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研究综述
本文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研究综述
更多相关文章: 合成孔径雷达 偏振测定法 干涉测量法 差分干涉法 超带宽SAR
【摘要】:为发挥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对深部地质目标精确探测与快速解析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地面目标识别的分辩率,在讨论基本原理及其数据解析方法的基础上,对SAR技术的偏振测定法、干涉测量法和差分干涉法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超带宽SAR应用的有利与不利条件;总结了该项技术的应用范围及技术规范,为SAR在数字地质科学以及地球信息科学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及技术指导。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基金】:“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基金资助项目(2015CB453000)
【分类号】:TN958
【正文快照】: 0引言对地观测及大数据融合分析是目前地球系统科学及地球信息科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有关对地目标观测尤其是深部目标探测属于热点与难点问题。在这类技术中,起源于20世纪中后期的合成孔径雷达技术(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目前对地观测领域中一项高新技术,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显裕;合成孔径雷达的特点及其军用探测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02年01期
2 吴自强;美国空军演示合成孔径雷达吊舱[J];现代电子;2002年03期
3 刘宇,杨汝良;合成孔径雷达实时转置存储的实现[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年08期
4 巫胜洪;合成孔径雷达的发展与干扰技术[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张福宝,刘杰,刘少龙,王黎明;一种合成孔径雷达的快速数据处理方法[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3年02期
6 孙云辉,赵宝;对合成孔径雷达的干扰措施研究[J];光电技术应用;2004年04期
7 张永军,李彩萍;合成孔径雷达模糊度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4年09期
8 叶映宇;;合成孔径雷达的干扰和干扰效能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年04期
9 张利;邓喀中;黄国满;余海坤;徐克科;;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几何处理方法对比实验研究[J];海洋测绘;2006年03期
10 王兵;;合成孔径雷达的特点及其干扰技术[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光沿;;国外合成孔径雷达发展现状[A];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祥坤;张云华;姜景山;;圆迹合成孔径雷达的近空间平台应用[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3 陈浩;于小红;;空间合成孔径雷达原理及其抗干扰技术[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高莉;;浅述合成孔径雷达新技术的发展[A];中国雷达行业协会航空电子分会暨四川省电子学会航空航天专委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周志鑫;;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及发展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6 唐智;周荫清;李景文;;曲线合成孔径雷达原理研究[A];中国航空学会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全国第八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崔海英;张祥坤;姜景山;;圆迹合成孔径雷达星载实现的可行性分析[A];第二届微波遥感技术研讨会摘要全集[C];2006年
8 刘志刚;张伟;陈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进展与趋势分析[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七)——地球物理与核探测[C];2011年
9 张嵬;;一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金星表面形貌成像覆盖性分析方法[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C];2011年
10 叶伟;贾鑫;刘树贤;;编码调频斜率合成孔径雷达信号抗干扰仿真[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伟武;一磅重纳米合成孔径雷达问世[N];中国航空报;2006年
2 士元;“X卫星”多视角观测转眼不转身[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陈晓阳 林迟迟;无人侦察的“梦幻组合”[N];中国国防报;2009年
4 庞之浩;SAR—X:德探测卫星全球测高[N];中国国防报;2007年
5 拉德哈克瑞斯纳·劳(印度和平与冲突研究会)本报编译 王寒;以色列暗助印度太空军事能力[N];世界报;2009年
6 徐英淑;以先进的雷达开拓遥感应用市场[N];中国航天报;2010年
7 许伟武;诺·格公司演示世界首部合成孔径激光雷达[N];中国航空报;2006年
8 特约记者 张利文 记者 张晓祺;我国成功发射“环境一号”C卫星[N];解放军报;2012年
9 天兵;“宇宙-地中海”系列卫星构建空中情报侦察网[N];大众科技报;2007年
10 新文;以色列精心编织“天网”[N];中国国防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广民;数字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4年
2 唐波;合成孔径雷达的电子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5年
3 张祥坤;高分辨率圆迹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机理及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7年
4 王新民;合成孔径雷达原始回波模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5 魏青;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方法与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方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6 甘荣兵;合成孔径雷达对抗及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肖疆;合成孔径雷达天线技术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6年
8 朱志臻;基于压缩感知的合成孔径雷达相关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9 陈琦;机载斜视及前视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7年
10 杨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与极化干涉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世超;合成孔径雷达原始数据压缩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2001年
2 任冬晨;双站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3 王浩;地面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中的数据采集与控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4 耿柳;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运动目标轨道计算[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陆朋;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成像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6 倪燕;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7 高建卫;对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8 闫大鹏;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在监测地表沉降应用中的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9 普实;阶跃连续波合成孔径雷达实验系统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阎铭志;合成孔径雷达干扰与抗干扰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86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286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