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恒星引力昏暗效应及演化研究
本文选题:恒星结构与演化 + 转动 ; 参考:《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6年05期
【摘要】:转动和潮汐效应是影响恒星结构和演化非常重要的物理因素。根据Achernar的观测数据,用考虑转动和潮汐效应的单、双星模型,研究了Achernar引力昏暗现象。发现转动双星模型比单星模型更能符合Achernar的赤道和极半径之比观测值。计算结果表明,初始转动角速度快的恒星,其等价半径和中心密度在主序阶段的开始至40 M yr较大,随后变小。同时,由于初始转动角速度大的恒星,星风携带自转角动量损失多,造成后期演化角速度变小。另外,转动效应能增加恒星的中心集中度,但减少恒星的四极矩、回旋半径、中心温度、氢燃烧产能率,使转动恒星向赫罗图的低温和低光度演化。
[Abstract]:Rotation and tidal effects are very important physic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of a star. According to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Achernar, a single, double star model, which considers the rotation and tidal effects, is used to study the Achernar gravitational dark phenomenon. It is found that the ratio of the equator and polar radius to Achernar more than that of a single star model i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quivalent radius and the center density of the star with high initial rotation angle are large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ain sequence stage to 40 M yr, and then smaller.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star with large initial rotational angular velocity, the star wind carries the self turning momentum loss much, which causes the later evolution angular velocity to be smaller. In addition, the rotation effect can increase the central concentration of the star. However, the star's quadrupole moment, radius of gyration, central temperature and hydrogen production rate will reduce the rotational stars to the low and low luminosity of heroto.
【作者单位】: 贵州大学理学院物理系;中国科学院天体结构与演化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贵州大学天文联合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463002) 中科院天体结构与演化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项目(OP201405) 贵州大学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贵大自青基合字(2013)06号);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研理工2015055)
【分类号】:P1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詹琼;宋汉峰;邰丽婷;王江涛;;转动潮汐变形双星理论模型研究[J];物理学报;2015年08期
2 宋汉峰;王靖洲;李云;;辐射压对非同步转动双星系统洛希势函数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邰丽婷;宋汉峰;王江涛;;临界转动恒星Achernar的斜压结构与引力昏暗的精细研究[J];物理学报;2016年04期
2 邰丽婷;宋汉峰;王江涛;詹琼;;转动恒星引力昏暗效应及演化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6年05期
3 詹琼;宋汉峰;邰丽婷;王江涛;;转动潮汐变形双星理论模型研究[J];物理学报;2015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宋汉峰;王靖洲;李云;;辐射压对非同步转动双星系统洛希势函数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3年05期
2 王秀明;周小刚;陶祖钰;俞小鼎;;斜压二层模式框架下的准地转理论及其应用[J];物理学报;2013年02期
3 王玉诏;伍歆;钟双英;;旋转致密双星的引力波特征[J];物理学报;2012年16期
4 徐毅;徐望;马余刚;蔡翔舟;陈金根;范功涛;樊广伟;郭威;罗文;潘强岩;沈文庆;杨利峰;;Determination of the stellar reaction rate for ~(12)C(α, γ)~(16)O: using a new expression with the reaction mechanism[J];Chinese Physics B;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瑶;;系外行星系统潮汐效应研究[J];天文学报;2014年03期
2 周江存;孙和平;;近海潮汐效应对测站位移的负荷影响[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5期
3 刘永红,邓爱玲;潮汐效应对DST测试资料的影响及校正技术研究[J];油气井测试;2005年05期
4 王礼恒;李国敏;董艳辉;赵文喜;徐亚鹏;王兰化;李明明;;利用观测孔中地下水位潮汐效应计算天津滨海新区含水层参数[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2年04期
5 闫金忠;胡孟卿;李康;李永伟;尚银生;;对《利用地下水潮汐效应估算含水层参数及预测水位变化》一文的商榷[J];工程勘察;2014年07期
6 董瑶;季江徽;;Kepler候选双行星系统的潮汐效应研究[J];天文学报;2013年04期
7 王学静;李海龙;柳富田;王超月;;利用地下水潮汐效应估算含水层参数及预测水位变化[J];工程勘察;2013年09期
8 王学静;李海龙;柳富田;王超月;;对《利用地下水潮汐效应估算含水层参数及预测水位变化》商榷的回复[J];工程勘察;2014年07期
9 任佳;张纳莉;王长江;;怀4井数字气氡固体潮潮汐效应初步研究[J];华北地震科学;2006年01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云龙;罗志才;李辉;;卫星重力梯度测量的潮汐效应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礼恒;李国敏;董艳辉;赵文喜;徐亚鹏;王兰化;李明明;;利用观测孔中地下水位潮汐效应计算天津滨海新区含水层参数[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3 吴云龙;刘子维;李辉;;卫星重力梯度测量的非潮汐效应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本文编号:2095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095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