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涉仪单站无源侦察定位及实现
本文关键词:干涉仪单站无源侦察定位及实现
【摘要】:随着电子、空间和雷达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有源定位设备面临着多种干扰、欺骗和反探测武器的威胁。而无源定位技术能在自身不发射电磁波的条件下得到目标的位置估计,具有作用距离远、隐蔽性好和造价低等优势,单站无源侦察定位技术由于避免了复杂的时间同步和多站间的数据融合定位,因而具有更好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尤其在当下无人机等空中平台的有效应用下,单站无源侦察定位在战场侦察和监视、武器制导和电子战领域成为了研究热门。本文主要针对干涉仪单站无源侦察定位开展了以下工作:1.介绍了目标来波方向获取方法,对相位干涉仪的测向的原理进行了分析,详细推导了旋转式干涉仪测向原理与解模糊方法,并使用软件仿真结果对其测向精度和影响因素作出分析说明;提出一种二维9元圆型阵相位干涉仪测向方法,此方法采用虚拟基线进行相位差解模糊后使用最小二乘法得到方位估计,并根据软件仿真结果说明此方法的性能优势和应用条件。2.介绍了目标定位的空间几何原理,对几种常用单站无源定位的主要原理、可观测性、定位条件和定位性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了一种基于干涉仪测向的加权最小二乘单站无源定位方法,此方法可在现代工程测量技术可保证的低测量误差条件下,到达几乎贴合克拉美罗下界的定位精度。并且对文章背景项目中的基于干涉仪的相位差及相位差变化率单站无源定位方法作出原理说明,使用软件仿真在建立的定位模型下对此方法的应用条件作出深入探讨。3.由于初始定位方程的非线性问题,对线性和非线性两种定位方程求解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然后引入近来数学及信号处理领域研究颇多的半定松弛规划技术,在学习和介绍了此技术的原理概念与应用方法后,成功地将半定松弛规划方法运用到干涉仪测向单站无源定位中,并使用软件仿真结果证明半定松弛规划的定位方程求解方法的有效性。4.阐述了利用硬件平台在复杂多目标电磁环境中实现单站无源侦察定位的方法过程,给出干涉仪单站无源侦察定位的系统结构和硬件实现,采用FPGA完成来波信号的低信噪比高概率截获和参数提取,之后采用DSP完成多目标侦察的脉冲分选和脉内分析,然后利用嵌入到DSP中的相位差和相位差变化率目标定位方法进行目标定位,对系统各部分的工作原理和优化方法作出简要分析,并使用测试结果说明此系统可在复杂多目标电磁环境下实现快速高精度的目标侦察定位。
【关键词】:干涉仪 无源定位 半定松弛 侦察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7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符号对照表11-12
- 缩略语对照表12-15
- 第一章 绪论15-19
- 1.1 引言15-16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6-17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17-19
- 第二章 干涉仪测向19-31
- 2.1 引言19
- 2.2 测向方法19-20
- 2.2.1 振幅法测向19
- 2.2.2 空间谱估计测向19-20
- 2.2.3 相位法测向20
- 2.3 一维相位干涉仪测向20-21
- 2.4 旋转式相位干涉仪21-25
- 2.4.1 模型原理21-23
- 2.4.2 仿真分析23-25
- 2.5 二维相位干涉仪测向25-29
- 2.5.1 二维单基线相位干涉仪25-26
- 2.5.2 二维多基线圆型阵相位干涉仪26-27
- 2.5.3 仿真分析27-29
- 2.6 本章小结29-31
- 第三章 单站无源定位方法31-47
- 3.1 引言31
- 3.2 定位的空间几何原理31
- 3.3 单站定位方法概述31-34
- 3.4 一种基于加权最小二乘的干涉仪测向定位34-39
- 3.4.1 单站测向定位模型34-36
- 3.4.2 伪线性方程36-37
- 3.4.3 加权最小二乘解决方案37-38
- 3.4.4 仿真研究38-39
- 3.5 基于相位差和相位差变化率的单站无源定位39-45
- 3.5.1 相位差和相位差变化率的获取39-40
- 3.5.2 定位模型40-41
- 3.5.3 仿真研究41-45
- 3.6 本章小结45-47
- 第四章 基于半定松弛规划的单站无源定位47-57
- 4.1 引言47
- 4.2 半定松弛的应用方向47-49
- 4.3 半定松弛规划的实现49-51
- 4.4 基于半定松弛规划的单站干涉仪测向定位51-53
- 4.5 计算机仿真分析53-55
- 4.6 本章小结55-57
- 第五章 单站无源侦察定位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实现57-73
- 5.1 引言57
- 5.2 系统构成与硬件实现57-58
- 5.3 参数提取模块58-66
- 5.3.1 数字信道化58-62
- 5.3.2 幅相解调62-63
- 5.3.3 时域参数测量63-65
- 5.3.4 频域参数测量65
- 5.3.5 相位差测量65-66
- 5.4 目标侦察定位模块66-72
- 5.4.1 脉冲分选66-69
- 5.4.2 脉内分析69-71
- 5.4.3 目标定位71-72
- 5.5 本章小结72-73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3-75
- 参考文献75-77
- 致谢77-79
- 作者简介79-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云中客;适用于大分子的物质波干涉仪[J];物理;2002年07期
2 ;干涉仪[J];光机电信息;2003年06期
3 刘倬民;154A干涉仪系统β_m值对接求解[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路建新 ,单玉生 ,汤秀章 ,周创志;光学记录速度干涉仪的研制[J];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2004年00期
5 韩永泉;;余数定理解干涉仪模糊初步研究[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8年04期
6 高卓;;可在室温下工作的量子干涉仪问世[J];化学分析计量;2010年03期
7 М.Н.巴西克托夫;Ю.Ф.喔格洛特尼可夫;胡公义;;示教干涉仪和它的实歐[J];物理通报;1963年03期
8 方怀珍;;高精度干涉仪反射镜位置的控制[J];仪器仪表通讯;1973年06期
9 山深闻;横向剪开干涉仪[J];光学技术;1981年03期
10 向才新;干涉仪实时全息补偿的局限性[J];仪器仪表学报;198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杰;张海涛;;相移点衍射干涉仪重复性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2 杨俊麒;邹晖;胡毅;;延迟干涉仪原理及控制方法[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别业广;熊俊松;;德布罗意波及原子波干涉仪[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鸣;郭冬梅;;基于修正相移技术的激光自混合干涉仪[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耿生群;吴嗣亮;;载波相位误差对干涉仪的影响及纠正方法[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刘景峰;李艳秋;刘克;;移相式点衍射干涉仪的几个关键技术[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一)[C];2007年
7 唐远河;郜海阳;段晓东;贾奇杰;屈欧阳;曹显刚;;地基气辉成像干涉仪的研制[A];第十四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袁群;高志山;周宇轩;褚光;;基于数值模拟的点衍射干涉仪移相算法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9 袁群;高志山;;点衍射干涉仪中高精度移相算法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10 王辉;;点衍射干涉仪高重复性检测支撑设备研制[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小龙;可在室温下工作的量子干涉仪问世[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谢正茂;近红外偏振干涉光谱仪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2 石大莲;中高层大气风场探测F-P干涉仪的数据反演算法与定标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3 段娟;空间干涉仪动镜运动系统设计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6年
4 封皓;基于双Mach-Zehnder干涉仪结构的光纤管道安全预警系统建模及定位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施宇锋;星载红外光谱仪干涉分系统的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汪丽;干涉法大气风场探测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07年
7 李振华;实现涡旋光束及光强图样调制的多孔干涉仪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陈伟;固体系统中电子纠缠的产生及探测[D];南京大学;2014年
9 陈华;高精度面形检测中环境扰动因素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云飞;基于双Mach-Zehnder干涉仪的扰动定位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国林;长基线干涉仪测向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王鹏;基于MMI的光电混合集成三分量地震加速度传感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4 费小云;星载测风双视场准共路多普勒外差干涉仪基础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5 樊庆;星载干涉仪力学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5年
6 侯小月;基于宽带光源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对动态信号的检测[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7 闫小军;基于空芯光纤的微结构马赫—增德尔(MZ)干涉仪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8 朱梦芳;基于二阶Loyt-Sagnac干涉仪结构的多参量传感方法与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耿梦楣;基于锥形全固带隙光纤模式干涉仪的传感特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10 万骏;基于近红外反射式错位点衍射干涉仪的瞬态波前检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41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04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