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伽玛暴微光变特征时标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8 11:00
【摘要】:伽玛暴光变曲线一般由若干个脉冲组成的"大轮廓"叠加着一些微光变组成的,大部分伽玛暴光变曲线没有呈现周期性,而这些微光变成分可能携带重要的辐射区性质。采用平滑滤波器把伽玛暴光变曲线中的"大轮廓"成分和微光变成分分离,然后采用"最大熵"功率谱密度估算法计算微光变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并分析其周期特征时标。文中分析了Swift/BAT所探测的爆发持续时间大于20 s、采样间隔为1s的伽玛暴,发现有17个伽玛暴的微光变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函数曲线呈现显著的"峰"结构,表明这些微光变信号具有周期特征光变时标,这些时标一般约为4~8 s。如果"大轮廓"的脉冲信号和微光变信号是两个本质不同的辐射成分,根据火球模拟可计算微光变信号的辐射区尺度应该在1.5×1013~1.5×1015cm,比内激波辐射区尺度略大,在这一区域内有可能微光变信号受到能量较大的伽玛射线的调制而叠加到"大轮廓"光变信号中,从而形成复杂多样的伽玛暴光变曲线。
[Abstract]:The gamma-ray curve is generally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pulses "big contour" superposed by some low-light variations, most of the gamma-ray curve does not show periodicity, and these low-light levels may carry important radiation zone properties. A smoothing filter is used to separate the "large contour" component from the low-light level in the gamma-ray variation curve, and then the "maximum entropy" power spectral density estimation method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the low-light varying signal, and its periodic characteristic time scale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burst duration of more than 20 s and sampling interval of 1 s detected by Swift/BAT are analyzed. It is found that 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function curve of the LLL variable signal of 17 gamma storms shows a significant "peak" structure. It is shown that these LLL signals have periodic characteristic time scales, which are generally about 4 ~ 8 s. If the pulse signal and the low-light variable signal of the "big outline" are two essentially different radiation components, the size of the radiation region of the low-light-varying signal which can be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fireball simulation should be 1.5 脳 1013 ~ 1.5 脳 10 ~ (15) cm, which is slightly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internal shock wave radiation region. In this region,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low-light change signal is modulated by the high-energy gamma ray and superimposed into the "big contour" light variant signal, thus forming complex and varied gamma-ray variation curves.
【作者单位】: 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847003)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0GXNSFC013011)
【分类号】:P17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怀宇,郑高峰,吕建林,袁宏峰,熊凌;Simulink数值仿真在非线性系统教学实验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年05期

2 王新建,陈建生,许宝田;水化学成分聚类法分析巴丹吉林沙漠及邻区地下水补给源[J];工程勘察;2005年05期

3 李萍,张薇;MATLAB在求解温度场中的应用[J];工业炉;2005年03期

4 凌跃胜;赵争菡;李奇男;李永建;;高频变压器动态电容的数值计算[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5 胡小芳,段百涛;混凝土无损检测数据的ANN处理研究[J];混凝土;2005年11期

6 李国超;简弃非;刘海燕;;非线性约束在柴油机缸径与活塞行程优化设计中的应用[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11期

7 汪海;田文德;孙素莉;;化工原理流体流动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计算[J];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6年08期

8 刘桂花;宋承祥;刘弘;;云发生器的软件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年01期

9 黄麟;张春林;韩宝玲;;曲柄滑块机构惯性力部分平衡的研究[J];机械设计;2006年08期

10 刘华昌,于成龙,何承基;基于MATLAB的高压电容器直流局部放电检测[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贤焕;叶仲和;;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用齿轮箱优化设计及方案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机构与机器科学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恩维;Gamma射线暴的光变曲线和谱硬度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2年

2 丁洲祥;连续介质固结理论及其工程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3 周留根;农业生产力评价分析和优化系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4 魏鹏飞;可重复使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智能减损控制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5 张珂;混合驱动连杆机构系统动力学建模、优化与控制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6 马跃洲;基于电弧声信号的CO_2焊质量监控方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7 明平美;UV-LIGA-微细电火花加工组合制造技术基础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8 孙世霞;复杂大系统建模与仿真的可信性评估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9 申丽然;Hilbert-Huang变换及其在含噪语音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刘飞;固体火箭发动机可靠性增长试验理论及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新建;自旋阀巨磁阻(GMR)芯片角度传感特性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仲邃;基于相关法系统辨识的PID参数优化设计[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3 杨柳;供应链中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4 张华歆;拥挤道路收费问题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5 彭朝阳;两类γ暴的谱形和光变曲线的统计差异[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卫贵武;AR(p)模型的估计理论及其在测井解释中的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7 郝志勇;刨煤机工况参数优化及刨头结构设计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5年

8 方燕;渭河陕西段水污染控制与管理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9 曹晓锐;高校水环境物流管理与控制模型系统的构建[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10 王磊;混联机床的数控加工仿真与机床精度检测[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大明;逆康普顿散射对γ暴余辉的影响(英文)[J];紫金山天文台台刊;1999年03期

2 邓小龙;刘炯;杨建明;;一种对伽玛暴瞬时谱的新解释[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3 袁强,王宝泉,张同杰;利用超新星和伽玛暴观测限制宇宙学模型:物质创生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4 尹跃;彭朝阳;郭永国;;伽玛射线暴内光度和峰值能量关系的统计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5 俞云伟;戴子高;郑小平;;Swift时代伽玛射线暴及其余辉的多波段研究[J];天文学报;2010年01期

6 陆睿静;邓家干;;一个新光度指示器:熵缩放指数[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7 董云明;赵晓红;贾兰伟;;火球框架下的不同角区域形成的脉冲(英文)[J];天文研究与技术;2007年03期

8 吴雪峰;陆W,

本文编号:2318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318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3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