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幸运成像技术在天文观测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8-12-08 07:15
【摘要】:由于大气湍流的影响,传统地基望远镜难以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图像。天文学家为了在天文成像、测光观测、天体测量等领域的研究中得到更好的结果,不断追求克服地球大气的影响,获得更高空间分辨率的方法。幸运成像技术是一种能够使地面望远镜获得接近其衍射极限分辨能力的技术方案,具有成本低、设备简单的优点。介绍了幸运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基本原理,总结了国际上目前在用的幸运成像系统及其设备参数。结合幸运成像技术在国际上成功应用实例,综述了含系外行星多恒星系统的观测研究、双星系统轨道测量、球状星团中变星搜寻等天文观测获得的大量研究成果。随着新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近年来蓬勃发展的幸运成像与自适应光学复合技术,将进一步拓展幸运成像技术的应用前景。
[Abstract]: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turbulence, it is difficult for traditional ground-based telescopes to obtain images with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In order to obtain better results in the fields of astronomical imaging, photometry and astrometry, astronomers continue to seek ways to overcome the influence of the earth's atmosphere and obtain higher spatial resolution. The lucky imaging technique is a kind of technical scheme which can make the ground telescope obtain the resolution near its diffraction limit. 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and simple equip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basic principle of lucky imaging technology, and summarizes the lucky imaging system and its equipment parameters currently used in the world. Combined with the successful application of lucky imaging technology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summarizes a large number of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 such as the observation of multi-star systems containing exoplanets, the orbit measurement of binary star systems, and the search for variable stars in globular cluster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new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the combination of lucky imaging and adaptive optics,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will further expand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lucky imaging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光学天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分类号】:P11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连臣,沈忙作;扩展目标高分辨力斑点成象的模拟[J];光电工程;2000年04期

2 邱耀辉,刘忠,卢汝为,楼柯;天文斑点成像中的傅里叶模复原和像复原实验[J];光学学报;2000年04期

3 邱耀辉,刘忠,卢汝为,楼柯;天文图像空域重建新方法:迭代位移叠加法[J];光学学报;2001年02期

4 金振宇;刘忠;邱耀辉;;对迭代位移叠加像复原方法的改进[J];光学学报;2009年05期

5 杨忠良;刘镪;任晨纲;胡浩军;;获取非等晕幸运短曝光图像的概率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10期

6 赵金宇;张世学;王斌;;使用幸运成像技术恢复地基大口径望远镜图像[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5期

7 杨忠良;梁永辉;胡浩军;施建华;任晨纲;于起峰;;扩展目标幸运成像技术的理论和实验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0年05期

8 沈忙作;王伟建;;星体斑点干涉术的实验模拟[J];天文学报;1984年03期

9 李强;沈忙作;;基于相位差方法的天文目标高分辨率成像研究[J];天文学报;2007年01期

10 邱耀辉,刘忠,卢汝为,楼柯;天文像复原迭代位移叠加法中初始信息的选择[J];云南天文台台刊;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敬建;王刚;许博谦;;基于位相相异方法的稀疏孔径系统图像复原[J];光电工程;2010年08期

2 罗林;廖胜;樊敏;沈忙作;;天文望远镜像差对斑点成像技术的影响[J];光学学报;2005年11期

3 金振宇;刘忠;邱耀辉;;对迭代位移叠加像复原方法的改进[J];光学学报;2009年05期

4 陈宝华;胡孟孟;姜慧;李勋武;吴泉英;;基于遗传算法的稀疏孔径两次离焦相位差法[J];光学技术;2015年03期

5 马雪莲;;大气湍流对长曝光和短曝光条件下分辨率与像斑半径的影响[J];光子学报;2015年06期

6 刘镪;任晨纲;孙穗;胡浩军;梁永辉;;空间目标幸运成像技术的实验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1年01期

7 李斐;饶长辉;;基于离焦光栅的最小二乘波前复原算法[J];中国激光;2010年11期

8 杨忠良;李均盛;杨卫军;;应用幸运成像技术的宽视场自然目标高分辨率成像[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7期

9 李思雯;徐超;刘广荣;金伟其;;大气湍流模糊图像的高分辨力复原算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年12期

10 向娥;卢晓猛;姜晓军;;基于兴隆观测基地50cm望远镜的幸运成像系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忠;;环形干涉望远镜及其关键技术[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丁凌艳;非球面相位恢复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李斐;相位差波前探测技术及其在图像恢复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刘忠;天文图象高分辨重建及空域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4 曹瑛;关于抖动对点目标检测与跟踪的影响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5 张楠;基于相位差异的地基望远镜图像恢复算法与GPU高速实现[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6 程强;基于PD方法的空间相机位相信息反演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3年

7 郑艳芳;太阳高分辨数据评价与喷流/日浪的观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霍卓玺;由斑点图重建天文图像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2 孙敬建;稀疏孔径望远镜退化图像复原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3 汪宗洋;基于相位差异法的图像复原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4 鲍江宏;幸运成像技术的实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付玉;基于数值仿真方法研究空域统计重建算法的频谱特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9年

6 高莉莉;斐索型天文光学干涉仪的高分辨率图像重建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9年

7 刘长玉;选帧技术在太阳高分辨成像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连臣,沈忙作;扩展目标高分辨力斑点成象的模拟[J];光电工程;2000年04期

2 王立瑾;李强;魏宏刚;廖胜;沈忙作;;大气湍流随机相位屏的数值模拟和验证[J];光电工程;2007年03期

3 王昊京;王建立;王鸣浩;阴玉梅;;采用双线性插值收缩的图像修复方法[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5期

4 吴元昊;王斌;赵金宇;明名;董磊;杨轻云;王鸣浩;王国强;;利用相位差异技术恢复宽带白光图像[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8期

5 王建立;汪宗洋;王斌;吴元昊;赵金宇;李宏壮;董磊;张世学;;相位差异散斑法图像复原技术[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5期

6 王斌;汪宗洋;王建立;赵金宇;吴元昊;张世学;董磊;文明;;双相机相位差异散斑成像技术[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06期

7 赵金宇;陈占芳;王斌;汪宗洋;张楠;王建立;吴元昊;张世学;;相位差异法目标函数的并行化改造[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02期

8 邱耀辉,刘忠,卢汝为,楼柯;天文斑点成像中的傅里叶模复原和像复原实验[J];光学学报;2000年04期

9 邱耀辉,刘忠,卢汝为,楼柯;天文图像空域重建新方法:迭代位移叠加法[J];光学学报;2001年02期

10 刘忠,邱耀辉,卢汝为,楼柯;天文斑点成像技术中的噪声影响分析[J];光学学报;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式达;有关大气湍流的几个问题[J];气象学报;1990年01期

2 RonCowen,王建华;令人恐惧的航空“暗礁”──大气湍流[J];世界科学;1998年12期

3 郑祖光;刘式达;刘月新;;大气湍流发生的非线性机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89年05期

4 张慧敏,李新阳;热风式大气湍流模拟装置的哈特曼测量[J];光电工程;2004年S1期

5 姚菡;盛立芳;贺峗;黄健;;利用连续小波提取近海大气湍流中的相干结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6 段美玲;李晋红;魏计林;;部分相干厄米高斯光束在斜程大气湍流中的扩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9期

7 李庆宜,吴法理;大气湍流下风力透平的性能预测[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8 郭振华;许德胜;王世鹏;李再光;;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J];激光技术;1992年02期

9 胡朝晖,,姜文汉;受大气湍流影响的光学波前模拟[J];光电工程;1995年02期

10 王瑾;黄德修;元秀华;唐艺;;基于自适应滤波器的大气湍流噪声抑制[J];光学技术;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鹏;;大气湍流相位屏的分形模拟[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2 申永;刘建国;曾宗泳;徐亮;方武;;用于光传输实验的大气湍流模拟装置[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党宏杰;史学书;袁嗣杰;杨潇;;大气湍流对深空天线组阵影响的仿真与分析[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万敏;苏毅;向汝建;;激光导引星自适应光学系统对大气湍流低阶像差校正效果分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5 元秀华;黄德修;谭林伟;;基于遗传算法的FSO系统大气湍流自适应补偿技术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廖天河;刘伟;高穹;;多光束传输对大气湍流与热晕综合效应的改善[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吴笛霄;陈栋;;应用Hill谱分析大气湍流环境下FSO通信的可行性[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叶一东;;大气湍流导致单束激光照明光强不均匀性的数值模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9 付强;姜会林;王晓曼;刘智;;大气湍流对高速激光通信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10 潘继敏;吴长奇;;大气光通信中发射器最佳配置[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任福海;新型大气湍流随机波前发生器研发成功[N];中国技术市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浩;大气湍流中光波前的时空特性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2 华志励;大气湍流背景下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算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姜义君;星地激光通信链路中大气湍流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京元;大气湍流间歇性及其对光波传播的影响[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5 杨瑞科;对流层地—空路径电磁(光)波传播的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6 王海燕;基于张量方法研究部分相干光和部分偏振光在大气湍流中的传输特性[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都文和;星地激光通信中非柯尔莫哥洛夫湍流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李永亮;星地激光通信中光束传输仿真和链路特性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雪;基于液晶的大气湍流模拟器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光勇;大气湍流中的激光传输数值模拟及其影响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石鹏飞;基于常规气象参数的大气湍流建模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刘维慧;激光在大气湍流中传播时光强起伏的初步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胜琳;大气湍流对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影响及测试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6 赵怡春;激光大气信道传输偏振参数变化特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7 黄宏坤;近地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信号幅度起伏特性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怓培培;大气湍流动态模拟控制平台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9 张洪江;大气湍流中激光波束和脉冲传输特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杨华;大气湍流对纠缠关联成像的干扰及其抑制方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679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3679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d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