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城新藏到薮内清的中国上古天文研究变迁初探
本文选题:中国天文学史 + 薮内清 ; 参考:《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5年01期
【摘要】:新城新藏(1873—1938)与薮内清(1906—2000)是京都大学的两代天文学史家,均为日本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代表性学者。两人的中国上古天文历法之研究,主要交集在以下两个方面:(1)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起源和形态;(2)中西上古天文学的交流。伴随着考古发现的深入展开,薮内清拥有了与新城新藏所在时代相比更多的认识途径。其从天文学角度与董作宾一脉学者在殷代与周初历法问题上进行了切磋,且对新城新藏的论断有所取舍、并进行了修正和发挥。通过对薮内与新城两人论述的比较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揭示和把握日本学界对中国科学与文明的认识与研究之变迁。
[Abstract]:Xinzang (1873-1938) and Taneiqing (1906-2000) are two generations of astronomical historians in Kyoto University. They are both representative scholars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Japan. The study of the ancient Chinese astronomical calendars of the two people mainly intersects in the following two aspects: (1) the origin and form of ancient astronomy in China; (2) the exchange of ancient astronomy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Seruneqing had more ways of understanding than the new Tibet era. From an astronomical point of view, Dong Zuobin and schola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Yin Dynasty and the early Zhou Dynasty calendar problems, and the new town of the new Zang Zang's judgment has been selected, and revised and brought into pla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two people's argumentation, we can better reveal and grasp the changes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of Chinese 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Japanese academic circle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分类号】:P1-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石云里;;中国古代天文学在日本的流传和影响[J];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科威;中医的理论构架及工作原理[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2期
2 安鲁;马靓;;中国食经文献类型的划分[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3 原丽敏;;功用与审美——论梁启超与王国维之文艺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4 贺志朴,霍艳霞;论中国近代艺术教育思想的逻辑发展[J];保定师专学报;1999年03期
5 陈纪然;;古典文学时序观念的诗性特征[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6 孟洋;;王国维词对纳兰词的接受——以“人间”意象为例[J];北方论丛;2012年03期
7 梁洁;;近代中国接受实证主义史学的因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徐忠明;神话思维与中国古代法律起源若干问题释证[J];比较法研究;1994年02期
9 李壮鹰;“象”与“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陈太胜;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真”的审美观的诞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孝鸿;;汉代墓葬画像中“假门”现象之探讨——兼论灵魂升天还是回归[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吕微;;现代神话学与经今、古文说——《尚书·吕刑》阐释的案例研究(摘录)[A];民间文化青年论坛第一届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丁海彬;耿宁;;由《哈姆雷特》的王位纷争小窥兄终弟及的伦理沿袭[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谭人中;;管理学基础理论的哲学建构(之四)——简论管理学规律、文化之理论关系[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逄方慧;;甲骨缀合著录综述[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1期[C];2012年
6 宁稼雨;;神话传说的社会化走向与六朝小说的生成[A];东方丛刊(1998年第4辑 总第二十六辑)[C];1998年
7 徐明波;;从传统金石学走向科学考古学——郭沫若甲骨文、青铜器研究中考古学方法的应用[A];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文集——郭沫若与文化中国[C];2013年
8 韩胜伟;;甲骨文“令”字句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4年第1期[C];2014年
9 何辉斌;;中国戏曲的代言体真的代人立言了吗?——论戏曲的话语模式兼与周宁先生商榷[A];东方丛刊(2001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七辑)[C];2001年
10 黄维华;;商周土田制度与农耕管理模式——《诗经》与上古文化系列研究[A];诗经研究丛刊(第九辑)[C];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振寰;;薮内清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J];中国科技史料;1983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095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095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