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太阳日冕波动加热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6 03:17
【摘要】: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日冕加热问题一直都是日地物理学界关注研究的难题。本论文则主要地研究了Alfven波在日冕加热过程中的作用。我们从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一个方面主要地研究了加热日冕的Alfven波源。我们采用Lighthill-Stein理论分析了对流层中的湍流运动对扭转Alfven波的激发作用。就是将MHD方程中的非线性项通过Fourier变换转化为湍动源项,并采用Kolmogroff幂律谱来描述对流层的湍动谱。这样,通过计算可以得到磁通管中被激发的扭转Alfven能谱。当被激发的扭转Alfven波沿着磁通管向上传播到达日冕,其携带的能量就可以加热日冕。 第二个方面是研究冕环中的Alfven波耗散机制。我们在线性共振吸收理论的基础上,对波动耗散过程中的非线性效应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三波共振模型的分析,可以发现Pump波能被集聚在共振层附近的大幅度背景扰动强烈调制。这个大幅度扰动则是冕环对足点运动造成驱动的共振响应所形成的。由于位于共振层附近的相调层非常薄,那么,对应的位于这个薄层之内的Pump波就会和在这个薄层之外传播的Pump波有强烈的相混作用,从而对共振层附近的Pump波有很强的阻尼作用。 在完成了本论文的理论工作后,我们将这两个部分的理论结合起来,就得到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日冕加热模型,包含了Alfven波的波源和耗散机制。利用理论结果的计算表明,对流层的湍动对流完全有可能激发足够的波能去补充日冕中等离子体对流和辐射造成的能量损失。将计算得到的激发扭转Alfven能谱做为边界条件代入,可以对扭转Alfven波在冕环中的耗散做一些定量的分析。从我们的计算中得到的Pump波的阻尼长度的量级大概可以和最近的冕环足根加热观测相符合。 本课题相关的论文已经投递和发表在国际主要的学术期刊AA和ApJ上,得到了国内外同行较好的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P182.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景海荣,杨志良;等离子体中磁场的本性[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2 丁宗华;吴健;孙树计;陈金松;班盼盼;;汶川大地震前电离层参量的变化特征与分析[J];地球物理学报;2010年01期

3 王家龙,孙静兰;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环境的影响[J];第四纪研究;2002年06期

4 郝娟;张枚;;用Filter Ratio方法计算太阳日冕温度[J];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温卫斌,李怀峰,孙才红,金声震;空间太阳望远镜太阳导行镜原理样机的研制[J];光电工程;2005年03期

6 章敏;王东;;太阳过渡区紫外光谱的观测与诊断[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12期

7 玄伟佳;王东光;邓元勇;张志勇;孙英姿;;光线追迹法在双折射滤光器误差分析中的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5期

8 肖江;胡柯良;林佳本;申基;邓元勇;;用大面阵CCD实现全日面像自动导行[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9期

9 王宇舟,金声震;空间太阳望远镜偏振光测量技术[J];光学技术;2004年02期

10 贾志宏;金声震;耿立红;王景宇;;空间太阳望远镜星载图像压缩系统的研究[J];光学技术;2006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彩霞;基于源区位置统计结果的日冕物质抛射观测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2 王璞;太阳耀斑过程中的磁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张绍华;并行自适应技术在背景太阳风及快速磁场重联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4 杨利平;背景太阳风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5 何宏青;太阳高能粒子在三维行星际磁场中传播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11年

6 杨林;极紫外太阳望远镜的检测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7 敦金平;太阳活动区磁场测量和非势特征研究论文[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2年

8 陈波;空间极紫外太阳望远镜光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9 占腊生;太阳长期活动特征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10 贾辉;星载太阳紫外光谱监视器辐射定标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勃;光敏晶体管自动日照计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章磊;太阳活动和EUV波现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石红雨;等离子体波与波相互作用下的谱线加宽[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健;利用GPS对太阳耀斑电离层响应的监测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年

5 周桂萍;日冕物质抛射和太阳表面活动的关系[D];安徽大学;2003年

6 钟晓春;太阳射电爆发纤维精细结构的观测与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7 梁红飞;1981年太阳西边缘耀斑后环物理量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3年

8 苏宙平;空间极紫外望远镜在轨校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9 尉敏;太阳辐射全光谱模拟人工光源的实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10 赵海娟;太阳活动预报[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4年



本文编号:2757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757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e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