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天文学论文 >

活动星系核光学FeⅡ发射线强度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09:31
   活动星系核(Active Galaxy Nuclei简称AGN)的研究是近年来天文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而对FeⅡ发射线性质的研究在活动星系核的研究领域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FeⅡ发射线是我们了解AGN结构和其内部的物理状态的探针。目前,虽然光致电离模型可以很好的解释活动星系核中大多数发射线的变化,但是它在解释FeⅡ线的发射问题上存在着很大困难。这就需要考虑别的发射机制来解释观测的强FeⅡ线发射。另外,FeⅡ发射线的变化也被探测到,但是FeⅡ的变化规律和产生原因还没有被人们所了解。本文主要阐述了对AGN中FeⅡ发射线的变化性质研究中做的三项工作: 1.我们利用AGN Watch的光谱研究了Seyfert1星系Fairall 9中FeⅡ光学发射线丛的变化。在对Fairall 9的45条光谱分析后,我们发现在监测的9个月时间里,其FeⅡ的变化和连续谱的变化并没有明显的关系。而Hβ发射线的变化剧烈,并且变化同连续谱变化相比有明显的正相关。我们第一次测量到Fairall 9中R_(Fe)的明显变化,并且在Fairall 9中测量到确定的光学FeⅡ发射线的Baldwin效应。 2.我们使用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2.16米光学望远镜观测了另一个Seyfert星系,Mark 376。通过对多幅高信噪比光谱的分析,我们得出Mark 376的FeⅡ发射线的变化情况。当连续谱变亮时,R_(Fe)的变化同连续谱的变化趋势相反。在上面的两个工作中,我们都得到R_(Fe)的变化同连续谱的变化负相关。而这两个源都有较宽的发射线轮廓(Hβ发射线的半高全宽大于4000km s~(-1))。 3.为了得到更为确定的R_(Fe)的变化规律,我们观测了一个容量较大的Seyfert星系的样本。通过对这个样本的分析,我们得到R_(Fe)的变化同连续谱的变化的相关性和Hβ发射线的半高全宽的统计关系。即R_(Fe)的变化同连续谱的变化负相关的源的Hβ的半高全宽较宽。而正相关的源的Hβ的半高全宽较窄。这个关系支持了Wang 2005的讨论。
【学位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6
【中图分类】:P157.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活动星系核基本观测特征
    §1.2 活动星系核的光谱
        §1.2.1 连续谱发射
        §1.2.2 活动星系核的宽线区
        §1.2.3 活动星系核的窄线区
    §1.3 本征量1关系
    §1.4 活动星系核中FeⅡ发射线
    §1.5 FeⅡ发射线的变化
第二章 Seyfert1星系Fairall 9中FeⅡ发射线的变化
    §2.1 数据处理
        §2.1.1 预处理
        §2.1.2 测量FeⅡ发射线流量和连续谱位置
        §2.1.3 光谱多成分拟合
        §2.1.4 发射线流量的测定
    §2.2 结果分析
        §2.2.1 FeⅡ和Hβ发射线流量的变化
        §2.2.2 FeⅡ的Baldwin效应
Fe的变化'>        §2.2.3 RFe的变化
第三章 Seyfert星系Markarian 376中光学FeⅡ发射线变化
    §3.1 数据处理
    §3.2 结果分析
Fe变化的统计研究'>第四章 关于RFe变化的统计研究
    §4.1 样本选择
    §4.2 观测与数据处理
    §4.3 结果分析
    §4.4 讨论
Fe变化二分性的解释'>        §4.4.1 对RFe变化二分性的解释
        §4.4.2 数据处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论文撰写情况
附录
    附录1:使用IRAF天文软件处理光谱步骤
        §1 CCD图像处理
        §2 光谱抽取
        §3 波长定标和流量定标
    附录2: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2.16米光学望远镜观测log表
致谢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赵峥;;《相对论、宇宙与时空》连载⑩——深入浩瀚的星空(下)[J];大学物理;2009年10期

2 潘彩娟;陈志福;陈漓;罗永玉;陈赛艳;;类星体吸收线等值宽度的统计分析[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3 朱临;;光子的能量耗损和类星体的距离[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4 黄志洵;;超光速宇宙航行的可能性[J];前沿科学;2009年03期

5 周爱萍;臧永丽;张化福;;反常粘滞吸积薄盘的稳定结构[J];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2011年01期

6 孙艳春;白宇;何香涛;陈阳;吴江华;李庆康;Green Richard F.;Voges Wolfgang;;ROSAT巡天X射线选活动星系核的光学证认[J];天文学进展;2012年01期

7 张进波;方文惠;董宏伟;刘旭东;郑永刚;;喷流内粒子同步加速辐射数值解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8 鲍玉英;周聪国;杨婧;杨红;李开毅;常平;;活动星系核能谱演化的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昌印;黑洞系统的大尺度磁场提能机制与准周期振荡[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怀珍;Blazar天体的光变及能谱分布的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许云;活动星系核宽线区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4 戴宏;AGN的多波段性质与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6年

5 吕连忠;类星体多谱勒红移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6 周博颜;活动星系核的喷流进动[D];厦门大学;2007年

7 叶永春;类星体和微类星体统一模型及其天体物理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洋;黑洞系统中喷流和吸积的耦合[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甘朝明;磁化吸积盘:致密天体高能辐射及喷流的中心发动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井卫;BL Lac天体0735+178喷流轨迹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志福;SDSS类星体谱线的测量及其应用[D];广州大学;2011年

3 郭迪福;赛弗特1型星系NGC 4151的光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年

4 程丽红;天体物理吸积盘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巢梨花;活动星系核中黑洞与核球质量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姚峥嵘;反常粘滞吸积盘的不稳定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马茂莉;活动星系核中喷流的运动光度[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7年

8 张逢春;IRAS红外选Seyfert1和Seyfert1.5型星系的光谱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洪涛;Blazar3C 345的MeV/GeV射线辐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7年

10 李俊;中等强度射电平谱类星体的光学光谱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653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tianwen/28653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b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