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粘滞吸积盘的不稳定性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P14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波;康世举;梁继华;郑永刚;;3C 273天体多波段对数正态变化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建一;;探求宇宙“黑洞”真相[J];大科技(科学之谜);2011年08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富坤;;活动星系核中超大质量双黑洞与吸积盘的相互作用[A];中国天文学会星系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一清;卢炬甫;;黑洞双模式吸积盘的研究[A];中国天文学会高能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宗云;吴小安;赵应和;丁月蓉;;揭示激变变星中吸积盘偏心,进动的一种方法(英文)[A];中国天文学会恒星分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卢炬甫;;天体物理中的吸积盘[A];第四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5 林一清;卢炬甫;;SSD向ADAF的转变[A];黑洞物理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王建民;;Blazars中的对产生过程[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4: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问题[C];2009年
7 孙夏冰;;气体吸积盘GRS1915+105的X射线信号的层次结构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杨丕博;;电子对由非热过程产生的含平流单温吸积流[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9 王建成;;X射线双星中SPL态的X射线起源问题[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4:高能天体物理中的热点问题[C];2009年
10 ;高能分会场报告摘要[A];中国天文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胡剑;追踪宇宙“悬案”[N];新清华;2007年
2 王心见;加美观测到中子星爆发细节[N];科技日报;2004年
3 ;英发现黑洞存在新证据[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4 毛黎;黑洞喷射巨大粒子束呈螺旋状[N];科技日报;2008年
5 陈丹;电脑中重现我们无法观测到的宇宙现象[N];大众科技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张梦然;黑洞为自己造个“家”[N];科技日报;2009年
7 陈超;科学家首次计算出黑洞的自转速度[N];科技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胜杳;相对论厚吸积盘和扭曲盘的发射线及成像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陈林红;细盘与细盘/双温冕的结构和出射谱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3 吴庆文;低光度活动星系核的吸积和喷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7年
4 焦承亮;黑洞Slim盘的整体解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5 李双良;黑洞吸积流的对流和演化[D];厦门大学;2007年
6 李洋;黑洞系统中喷流和吸积的耦合[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顾敏峰;AGN中央黑洞质量及辐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2年
8 刘洪涛;Blazar天体统一与演化及其中心结构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9 雷卫华;Blandford-Znajek过程[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周博颜;活动星系核的喷流进动[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峥嵘;反常粘滞吸积盘的不稳定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程丽红;天体物理吸积盘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广兴;相对论吸积盘的观测特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周爱萍;反常黏滞磁化吸积盘中的结构和不稳定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贺亮;黑洞自转与吸积盘内边缘半径的关联[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胡文;FSRQ 3C 454.3的辐射模型[D];云南大学;2012年
7 龚小龙;黑洞吸积盘与活动星系核的喷流[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韩磊;恒星与行星的形成过程中的分子云核坍塌[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锋;粘滞对吸积盘盘风形成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10 赵洪亮;吸积盘中Sweet-Parker重联对一种磁发电机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37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737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