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选址高空风速特性研究
【图文】:
图 1 中国 137 个高空气象站分布示意图横坐标为经度, 纵坐标为纬度; 图中空心圆点表示全国 137 个高空气象站, 实心圆点为 21 个代表站Figure 1 The distribution of 137 upper-air stations in China: thesoft dots to show 137 upper-air stations; and solid dots mean thetwenty-first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The abscissa is longitude, and they-coordinate is latitude.
[10].图 2 为 1980 2008 年年平均 00UTC(世界时)和12UTC 200 hPa 高空风速空间分布图. 由图 2 可见,与地面风速受下垫面影响较大、分布极其复杂不同的是, 200 hPa 高空风速等值线平滑, 分布较均匀. 急流轴位于 30°N 35°N 之间, 风速大值区主要在我国华东、华中部分地区. 由此向南北方向风速逐渐减小,华南南部和东北地区最低风速达到 21 m s 1. 由多年平均分布状况可以看出, 西部风速明显小于东部, 新疆大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风速均在 33 m s 1以下. 此外
【作者单位】: 山东省济南市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10778709,10903014,11073031)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青年人才基金(编号:8035032002)资助项目
【分类号】:P1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永婧;王盘兴;姚永强;王国复;刘立勇;钱璇;;中国天文气象条件的地域分布[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0年10期
2 钱璇;王盘兴;姚永强;王国复;刘立勇;张永婧;;中国天文气象条件的时变特征[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照全;庄智福;梁金顺;任X玉;;江宁0808号台风暴雨天气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2 姜俊玲;张雪冬;党英娜;石磊;;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雨团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3 朱志存;;一次梅雨锋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1期
4 衣霞;刘兆芳;贾斌;杨志勇;景安华;;一次春季暴雨过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5 李旭;周海;王式功;尚可政;杨德保;;兰州降尘的气候诊断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6 李玉梅;刘兵;邓捷;朱砂;许利华;张瑞;卢荣琼;;张家界降雹的气候特征及2005年多个例降雹过程对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7 吴英;张杰;闫中帅;;黑龙江省2009年6月罕见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8 李宏波;何萍;王金萍;;2008年云南滇中秋季罕见连续强降水过程诊断[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9 王晓霞;;2008年朝阳地区一次局地大暴雨天气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10 张建春;巩婷;马芳;;一次暴雨和对流天气过程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海萍;邓辉;岳琨;;2007年6月广西柳州一次特大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A];2008年北京气象学会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8年
2 张恒德;张友姝;;05.7河南安徽等地大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A];2008年北京气象学会科技优秀论文集[C];2008年
3 杨学斌;谌芸;代玉田;;“09.05”山东区域性暴雨中尺度特征分析[A];山东气象学会2010年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活动优秀论文集[C];2010年
4 武麦凤;胡淑兰;王旭仙;杨引绒;;高原东北侧一次秋季致洪暴雨的数值预报产品释用[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林;王丽萍;;东亚区域夏季旱涝分布与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的关系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侯建忠;张弘;杜继稳;梁生俊;;台风与高原东北侧冷锋暴雨的环境场及云图特征分析(S3)[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周后福;邱明燕;张爱民;;基于稳定度和能量指标作强对流天气的短时预报指标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东勇;郑媛媛;邱学兴;周昆;;2005年两次不同类型的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A];2006年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论文集[C];2006年
9 许爱华;应冬梅;郭艳;金米娜;;“2006.04.11—12”罕见的强风雹和暴雨过程分析[A];2006年灾害性天气预报技术论文集[C];2006年
10 吕江津;刘一玮;王彦;;应用多普勒天气雷达对三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短时预报对比分析[A];2007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小康;对一次大别山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的水分循环过程和非绝热加热过程的分析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廖荣伟;中国东部季风湿润区大气水分收支特征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3 张新主;西南地区水汽输送特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红亚;雷达资料三维变分同化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5 张守保;华北回流天气的多尺度结构特征[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6 慕建利;陕西关中强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7 刘海文;华北汛期降水的多尺度变化及其大尺度降水条件的演变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9年
8 何春;亚洲夏季风建立的季节进程及机理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9 陈艳;东南亚夏季风的爆发与演变及其对我国西南地区天气气候影响的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10 胡国权;淮河试验时期的能量与水份循环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花丛;登陆台风“罗莎”中云物理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孙虎林;2009年6月3~4日我国黄淮地区强飑线天气过程分析[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3 杨雪艳;中国东北地区风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大风的成因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范俊红;河北省一次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分析[D];兰州大学;2008年
5 汪红燕;浙西梅汛期降水特点和变化规律及异常降水环流特征对比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6 付驹;台风登陆前后温度场垂直结构诊断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孙志章;长江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与前期全球海温场的相关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8 屈展;形成期风暴预测与潜势特征提取[D];天津大学;2009年
9 武丰民;基于BCC_GODAS2.0的20年历史海洋资料再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徐s,
本文编号:25382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538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