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f(T)引力模型与宇宙加速膨胀的观测限制

发布时间:2020-10-16 13:24
   基于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原理建立的现代宇宙学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宇宙目前为什么在做加速膨胀。一种解释宇宙目前加速膨胀的方式是引入暗能量,它是一种具有负压强的能量组分。大量的观测数据表明,暗能量如果存在其大约占据宇宙能量的70%。另一种方式就是对爱因斯坦引力理论进行修正,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需要直接引入暗能量就可以解释宇宙目前的加速膨胀。基于绝对平行引力理论拓展出的f(T)引力理论就是一种修改引力理论。f(T)引力理论类似于基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提出的f(R)引力理论。大量的工作已经证明,f(T)引力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宇宙当前的加速膨胀。人们利用最新的重子声学振荡数据发现了暗能量一些新的重要性质,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最新的重子声学振荡数据对修改引力理论的限制。本文我们使用含重子声学振荡、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哈勃参数的最新观测数据检验了六种可行的f(T)引力模型。我们发现尽管f(T)引力模型可以解释宇宙目前的加速膨胀,但是信息判据的结果表明目前的观测数据仍然最支持包含宇宙学常数和冷暗物质的宇宙学模型(ΛCDM)。此外,由于暗能量状态方程参数w(z)的演化形式至今还不能确定,人们提出了很多参数化形式。然而基于这些参数化暗能量模型研究宇宙的加速膨胀出现了一些不一致的结果,比如ΛCDM模型预言宇宙会持续加速膨胀,而基于Chevallier-Polarski-Linder(CPL)参数化(w(z)=w_0+w_1z/(1+z),其中w_0和w_1是两个常数),人们用低红移的超新星和重子声学振荡数据发现宇宙膨胀的加速度可能已经变小了,但加入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数据后,观测数据仍支持宇宙膨胀的加速度在变大。因此,我们利用不依赖模型的非参数化贝叶斯方法重构了减速参数q(z)的演化。通过重构,我们发现所有的观测数据都支持宇宙膨胀的加速度仍在变大,同时由于目前的观测数据是支持空间平直的宇宙从而空间曲率对减速参数演化的影响是可以忽略的。此外,我们重构出的q(z)有明显的振荡行为,并且与ΛCDM模型相比,观测数据在3.2σ置信水平上更支持振荡的q(z)。我们的研究表明人们此前得到的宇宙膨胀的加速度可能变小的结果应该是由于采用了错误的暗能量模型导致的,并且基于ΛCDM模型得到的q(z)的演化是不准确的。
【学位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P159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宇宙动力学
    1.2 距离-红移关系
        1.2.1 哈勃定律与宇宙学红移
        1.2.2 宇宙学距离
    1.3 宇宙加速膨胀
        1.3.1 暗能量
        1.3.2 修改引力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天文观测限制宇宙学模型方法论
2拟合方法与信息判据'>    2.1 x2拟合方法与信息判据
    2.2 Ia型超新星
    2.3 重子声学振荡
    2.4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2.5 哈勃参数数据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f(T)引力和宇宙学
    3.1 绝对平行引力理论
    3.2 f(T)引力理论
    3.3 f(T)宇宙学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天文观测限制f(T)引力模型
    4.1 ACDM模型
1模型: F(T)=α(-T)p'>    4.2 f1模型: F(T)=α(-T)p
  •     4.3 f2模型: F(T)=-αT(1-epT0/T)
    3模型: F(T)=-αT(1-ep(?)'>    4.4 f3模型: F(T)=-αT(1-ep(?)
  •     4.5 f4模型: F(T)=αT0(?)ln(pT0/T)
    5模型: F(T)=αT(1-ePT0/T-(?)ln(PT0/T))'>    4.6 f5模型: F(T)=αT(1-ePT0/T-(?)ln(PT0/T))
    6模型: F(T)=α(-T)p tanh(T0/T)'>    4.7 f6模型: F(T)=α(-T)p tanh(T0/T)
        4.8 模型比较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天文观测限制宇宙加速膨胀
        5.1 重构方法
        5.2 观测数据
        5.3 重构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世渊;;天体粒子物理和宇宙学暑期讲习班[J];国际学术动态;2001年01期

    2 陈克晶;;评“宇宙始于无”的创世说[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3 恰似;;宇宙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就是它是可以理解的[J];互联网周刊;2018年09期

    4 徐景翀;;现代宇宙学中的宇宙有限性与哲学宇宙的无限性是否矛盾[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7年11期

    5 高剑森;宇宙的起源——大爆炸宇宙学介绍[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0年04期

    6 张同杰;;哈勃参量:当前宇宙学研究的重要战略方向[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7年05期

    7 陈鲁民;;懂点“宇宙学”有好处[J];雷锋;2016年Z1期

    8 ;暗能量之谜[J];中国总会计师;2015年05期

    9 蔡一夫;朴云松;张新民;;现代宇宙学简史[J];现代物理知识;2015年05期

    10 环科;;窥探宇宙冷斑之谜[J];科学大观园;2017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健;宇宙距离对偶关系的天文学检验[D];南京大学;2019年

    2 徐兵;f(T)引力模型与宇宙加速膨胀的观测限制[D];湖南师范大学;2019年

    3 黄启洪;Einstein-Cartan理论中的自生宇宙[D];湖南师范大学;2017年

    4 潘文剑;引力理论与宇宙学的一些全息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5 沈贤勇;晚期宇宙学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徐立昕;高维宇宙学模型与暗能量[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吴普训;Phantom宇宙学和引力反作用[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侯永辉;三点相关函数的模拟和理论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5年

    9 陈冬妮;暗晕的角动量分布及其对盘星系形成的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10 肖伟科;纯引力力相互作用多粒子系统的统计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佳成;Eddington-Born-Infeld宇宙热力学和双标量场理论下的宇宙演化模型[D];兰州大学;2019年

    2 赵飞;宇宙学尺度上空洞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3 赵明明;全息暗能量和中微子的宇宙学观测限制[D];东北大学;2015年

    4 何东泽;红移漂移观测对宇宙学模型限制的影响[D];东北大学;2016年

    5 郑思旷;法国早期科幻文学中的宇宙旅行书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6 井云龙;基于推广的Proca理论的宇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7 舒爽;关于四种参数化暗能量模型宇宙学性质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8 柴云天;相互作用新全息暗能量模型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年

    9 曹琴;新宇宙学及其对我们宇宙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7年

    10 田驰;可重整化的暴涨宇宙学模型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43313

  •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8433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5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