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脉间Costas跳频脉内多载波混沌相位编码雷达信号设计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11 08:00

  本文关键词:脉间Costas跳频脉内多载波混沌相位编码雷达信号设计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雷达 混沌 Costas 多载波相位编码 模糊函数


【摘要】:该文在步进频信号的基础上,把基于混沌调制的多载波相位编码(Multi-Carrier Phase Coded,MCPC)信号作为子脉冲,用Costas跳频代替频率的线性步进,设计出脉间Costas跳频脉内多载波混沌相位编码(Inter-Pulse Costas frequency hopping and intra-pulse Multi-Carrier Chaotic Phase Coded,IPC-MCCPC)雷达信号,并对其模糊函数及自相关性能进行了研究。仿真分析表明,该文设计的信号继承了步进频信号用较小的瞬时带宽合成较大的工作带宽的优点,同时有效克服了步进频信号存在的距离-速度耦合的缺点。脉内多载波特性使得这种信号在保持总带宽和步进频信号相等的条件下减少跳频阶数,从而提高信号处理的数据率;混沌调相的引入使得这种信号具有更强的保密性;脉间频率的随机跳变使其模糊函数具有更低的周期性旁瓣。这种信号众多的参数、灵活的结构及较大的调制复杂度,增加了侦察接收机匹配和识别的难度,从而提高雷达的反截获性能。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航空科学基金(20112053018)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57.51
【正文快照】: 2(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112)1引言雷达波形设计是雷达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1,2],是提高雷达系统低截获性能的关键技术[3,4]。文献[5]提出多载波相位编码(MCPC)信号通过同时航空科学基金(20112053018)资助课题发射多个彼此正交的相位编码载波,使其具有图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霍凯;姜卫东;黎湘;毛钧杰;;一种新的OFDM相位编码频率步进雷达信号及其特性[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3期

2 张锡熊;低截获概率(LPI)雷达的发展[J];现代雷达;2003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斌;多载频相位编码雷达信号设计与处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玉华;关成彬;刘磊;;低截获主动声纳信号特征研究[J];兵工自动化;2010年05期

2 刘姜玲;王小谟;;具有低截获概率的新型阵列天线[J];电波科学学报;2010年03期

3 胡欣;李勇;谢金华;于超鹏;;改进的低PRMS混沌雷达信号低截获性能分析[J];电光与控制;2011年11期

4 熊坤来;罗景青;吴世龙;;基于时频图像和神经网络的LPI雷达信号调制识别[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5期

5 沈伟;贾新海;赵拥军;朱建东;;一种新的伪码-线性调频复合信号侦察性能分析[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2年01期

6 董红飞;张尔扬;沈荣骏;;直接序列扩频谐波载波偏移调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10期

7 曾维贵;朱平云;孙迎丰;崔连华;;基于MAC序列的抗回波遮挡准连续波雷达波形设计[J];电讯技术;2013年01期

8 赵兴运;张群;娄昊;李晓辉;罗迎;;基于OFDM随机步进频的雷达通信一体化信号模型[J];电讯技术;2014年08期

9 王俊刚;;低截获概率雷达在现代战场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4年12期

10 胡朗;薛广然;唐尧;杜自成;;多载频相位编码雷达通信一体化研究[J];电讯技术;2014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姜玲;王小谟;陈捷;;一种具有低截获概率的新型阵列天线[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涛;天线雷达截面控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熊张亮;基于超近程主动防护系统的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3 李利;脉压雷达信号的识别和估计算法研究及其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朱晓;新型宽带数字接收机及脉冲压缩雷达信号参数估计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5 黎薇萍;多发射认知雷达的波形优化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陈帝伊;非线性动力学分析与控制的若干理论问题及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7 范崇yN;单/双通道低频SAR/GMTI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刘振;基于压缩感知的随机调制雷达信号处理方法与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申东;MIMO雷达混沌波形设计及性能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蒲阳;几类振荡的时滞反馈调控与同步:方法、理论与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华;低截获概率雷达抗同频干扰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徐少博;大时宽信号的特征提取及识别方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3 曾高强;有源相控阵雷达低截获概率波形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黄美秀;低利用概率跳频雷达的编码设计及其抗截获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龙颖斌;机载雷达系统低截获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陈淞;线性调频雷达信号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曹林;基于宽带信号的高频地波雷达探测船舰目标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8 岳玮;宽频带数字信道化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徐爱辉;基于OFDM技术的低截获概率雷达体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黄建;低截获概率雷达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军科;频率步进+ PD毫米波制导雷达的工作模式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3年01期

2 孙厚军;于伟华;叶方全;李镇;;毫米波多模制导关键技术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S3期

3 张伟;孙厚军;;高重频脉冲多普勒雷达参数设计与解距离模糊解析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S4期

4 金耀宇;李少洪;;PD探测器对目标HRR像的测量[J];电子测量技术;2006年05期

5 陆林根;逆合成孔径(ISAR)雷达目标检测方法[J];电子学报;2000年03期

6 贺志毅,汤斌,郝祖全;脉内调频、脉间步进跳频雷达信号的模糊函数[J];电子学报;2003年07期

7 杨建宇,李俊生;高分辨率雷达目标的随机参量脉冲串检测方法[J];电子学报;2004年06期

8 袁俊泉,龚享铱,皇甫堪;基于二次差频的多频连续波测距方法研究[J];电子学报;2004年12期

9 陈行勇,魏玺章,黎湘,郭桂蓉;调频步进雷达扩展目标高分辨距离像分析[J];电子学报;2005年09期

10 孙文峰,何松华,郭桂蓉,李为民,何昭青;自适应距离单元积累检测法及其应用[J];电子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康乐;雷达目标微动特征提取与估计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陈行勇;微动目标雷达特征提取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3 袁莉;基于高分辨距离像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杜兰;雷达高分辨距离像目标识别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赵建宏;低空目标探测及宽带雷达信号检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朱永锋;频率步进雷达运动目标成像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梁潇;多载频相位编码信号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2 陈炜;扩频调制技术在多载波扩频雷达系统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3 李天一;基于OFDM的雷达体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王珊;宽带雷达运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荣煜;;罗兰C相位编码技术及其应用[J];渔业机械仪器;1990年03期

2 李继锋;盛骥松;;相位编码雷达干扰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21期

3 刘双;钱祖平;王荣;蒲涛;;光生频率大范围可调的相位编码微波信号[J];光学学报;2013年04期

4 王鹏;崔琛;张鑫;;杂波环境中认知雷达相位编码波形设计[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3年12期

5 何晓峰;张恒;;相位编码体制雷达码型选择综合分析[J];雷达与对抗;2009年04期

6 王鹏;崔琛;张鑫;;基于遗传算法的认知雷达稳健相位编码波形设计[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3年03期

7 汪玲;殷吉昊;陈天麒;;欠采样条件下相位编码信号参数估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年06期

8 张海,彭定之,陈惠连,龚耀寰;相位编码雷达高度表中宽带多普勒信号的检测[J];电波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9 吴丹;路远;凌永顺;李玉波;马超杰;;相位编码条纹调制联合变换相关器的优化技术[J];激光与红外;2009年09期

10 冯羽;;基于自适应对消的单通道相位编码同频异步干扰抑制[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熊毅;多普勒天气雷达中相位编码退距离模糊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陈金立;相位编码MIMO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顾村锋;多载波补码相位编码雷达的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邓斌;多载频相位编码雷达信号设计与处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建超;基于相位编码技术的计算成像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2 冯羽;相位编码雷达同频异步干扰建模与对抗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付耀先;相位编码雷达性能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4 张亮;相位编码雷达新型干扰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蒋润良;相位编码雷达信号处理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6 杨序;基于相位编码的跟踪制导雷达的信号处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盛建锋;相位编码雷达信号处理及其性能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8 李红雨;相位编码中断连续波相干激光测风雷达的建模与仿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9 刘佳;相位编码QKD中的相位补偿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10 刘铭;基于相位编码的MIMO雷达的信号处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70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170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e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