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幅度比值的低复杂度频偏估计算法
本文关键词:基于幅度比值的低复杂度频偏估计算法
更多相关文章: 光通信 载波频率估计 相干检测 数字信号处理 正交幅度调制
【摘要】:针对在任意阶正交幅度调制(M-QAM)的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发射激光器与本振激光器之间存在频率偏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幅度比值的低复杂度频偏估计算法。该算法先对接收信号做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再利用所获得的离散谱中主峰值与次峰值的关系进行频率插值,从而对频偏进行精确估计,大幅减少了运算复杂度。仿真了算法在20 Gbaud 16QAM的单偏振传输系统中的性能,并与梯度下降法(GD)和调频Z变换(CZT)的频偏估计算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显示,基于幅度比值的频偏估计算法性能不随被估计信号的频率分布而产生波动,而且与3次迭代的GD算法和CZT算法精度相当,但硬件复杂度降低了约75%。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光纤通信技术和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7063) 国家973项目(2010CB328305)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通信与网络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分类号】:TN929.1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光通信系统对数据速率越来越高的需求以及频谱资源的限制,采用数字信号处理与频谱效率高的调制格式:如任意阶正交幅度调制(M-QAM)的相干光检测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因为能够以极小的代价在电域补偿由光纤色散、偏振模色散及载波相位噪声等引起的信号失真,而受到人们广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玮;段高燕;方光青;席丽霞;张晓光;;不同调制格式的偏振模色散补偿性能分析[J];光学学报;2008年02期
2 乔耀军;杜晓;纪越峰;;光四相相移键控传输系统中相位估计算法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05期
3 张俊文;邵宇丰;方武良;黄博;黄德修;迟楠;;基于单边带调制单载波频域均衡技术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志芹;丁镭;邢俊波;王树民;吕可诚;;S波段可调谐掺铒光纤激光器的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07期
2 吴金东;吴兴坤;卢卫民;吴海港;张立永;黄晓鹏;;非零色散位移光纤的改进设计及制造[J];光学学报;2009年10期
3 吴琳;刘亮;张帆;陈章渊;徐安士;;高速率差分相移键控信号的长距离传输实验[J];光学学报;2010年01期
4 刘亮;吴琳;张帆;朱立新;陈章渊;;差分相移键控和开关键控信号的混合传输实验[J];光学学报;2010年03期
5 乔耀军;杜晓;纪越峰;;光四相相移键控传输系统中相位估计算法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05期
6 冯勇;闻和;张汉一;;偏振复用差分相移键控信号的数字相干解调与偏振解复用算法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05期
7 邹书敏;邵宇丰;郑曦;方武良;李欣颖;迟楠;;基于多边带调制产生全光正交频分复用信号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1年07期
8 徐霞;席丽霞;张晓光;童程;;光数字相干接收机中色散补偿模块设计与优化[J];光学学报;2011年11期
9 林密;张阳安;张锦南;张明伦;黄永清;;112 Gbit/s信号混传多种速率信号的非线性效应影响[J];光学学报;2012年03期
10 陶理;迟楠;;基于串行最小频移键控的8进制调制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颖;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中PMD理论与补偿控制算法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田凤;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控制及多载波产生与应用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钟康平;DP-16QAM相干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冯勇;数字相干光检测研究与应用[D];清华大学;2010年
2 刘慧洋;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DQPSK调制格式的理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3 袁中保;光纤通信系统中光孤子传输特性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4 赵鑫媛;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多级相位调制码及其PMD缓解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徐爱民;零差相干光通信调制解调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陈磊;用于偏振复用(PDM)光通信系统的OSNR监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刘磊;QPSK相干光位同步算法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王轶;单边带无线收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9 张珂卫;先进调制光信号相干接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光,于丽,郑远,沈昱,周光涛,陈林,席丽霞,苑铁成,张建忠,杨伯君;Two-stage adaptive PMD compensation experiment for 10-Gb/s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03年11期
2 李唐军,王目光,简水生,娄采云,霍力,姚和军,宁提纲,崔杰,杨方成,刁操,龚向锋,傅永军,谭中伟,刘艳;Dynamic PMD compensation in 40-Gb/s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05年05期
3 陈林,张晓光,周光涛,郑远,沈昱,张茹,于丽,杨伯君;偏振度作为反馈信号进行偏振模色散补偿的研究[J];光学学报;2005年04期
4 陈勇;曹继红;陈婷;简水生;;优化调制格式实现2560 km低代价无误码传输[J];光学学报;2006年03期
5 邵宇丰;陈林;文双春;余建军;;产生暗归零码光标记信号的新方案[J];光学学报;2007年09期
6 许玮;段高燕;方光青;席丽霞;张晓光;;不同调制格式的偏振模色散补偿性能分析[J];光学学报;2008年02期
7 张慧剑,左萌,钟锦舜,顾畹仪;高速密集波分复用系统中的二级调制格式研究[J];中国激光;2005年06期
8 邵宇丰;文双春;陈林;余建军;;改进型双二进制归零码信号在标记交换系统中的新应用[J];中国激光;2008年08期
9 邵宇丰;李佳;程黎黎;皮雅稚;文双春;陈林;;四种级联差分相位调制码的100 Gbit/s传输[J];中国激光;2009年03期
10 文爱军;刘姣姣;李晓军;;高速光传输系统中八进制差分相位幅度键控性能分析[J];中国激光;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旭平;;适合突发传输的非数据辅助载波频偏估计算法[J];电子科技;2010年11期
2 吴端;赵科;;一种利用帧同步电路的频偏估计方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年26期
3 张毅;欧阳志新;邓云凯;王宇;;高性能无数据辅助QPSK频偏估计新算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4 曾钰婷;;基于二阶环路的采样频偏估计算法[J];科技视界;2013年24期
5 唐金花;陈偕雄;;一种基于最大似然估计的频偏估计算法[J];科技通报;2006年02期
6 刘俊琳;邓单;朱近;康邱玲;;一种基于频域相关实现OFDM时频同步的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6年08期
7 周新力;龚岳洲;孙小东;孟庆萍;;一种低复杂度的频偏估计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3年03期
8 汪文;冷文;王安国;刘姗;;一种数据辅助频偏估计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4年04期
9 ;半导体物理[J];电子科技文摘;2006年02期
10 房国志;王金波;;4G系统中MIMO-OFDM技术的分析及其同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铁乔;李瑞琴;;一种克服导航电文翻转效应的北斗信号频偏估计方法[A];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7 北斗/GNSS用户终端技术[C];2014年
2 李宇辉;张远见;;基于IEEE802.16d中OFDM系统的发射机与接收同步模块的实现[A];2005中国通信集成电路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翔;周世东;姚彦;;一种用于OFDM系统的频偏估计方案[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刘志红;朱沛;陈为沛;;突发模式下载波同步技术[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缪晖;蔡跃明;冯洁;;MIMO-OFDM系统中一种新的同步设计[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田红心;孙婉莹;刘祖军;易克初;;一种基于FFT的C/A码快速捕获算法[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7 方绍;谢显中;;基于IEEE802.16m的OFDM频偏估计算法及DSP实现[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禹永植;基于BICM-OFDM调制的短波瞬间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吕卓;MIMO信道参数估计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俞鹤伟;宽带无线网络中的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4 张杰;稳健的阵列参数估计及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李丹萍;面向OFDM系统的信道参数估计与峰均比抑制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张晓瀛;OFDM及MIMO系统中的迭代接收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健;分布式MIMO系统频率同步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俞靓;基于相位差的频偏估计技术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3 张文娟;移动通信系统盲频偏估计和基于补偿的频偏估计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赵轩;无线接入的安全和频偏估计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闫昆;HSPA+系统频偏估计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李智宇;100Gb/s PM-QPSK相干光接收机载波频偏估计和相位恢复算法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7 曹传峰;OFDM系统中载波频偏估计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8 汤学亮;适用于低功耗广覆盖网络下的同步方案设计[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9 王颖;数字通信系统中频偏估计技术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10 梁辉;OFDM中的频偏估计[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1619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161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