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米耀变体源多波段辐射特性研究
【图文】:
通常是在宽线上叠加了窄线。而禁线都是窄线[19]。1974 年,Khachikian &Wadman 根据 Seyfert 星系的发射线特征将其分为 Seyfert I 星系和 Seyfert II 星系。Seyfert I 星系的光谱中有宽的发射线,Seyfert II 星系中只有窄发射线[20]。按照 Seyfert 星系允许线的宽度或者相对强度,又可以将 Seyfert 星系分为更多的次型:如 Seyfert 1.3,Seyfert 1.8 等。尽管 Seyfert 星系被认为是射电宁静源,但仍然存在甚至能探测到高能伽玛射线辐射的射电噪的 Seyfert 星系[21]。
10~1000Rs,Rs为史瓦西半径。物质在吸积盘中受磁场或者粘滞效应的作用而被加加热,从而可以发出从光学到软 X 射线波段的辐射。在黑洞和吸积盘的外围是由稠密气体组成的宽线区(Broad Line Region,BLR),分布在黑洞周围0.1~1pc的范围内,宽线区即宽发射线区。比 BLR 更远一点的区域有个窄线区(NarrowLine Region, NLR),分布范围为几个 pc,在窄线区既发射窄的允许谱线,,也发射窄的禁线。在吸积盘外面还有一个由尘埃和分子构成的环状体(torus),称为尘埃环。尘埃环与吸积盘的平面平行,外半径为 50~100pc,内半径约为 1pc,尘埃环能发出红外到毫米波的辐射。在与吸积盘面相垂直的方向,从黑洞的两端发出相对论性的喷流(jet),喷流的尺度范围为 0.1~106pc,,从喷流中发出很强的同步加速辐射,辐射的频谱几乎覆盖所有的波段。按照统一模型的描述,我们观测到的不同种类的 AGNs 是由于观测时视线与吸积盘的夹角不同而造成的。在某些方向进行观测时,宽线区的辐射会被气体和尘埃组成的环面阻挡和吸收,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观测特征。尽管这个统一模型能解释 AGNs 的许多特性,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仍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或发现其它更有效的 AGNs产能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P157.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艳春;天文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和全校天文公选课的设想[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王孝民;刘玲丽;;浅析近红外光度与宽线区光度的关系[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2期
3 李林森;脉冲星的自转能和磁辐射功率随年龄的演变[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4 李小聪;太阳质子事件、双带耀斑及日冕物质抛射[J];地球物理学进展;1999年S1期
5 杨祥;90年代天体物理对物理学的挑战(续)[J];大学物理;1997年09期
6 杨颖;李文浩;周永杰;叶志辉;樊军辉;;伽玛射线噪Blazar的亮温度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4期
7 倪广仁,杨廷高;毫秒脉冲星计时和原子时[J];计量学报;2001年04期
8 倪广仁,翟造成;中国的毫秒脉冲星计时观与建议[J];量子电子学报;2002年04期
9 LYU Fen;WANG YuanZhu;LIANG YunFeng;LIN TingTing;HU YouDong;LIANG EnWei;;Comparison between the time-integrated spectrum and the peak time spectrum of gamma-ray bursts and possible implications[J];Science China(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2015年03期
10 王孝民;赵志伟;;射电类星体宽线区光度与吸积盘的关系[J];科学中国人;201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何香涛;陈阳;李丹丹;赵永恒;张彦霞;;多波段巡天和LAMOST观测目标[A];第六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怀珍;Blazar天体的光变及能谱分布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陈林红;细盘与细盘/双温冕的结构和出射谱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周曙白;Blazar天体的光变特性及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4 许云;活动星系核宽线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5 戴宏;AGN的多波段性质与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6 仲崇霞;综合脉冲星时算法及脉冲星时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07年
7 张垒;LAMOST二维光谱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与软件开发[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周博颜;活动星系核的喷流进动[D];厦门大学;2007年
9 李双良;黑洞吸积流的对流和演化[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李洋;黑洞系统中喷流和吸积的耦合[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绍明;Blazar天体的CCD测光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赵海娟;太阳活动预报[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3 程勇;用离散相关函数方法分析blazar天体多波段辐射流量的相关性[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郑永刚;Blazar天体的光变和CCD测光[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尤莉莎;活动星系核的演化及其中心黑洞质量[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毛慰明;γ噪Blazar天体的特性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洪涛;Blazar3C 345的MeV/GeV射线辐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8 陈万海;脉冲星磁层中带电粒子能损机制的研究[D];广州大学;2008年
9 王孝民;射电类星体的近红外辐射和宽线区辐射的关系[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云;Blazar天体的光变和偏振[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48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548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