度的相关性关系
本文选题:环星系 切入点:旋涡星系 出处:《天文学进展》2013年01期
【摘要】:用一个完备的带环星系样本以及它们的J,H,Ks三个波段的2MASS数据,采用考虑了多项因素的线性模型,研究带内环、外环以及伪内环这三类带环星系的共振环物理直径(D)与星系有效半径(R_e)之间的统计关系。其结果为:在带内环星系中,R_eαD~(0.76±0.07);在带外环星系中,R_eαD~(0.60±0.08);在伪内环星系中有R_eαD~(0.75±0.08)。将其与Wu在2008年得到的带环星系的星系近红外总光度(L_(NIR))与D的统计关系(L_(NIR)αD~(1.2))结合,得到带环星系L_(NIR)与R_e的系统关系,即L_(NIR)αR_e~β,对带内环、外环和伪内环的星系,β分别为1.58±0.15、2.00±0.27和1.60±0.17。这些推论和我们的直接测量结果大致相符。考虑到星系R_e与星系盘尺度(h_d)之间接近线性关系,以上结果较直接地检验了Wu在2008年得到的关于h_d与D的相关性结果,这也说明典型的带环星系的盘成分在总的动力学质量中的比例分布和盘早期温度仅有较小的系统变化。与其它关于星系的光度和尺度的经验统计关系相结合,这些结果提示带环星系的红外光度与盘尺度有与一般星系中的盘相近的统计关系。
[Abstract]:Using a complete sample of band galaxies and their 2MASS data in three bands, a linear model with multiple factors is used to study the inner band ring.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ysical diameter of the resonance ring and the effective radius of the galaxy R _ D _ e) of the outer ring and pseudo-inner ring.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re 伪 D is 0.76 卤0.07 in inner ring galaxies, 0.60 卤0.08 in outer ring galaxies, and 0.75 卤0.08 in pseudo inner ring galaxies.These corollaries are broadly consistent with our direct measurements.Considering that there is a clos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galactic re and galactic disk scale hgs, the above results test more directly Wu's result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hd and D obtained in 2008,This also shows that the proportional distribution of disk composition in the total dynamic mass and the early disk temperature have only a small systematic change in typical circular galaxies.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empirical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on the luminosity and scale of galaxi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frared luminosity of annular galaxies is similar to that of disk scales in general galaxie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
【基金】:中国科学院2009年度百人计划资助项目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云南天文台在资金项目上的支持
【分类号】:P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红光;彭秋和;李宗云;;三维旋涡星系泊松方程解的进一步研究[J];天文学报;1984年04期
2 岳曾元;旋涡星系中对任意旋臂倾角一致有效的密度-引力势渐近关系[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9年02期
3 李卫东,李宗伟;超新星在旋涡星系中的径向分布[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96年01期
4 彭勃,曹艾,南仁东,郑怡嘉,颜毅华,田文武,邱育海,张喜镇,朱进,李小聪;密云232MHz星表的可靠性研究(英文)[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96年01期
5 张林忠;紫金山天文台图书馆国际交换单位的统计分析[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9年04期
6 董国轩,汲培文;20O2年度天文学科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评审工作回顾[J];天文学进展;2003年01期
7 陈海峰;Gamma暴光变曲线主峰特征参量的相关性分析[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8 ;众眼看宇宙[J];太空探索;2005年10期
9 刘成则;邵正义;沈世银;常瑞香;;旋涡星系颜色梯度的研究进展[J];天文学进展;2009年04期
10 方励之,刘永镇;旋涡星系M81,M51的恒星臂与气体臂的相移[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197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星系、宇宙学分会场报告摘要[A];中国天文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特约撰稿人 陈丹;“哈勃”为观察宇宙打开一扇新窗口[N];大众科技报;2002年
2 记者 王艳红;法科学家发现星系间弱肉强食的新证据[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肖泉宝;旋涡星系光度函数与倾角的关系及尘埃消光的统计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7年
2 吕连忠;类星体多谱勒红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3 赵晓红;伽玛射线暴辐射效率、辐射能及早期余辉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4 张富文;伽玛暴脉冲时变特征及其对能量的依赖[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8年
5 刘祥;致密对称源(CSO)的VLBI观测与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2年
6 毛业伟;近邻星系中星族和尘埃的紫外红外观测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成则;SDSS中盘状星系的颜色梯度[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化南;晚型旋涡星系的盘的颜色和颜色梯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5年
3 朱朝曦;盘星系的旋转矢量方向分布及其内禀扁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易庭丰;伽玛射线暴高低能光子的时滞效应和脉冲光变曲线[D];广西大学;2006年
5 付炜;同等质量下盘状星系的颜色—尺度关系[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谭芳芳;星系风和物质外流对星系化学演化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丽丽;团星系椭率和方位角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燕针;SDSS DR7相互作用星系样本的选取及性质的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邵旭;超新星宿主星系的星族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23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723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