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一种基于子载波侦听的宽带无线网络接入控制策略

发布时间:2018-01-07 11:07

  本文关键词:一种基于子载波侦听的宽带无线网络接入控制策略 出处:《电子学报》2014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随机接入 多信道 子载波侦听 正交频分多址


【摘要】:在基于正交频分多址技术的宽带网络中,通过把竞争分散到多个子信道能有效改善随机接入的性能.然而多信道特性也会使传统基于Request-To-Send(RTS)控制帧的随机接入协议面临子信道空闲、RTS传输时间延长、上行复杂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本文所提出的接入方法中,用户在没有被分配到资源时通过在随机子载波上发送信号来请求传输机会,与此同时,接入点对这些信号侦听,并根据子载波忙闲状态确定哪些用户可以接入.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依靠RTS的接入方法,采用子载波侦听,系统将获得更高的吞吐量.
[Abstract]:In the broadband network based on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echnology, through the competition dispersed into a plurality of sub channel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andom access channel. However many characteristics can make the traditional Request-To-Send based random access protocol (RTS) control frame facing sub channel is idle, the RTS transmission time for uplink complex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in our scheme, the user through the random sub carrier sends a signal to the transmission request the opportunity, without being assigned to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the access point of the signal interception, and busy to determine which user can access the idle state according to the sub carrier.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to rely on the traditional RTS access method, using sub carrier sensing system will get higher throughput.

【作者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光纤传感与通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13ZX03001023) 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点项目(No.2012AA011402)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分类号】:TN92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不少研究试图利用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技术的多信道特点来改善传统随机接入的性能,例如Yong-June Choi等[1]提出的OFDMA Aloha以及Hojoong Kwon等[2~5]提出的OFDMA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arrier Sens-ing Multiple Ac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宇林;李博辉;;利用单片机实现无线自组网载波侦听的方法[J];通信技术;2008年07期

2 唐琳;高琰;;低速无线个域网隐蔽站问题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9年03期

3 徐卓农;王建新;苏炎荣;;无线网络中基于信道速率的MAC性能优化[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4 赵坤,王可崇;基于DTMF技术的电力线载波通信系统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4年11期

5 范忠礼,黄达斌;基于光纤CSMA/CD局域网的延伸研究[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6 王德鸿;无线局域网发展现状及其应用前景[J];电力系统通信;2004年10期

7 李立;习勇;魏急波;黄圣春;;基于CC2500的Ad Hoc开发平台MAC协议接口设计[J];电子工程师;2008年07期

8 周倩;申晓红;修健;;多帧确认及虚拟载波侦听的水声MACAW协议[J];探测与控制学报;2009年02期

9 陈贤明;蔡跃明;杨文东;潘成康;;WSN中一种基于协作休眠的MAC协议[J];系统仿真学报;2011年03期

10 杨光松;肖明波;卢菲恬;;无线自组织网中基于CSMA/CA的一种改进的功率控制算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南飞;符初生;查光明;;扩频无线局域网络[A];四川省通信学会一九九六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2 李欣国;许肖梅;;水声信道下ALOHA及CSMA/CD两种协议的性能比较[A];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王大鹏;刘凯;;多跳Ad Hoc网络中保证QoS的多址接入协议[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朱峗;徐友云;蔡跃明;;一种新的采用公共发送功率等级的Ad-Hoc网络MAC协议[A];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毅;高翔;郭延芬;方世良;;一种用于水声通信网的双信道MAC协议及其性能分析[A];2007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张一兵;;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MAC协议和算法研究[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Ⅲ)[C];2008年

7 张海峰;吴哲夫;;一种Ad Hoc网络的拓扑功率控制算法研究[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郑国强;宁永海;唐盛禹;;一种跨层设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肖鹏;王长林;;基于IEEE802.11a的高速无线局域网技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伟;董彬虹;;第三代链路自动建立技术[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WLAN的标准协议和产品[N];计算机世界;2005年

2 ;无线局域网名词解析[N];网络世界;2001年

3 唐宝民;以太网角色转换 接入领域优势几何?[N];通信产业报;2004年

4 ;无线局域网技术发展趋势[N];人民邮电;2000年

5 ;另辟捷径[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6 贾巍 范毅波;聚焦无线局域网[N];网络世界;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窦志斌;远距离无线网状网性能优化和服务质量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沈强;无线Mesh网络跨层协同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3 曲俊媚;分布式网络信息系统的构建与性能改进[D];天津大学;2010年

4 胡鹏;无线自组网路由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覃振权;无线自组网路由和MAC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张光辉;多跳Ad Hoc网络中时分多址接入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7 束永安;无线网状网媒体访问控制及路由协议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石军锋;无线传感网络动态休眠通信协议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税国军;基于802.11的无线Mesh网络MAC层和网络层协议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10 虞万荣;无线自组网MAC协议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碧娇;VoWLAN系统的改进MAC协议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刘壮丽;差分跳频下载波侦听检测问题的分析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唐s,

本文编号:1392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392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9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