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自适应光学技术在通信波段对大气湍流的校正

发布时间:2018-01-15 06:12

  本文关键词:自适应光学技术在通信波段对大气湍流的校正 出处:《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自适应光学 相干激光通信 大气湍流 波面校正


【摘要】:针对大气湍流引起的激光光强、相位和传输方向的随机变化对大气激光通信质量的影响,开展了用自适应光学(AO)技术校正大气湍流影响的研究。定量分析了自适应光学技术在通信波段校正大气湍流的效果。利用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制的安装在云南丽江高美谷观测站的1.8m望远镜和127单元AO系统,在1 550nm通信波段对不同高度角的恒星进行了大气湍流校正实验。通过采集校正后的恒星图像,分析了校正后的斯特勒尔比,同时记录下当时的大气相干长度,由此得到了在不同大气湍流条件下的校正效果。实验表明,当大气湍流强度D/r0(1 550nm)小于6.5时,校正后的波面RMS值可以小于1rad,即在中弱大气湍流条件下,该AO系统可以有效地对大气湍流进行校正。
[Abstract]:Aiming at the influence of random changes of laser intensity, phase and propagation direction caused by atmospheric turbulence on the quality of atmospheric laser communication. The application of adaptive optics (AOO). The effect of adaptive optics on the correction of atmospheric turbulence in the communication band is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The observation in Gaomeigu, Lijiang, Yunnan Province, developed by the Institute of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tation 1.8m telescope and 127-unit AO system. Atmospheric turbulence correc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stars at different altitudes in the 1 550 nm communication band. The corrected star imag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corrected Stellerbie was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coherent length of the atmosphere was recorded at that time, and the correction effect was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atmospheric turbulence condition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atmospheric turbulence intensity D / R _ 0 ~ (1 550nm) is less than 6.5. The corrected RMS value of the wave surface can be less than 1rad. that is, the AO system can effectively correct the atmospheric turbulenc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edium and weak atmospheric turbulence.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自适应光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61308082)
【分类号】:O439;TN929.12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对无线和有线通信系统的带宽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卫星通信领域,传统的微波通信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大容量信息传输的需求,这是因为随着超光谱成像仪和合成孔径雷达的应用以及多媒体业务的拓展,卫星通信带宽将达到10Gb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武云云;陈二虎;张宇;叶红卫;李敏;李新阳;熊准;赵恒;杨智;陈晶;艾勇;;自适应光学技术提高FSO性能的实验验证[J];光通信技术;2012年04期

2 刘超;胡立发;穆全全;曹召良;高峰;王永伟;宣丽;;校正水平湍流波面的自适应光学系统的带宽需求[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10期

3 魏凯;张学军;鲜浩;马文礼;张昂;周璐春;官春林;李梅;陈东红;陈善球;廖周;饶长辉;张雨东;;First light on the 127-element adaptive optical system for 1.8-m telescope[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樊新龙;官春林;饶长辉;;1.8m望远镜变形次镜波前拟合能力分析[J];光学学报;2011年08期

2 武云云;李新阳;饶长辉;;大气湍流像差对空间零差二进制相移键控相干光通信误码性能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3年06期

3 王锐;王挺峰;孙涛;;任意厚度随机相位屏激光大气传输特性仿真模型[J];中国激光;2013年08期

4 林旭东;刘欣悦;王建立;王亮;卫沛锋;;基于压电陶瓷促动器的连续镜面变形镜研制进展[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4年09期

5 韩诚山;李祥之;赵庆磊;黄良;姜肖楠;文明;;基于阈值式小波变换的波前重构算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5期

6 刘超;胡立发;曹召良;穆全全;彭增辉;宣丽;;快速响应的硅基纯相位液晶器件对动态大气湍流波前的校正能力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08期

7 刘超;胡立发;穆全全;曹召良;胡红斌;张杏云;芦永军;宣丽;;用于开环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模式预测技术研究[J];物理学报;2012年12期

8 阴玉梅;李洪文;姚凯男;王建立;;多路高压放大器输出直流电压监测与显示系统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2年19期

9 卫沛锋;刘欣悦;林旭东;张振铎;董磊;;自适应光学系统测试中大气湍流的时域模拟[J];中国光学;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浩;大气湍流中光波前的时空特性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2 刘超;提高液晶自适应光学系统校正速度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3 武云云;自适应光学技术在大气光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4 雷翔;板条固体激光器光束净化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3年

5 刘瑞雪;基于液晶自适应光学的高对比度视网膜微血管成像[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6 刘文劲;多波前校正器解耦控制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光电技术研究所);2014年

7 罗群;相位差波前探测技术及其在拼接镜共相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艾勇;陈晶;叶德茂;孙浩;杨晋陵;谭莹;;2.3km距离1.25Gb/s速率自由空间光通信实验[J];光通信技术;2007年09期

2 李华强;宋贺伦;饶长辉;饶学军;;增大夏克-哈特曼波前传感器动态测量范围的方法[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7期

3 夏利军;李晓峰;;基于自适应光学的大气光通信波前校正实验[J];信息与电子工程;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式达;有关大气湍流的几个问题[J];气象学报;1990年01期

2 RonCowen,王建华;令人恐惧的航空“暗礁”──大气湍流[J];世界科学;1998年12期

3 郑祖光;刘式达;刘月新;;大气湍流发生的非线性机制[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1989年05期

4 段美玲;李晋红;魏计林;;部分相干厄米高斯光束在斜程大气湍流中的扩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09期

5 郭振华;许德胜;王世鹏;李再光;;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的影响[J];激光技术;1992年02期

6 张慧敏,李新阳;热风式大气湍流模拟装置的哈特曼测量[J];光电工程;2004年S1期

7 姚菡;盛立芳;贺峗;黄健;;利用连续小波提取近海大气湍流中的相干结构[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李庆宜,吴法理;大气湍流下风力透平的性能预测[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0年03期

9 胡朝晖,,姜文汉;受大气湍流影响的光学波前模拟[J];光电工程;1995年02期

10 王瑾;黄德修;元秀华;唐艺;;基于自适应滤波器的大气湍流噪声抑制[J];光学技术;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鹏;;大气湍流相位屏的分形模拟[A];中国天文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手册[C];2011年

2 申永;刘建国;曾宗泳;徐亮;方武;;用于光传输实验的大气湍流模拟装置[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党宏杰;史学书;袁嗣杰;杨潇;;大气湍流对深空天线组阵影响的仿真与分析[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万敏;苏毅;向汝建;;激光导引星自适应光学系统对大气湍流低阶像差校正效果分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1)[C];2001年

5 元秀华;黄德修;谭林伟;;基于遗传算法的FSO系统大气湍流自适应补偿技术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廖天河;刘伟;高穹;;多光束传输对大气湍流与热晕综合效应的改善[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7 吴笛霄;陈栋;;应用Hill谱分析大气湍流环境下FSO通信的可行性[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叶一东;;大气湍流导致单束激光照明光强不均匀性的数值模拟[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9 付强;姜会林;王晓曼;刘智;;大气湍流对高速激光通信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10 潘继敏;吴长奇;;大气光通信中发射器最佳配置[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任福海;新型大气湍流随机波前发生器研发成功[N];中国技术市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浩;大气湍流中光波前的时空特性探测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2 华志励;大气湍流背景下合成孔径激光雷达成像算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姜义君;星地激光通信链路中大气湍流影响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京元;大气湍流间歇性及其对光波传播的影响[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5年

5 杨瑞科;对流层地—空路径电磁(光)波传播的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6 王海燕;基于张量方法研究部分相干光和部分偏振光在大气湍流中的传输特性[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7 都文和;星地激光通信中非柯尔莫哥洛夫湍流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李永亮;星地激光通信中光束传输仿真和链路特性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雪;基于液晶的大气湍流模拟器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光勇;大气湍流中的激光传输数值模拟及其影响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石鹏飞;基于常规气象参数的大气湍流建模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刘维慧;激光在大气湍流中传播时光强起伏的初步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胜琳;大气湍流对空间激光通信系统影响及测试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6 赵怡春;激光大气信道传输偏振参数变化特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2年

7 黄宏坤;近地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信号幅度起伏特性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张洪江;大气湍流中激光波束和脉冲传输特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杨华;大气湍流对纠缠关联成像的干扰及其抑制方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刘志东;大气散斑效应对APT跟踪精度影响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271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271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1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