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电掩星观测的火星电离层观测研究进展
本文选题:火星电离层 + 掩星 ; 参考:《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3年08期
【摘要】:火星电离层早期的观测数据非常少,除了Viking登陆器对火星电离层的在位测量外,火星电离层的主要物理信息是通过掩星观测方法得到的.近年来,Mars Global Surveyor和Mars Express轨道器通过掩星观测的方法对火星的上层大气和电离层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得到了大量的火星电离层电子密度廓线资料.火星电离层受到来自太阳EUV和X射线辐射、太阳风、太阳耀斑、中性大气、表面壳磁场、宇宙射线、流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结构发生瞬态或季节性的变化.本文介绍了行星无线电掩星探测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回顾了国内外科学家们基于已有的火星掩星观测数据(主要是Mars GlobalSurveyor和Mars Express)在火星电离层研究中的一些最新科学成果,并详细介绍了火星电离层的结构和火星夜间电离层的主要特征.
[Abstract]:The early observational data of the Mars ionosphere are very few. Except for the in-situ measurements of the Martian ionosphere by the Viking lander, the main physical information of the Mars ionosphere is obtained by occultation. In recent years, Mars Global Surveyor and Mars Express orbiters have made long-term observations of the upper atmosphere and ionosphere of Mars by occultation. A large amount of electron density profiles of the ionosphere of Mars have been obtained. The structure of Mars ionosphere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solar EUV and X-ray radiation, solar wind, solar flare, neutral atmosphere, surface magnetic field, cosmic ray, meteor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etary radio occultation exploration are introduced, and some latest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of scientists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study of Mars ionosphere based on the existing observational data of Mars occultation (mainly Mars GlobalSurveyor and Mars Express) are reviewed. The structure of the Mars ionosphere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s night ionosphere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鄂州职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1103063,11178008) 国家和上海市空间导航与定位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编号:201003)资助项目
【分类号】:P185.3;P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季;朱光武;赵华;王赤;李磊;孙越强;郭伟;黄乘利;;萤火一号火星探测计划的科学目标[J];空间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2 孙越强;杜起飞;朱光武;吴季;陶鹏;白伟华;赵华;胡雄;吴小成;郑建华;A S Kosov;T K Breus;V M Gotlib;A M Krymskii;A V Zakharov;;中俄联合火星电离层星-星掩星探测[J];空间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3 胡雄;吴小成;宫晓艳;王鑫;徐轻尘;;火星电离层无线电掩星探测仿真研究[J];天文学报;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郑伟;许厚泽;钟敏;员美娟;;“萤火一号”火星探测计划进展和Mars-SST火星卫星重力测量计划研究[J];测绘科学;2012年02期
2 郑伟;许厚泽;钟敏;员美娟;;国际火星探测计划进展和中国火星卫星重力测量计划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1年03期
3 ;Mars Express tracking and orbit determination trials with Chinese VLBI network[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10年32期
4 曹建峰;黄勇;胡小工;马茂莉;郑为民;;利用中国VLBI网实现对“火星快车”的测定轨[J];科学通报;2010年Z2期
5 ;Space Science at CAS in Retrospect and Prospect[J];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10年03期
6 吕俊明;程晓丽;王强;;飞行器进入火星大气的流场预测[J];空间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7 何志洲;黄乘利;张冕;;火星重力场模型发展回顾及对萤火一号的展望[J];天文学进展;2012年02期
8 朱仁璋;王鸿芳;泉浩芳;赵刚;;火星使命“福布斯-土壤”/“萤火”一号分析(续)[J];载人航天;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磊;吴季;朱光武;赵华;王劲东;张爱兵;;利用萤火一号与Phobos-Grunt探测器开展火星空间环境的两点联合观测[A];第二十四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李青侠;贺林峰;郎量;陈诚;郑文超;;火星表层探测及地面验证方案[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海涛;大型降落伞抽打现象及运动稳定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曾桢,胡雄,张训械,万卫星;电离层GPS掩星观测反演技术[J];地球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2 胡雄,曾桢,张训械,张冬娅,肖存英;大气GPS掩星观测反演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4期
3 廖海仁;王劲松;;E_(10.7)指数在软X射线谱段的修正应用[J];空间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军;;掩星情报站[J];天文爱好者;2008年01期
2 王传晋;史习昭;;掩星观测用的光电光度计[J];天文学报;1980年01期
3 张学军;;掩星情报站[J];天文爱好者;2008年03期
4 张学军;;掩星情报站[J];天文爱好者;2008年02期
5 韩婷婷;毛晓飞;张素君;李磊;平劲松;洪振杰;;地基火星大气掩星观测的时间系统与坐标系统[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2009年00期
6 叶帆;李磊;郑建芬;;地基火星反演技术中的掩星坐标系[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年04期
7 杨少荣,钱忠钰;红外掩星观测的首批结果[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92年03期
8 钱伯辰;朱国良;范庆元;王秀美;;哈雷彗星掩星观测[J];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1984年00期
9 刘次沅;;由南北朝以前月掩恒星观测得到的地球自转长期加速[J];天文学报;1986年01期
10 钱伯辰;朱国良;范庆元;;(324)Bamberga小行星掩恒星SAO 41263的光电观测[J];天文学报;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韩婷婷;毛晓飞;张素君;平劲松;洪振杰;;YH-1地基火星大气掩星观测前期处理[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2 宫晓艳;胡雄;张训械;吴小成;;地球扁率对大气掩星反演影响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张素君;平劲松;洪振杰;韩婷婷;毛晓飞;;星—地无线电掩星技术探测火星大气和电离层[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4 张训械;胡雄;张冬娅;曾桢;;无线电掩星观测综述[A];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季江徽;刘林;Kinoshita H.;李广宇;Nakai H.;;太阳系外行星系统动力演化(英文)[A];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丁锋;万卫星;;月球电离层探测与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鹏;无线电掩星技术与CHAMP掩星资料反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2 吴小成;电离层无线电掩星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8年
,本文编号:1976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1976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