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太阳系行星磁场与自转关系的数学模型

发布时间:2018-04-08 23:07

  本文选题:太阳系 切入点:行星 出处:《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17期


【摘要】:基于某些物理-数学建模技巧,利用已有的数据,建立了太阳系行星磁场与自转关系的一个非线性模型。对此模型线性化形式统计估计表明,模型参数为0.577,参数的t-统计量为16.53,相关系数为0.993,确定系数为0.986,说明模型的统计可靠性和拟合优度令人相当满意。在讨论中,提到太阳磁场与自转的关系也可由同类的数学模型描述。
[Abstract]:Based on some physics - mathematical modeling techniques , a nonlinear model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and the autorotation of the solar system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existing data . The statistical estimation of the linearized form of this model shows that the model parameters are 0.577 , the t - statistic of the parameters is 16.53 ,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986 , the statistical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and the goodness of fit are quite satisfactory . In the discussion , it is mentioned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solar magnetic field and the rotation can also be described by the similar mathematical model .

【作者单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分类号】:P182.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亚春;屠良平;;基于神经网络的恒星大气参数自动测量[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卞维豪,张红英;高校物理系天体物理导论的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孙艳春;天文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和全校天文公选课的设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王志刚,王庆禄;如何在理论力学课中加强天文教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景海荣,杨志良;等离子体中磁场的本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6 王广德;何昕;刘文芳;;主宰宇宙命运的暗物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甘新基;付有余;郭劲;;空间场景模拟器的光源系统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8 肖立业;天体和星系磁场起源的探索[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3年04期

9 阎坤;天体运行轨道的一般性Binet方程形式[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5年02期

10 丁鸿佳,刘士杰;我国弱磁测量研究的进展[J];地球物理学报;1997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德荣;;地球磁场扭转振动的机制与效应[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彩霞;基于源区位置统计结果的日冕物质抛射观测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王璞;太阳耀斑过程中的磁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孔维刚;月球及火星科学中的三个矿物学问题[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绍华;并行自适应技术在背景太阳风及快速磁场重联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5 杨利平;背景太阳风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6 何宏青;太阳高能粒子在三维行星际磁场中传播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7 刘崧;等离子体时域有限差分算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杨林;极紫外太阳望远镜的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9 敦金平;太阳活动区磁场测量和非势特征研究论文[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2年

10 罗庆宇;太阳日冕波动加热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喜东;磁场作用下液态金属LiPb实验回路测试段的流动传热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鹏飞;Sm Ⅱ奇宇称高激发态能级寿命的时间分辨激光光谱测量[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勃;光敏晶体管自动日照计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4 尹丰;强激光对真空电子的加速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晓亮;RS CVn型密近双星SZ Psc和ER Vul的轨道周期分析[D];湘潭大学;2011年

6 曹飞;黑洞熵统计起源的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7 章磊;太阳活动和EUV波现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张健;利用GPS对太阳耀斑电离层响应的监测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9 周桂萍;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表面活动的关系[D];安徽大学;2003年

10 许云;γ射线暴火球模型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宜;;太阳系行星和卫星上的天球坐标系[J];自然杂志;2008年04期

2 须眉;又发现两颗太阳系以外的行星[J];天文爱好者;1996年05期

3 聂清香;宇宙尺度上的量子化迹象[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4 埃·乌娅兰德,克里格·乌姆兰德,李静;辉煌后的沉寂(六)——神秘的玛雅文化[J];飞碟探索;1995年06期

5 董士仑;太阳磁场演变的起因之一——太阳的回磁效应[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97年01期

6 许梅;天文学家已发现了八个“新太阳系”[J];现代物理知识;1997年02期

7 宋纹~/;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史过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08期

8 何宁;;太阳系(二)(中英文对照)[J];科学之友;2000年07期

9 雷音;;绿色装点大宇宙[J];大科技(科学之谜);2007年04期

10 吴燕;;行星的天空,与情感有关[J];飞碟探索;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金钟;;太阳系起源基本问题的评述[A];新世纪天文发展方向研讨暨中国天文学会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2 焦维新;;2004~2009年间的空间探测[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方广有;李芳;;高频穿透雷达在轨探测行星内部地质分层[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苏宜;;太阳系行星和卫星上的天球坐标系[A];中国天文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宫衍香;谢基伟;周济林;;环绕双星的行星散射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6 袁本凡;;将地球作为行星的空间探测研究值得重视——NASA的EOS计划[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7 ;太阳、行星分会场报告日程[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8 黄金钟;;论太阳系等级层次天体的起源分类[A];第四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9 朱祥坤;唐索寒;;天体化学与比较行星学[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10 郑洪兵;;宇宙起源论[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孟军;美科学家发现太阳系第十颗行星[N];科技日报;2004年

2 记者 张孟军;太阳系行星不止9颗可能是23颗[N];科技日报;2005年

3 覃育;太阳系第十颗行星之谜[N];中国矿业报;2002年

4 林清;太阳系外的“太阳系”[N];中国矿业报;2001年

5 记者 郑晓春邋实习生 张梦然;科学家发现类似太阳系的恒星系统[N];科技日报;2008年

6 记者 张梦然;宇宙中迄今最炽热行星确认[N];科技日报;2011年

7 记者 毛黎;美提出地球进入太阳系并存活的新模型[N];科技日报;2010年

8 秋凌;天文学家发现两颗行星大碰撞[N];大众科技报;2009年

9 记者 许琦敏;一颗行星正被恒星“吸食”[N];文汇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梦然;系外有星“特立独行”[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晓彬;小行星形状和自转参量的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2 王欣明;火星异常低质量的理论解释[D];吉林大学;2011年

3 金兴华;暗能量和暗物质及其观测效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立芳;W UMa型相接双星的观测和理论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5 仲崇霞;综合脉冲星时算法及脉冲星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7年

6 刘慧根;原行星盘对行星系统形成及演化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7 黄昌印;黑洞系统的大尺度磁场提能机制与准周期振荡[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孔维刚;月球及火星科学中的三个矿物学问题[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远玲;KBOs轨道分布的动力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徐峰;利用星系旋转曲线及行星近日点异常进动对弦理论中规范场限制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龚小龙;黑洞吸积盘与活动星系核的喷流[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左学勤;旋转黑洞的提能机制及其在天体物理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谢yN;磁场对中微子主导吸积盘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温春东;强磁场对中子星基本性质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7 左庆林;Kuiper带天体原始分布的模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鄢玉荣;太阳系内部分天然卫星的高精度天体测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7年

9 刘凤收;金星水星异常自转的自然形成机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房建军;SKBOs轨道演化的动力学模拟[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237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7237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b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