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磁场转变出现异常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分类号】:P18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文彬;;太阳双带耀斑的分离运动与纵向磁场的关系[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2 谢文彬;;太阳耀斑的双带分离运动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3 ;Q&A[J];科学世界;2011年04期
4 李柱恒;颜毅华;宋国乡;;关于常α线性无力场的边界积分表示公式[J];工程数学学报;2006年01期
5 李京,刘建中,张洪起,李威;太阳活动区的磁场观测[J];Chinese Journal of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1986年03期
6 Karin Labitzke;Harry Van Loon;郑志超;;太阳黑子和天气有关系吗?[J];新疆气象;1991年08期
7 李庆生;;太阳也招灾惹祸[J];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9年09期
8 曲维政,邓声贵,黄菲,张鑫,张微;深海温度变化对太阳活动的响应[J];第四纪研究;2004年03期
9 赵海娟,梁红飞,占腊生,钟树华;预报第23周平滑月平均太阳黑子数的一种方法[J];天文学报;2003年03期
10 王鸣阳;;什么是太阳黑子?[J];科学世界;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家龙;;“实践五号”运行期间的太阳活动[A];实践五号卫生空间探测与试验成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于晓霞;卢红;王焕玉;马宇劏;石峰;李新乔;王平;孟祥承;王辉;徐岩冰;张吉龙;赵小芸;吴峰;;地震与太阳活动的统计关系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0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会议摘要[C];2010年
3 陈一定;刘立波;;夜间电离层临界频率的太阳活动变化[A];第十二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赵娟;韩延本;;北京地区年雨量变化与太阳活动的关系[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曲维政;黄菲;赵进平;李春;;太阳活动与北太平洋年代际涛动[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潮汐及海平面专业委员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计算海洋物理专业委员会、山东(暨青岛市)海洋湖沼学会2005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6 陈一定;刘立波;万卫星;;太阳EUV辐射与活动指数在11年与27天尺度上的变化性的差异及其在电离层中的表现[A];第十四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栾晓莉;刘立波;万卫星;雷久侯;余涛;;等效风场随太阳活动变化趋势的全球统计分析[A];第十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赵娟;韩延本;;太阳活动与北京地区年雨量变化[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曲维政;赵进平;黄菲;杨亮;何晖;邓声贵;丁星云;;高空大气涛动现象与太阳活动的联系[A];纪念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专辑[C];2007年
10 韩延本;尹志强;赵海燕;马利华;;太阳活动22年准周期对气温变化的影响[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葛进 陈超;太阳活动处于100年最低潮[N];科技日报;2009年
2 童曙泉;太阳活动影响北京降雨[N];北京日报;2004年
3 记者 何屹;不是太阳惹的祸[N];科技日报;2007年
4 霍寿喜;太阳活动与人类健康[N];中国档案报;2000年
5 王素琴;太阳活动水平正进入上升期[N];中国气象报;2008年
6 ;太阳活动高峰可能给地球气候带来影响[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7 本报记者 刘洪宇;当代“夸父”的逐日行动[N];辽宁日报;2007年
8 蒋志明;太阳活动影响着我们的星球[N];大众科技报;2001年
9 记者 毛磊;太阳活动也有份[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10 赵宝椿;太阳活动与疾病流行[N];科技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洋;太阳大气三维磁场结构及相关活动现象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占腊生;太阳长期活动特征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3 梁红飞;太阳黑子矢量磁场的测量及视向电流密度的计算[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4 李柱恒;有关太阳磁场的无力场模型及计算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崔延美;太阳光球磁场特性与耀斑相关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天文台);2007年
6 李可军;太阳整体行为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0年
7 纪巧;热层大气动力学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6年
8 敦金平;太阳活动区磁场测量和非势特征研究论文[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2年
9 徐彤;中低纬电离层模型及其异常现象相关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陈彩霞;基于源区位置统计结果的日冕物质抛射观测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帅;太阳活动区矢量磁场测量及其特征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2 叶妮;太阳磁场变化及其与宇宙线日影的关联[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3 柳景峰;区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太阳活动和海气系统的响应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褚哲;太阳黑子的世纪周期以及太阳较差自转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海娟;太阳活动预报[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6 郝娟;太阳磁场理论外推方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章磊;太阳活动和EUV波现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关宇;局部相关算法在太阳磁场观测中的应用研究及并行实现[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9 苏同卫;太阳长期活动的地球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10 张海霞;太阳活动周期形成外因的综合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8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548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