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非正侧阵雷达自适应子空间方法
本文关键词:机载非正侧阵雷达自适应子空间方法 出处:《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雷达 空时自适应处理 非平稳杂波 曲线拟合 稳健回归
【摘要】:机载非正侧阵雷达使杂波具有距离非平稳特性且传统的空时自适应方法性能下降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自适应的子空间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曲线拟合估计构型参数,然后利用估计的构型参数计算杂波子空间,最后将数据向杂波子空间对应的正交补空间进行投影来抑制杂波。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取得较好的参数估计精度与杂波抑制性能。
[Abstract]:Airborne non-positive and side-array radar makes clutter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non-stationary range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raditional space-time adaptive method is degraded seriously.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In this paper, an adaptive subspace method is proposed, which first estimates the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by curve fitting, and then calculates the clutter subspace by the estimated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Finally, the data is projected to the orthogonal complementary space of the clutter subspace to suppress the clutte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achieve better parameter estimation accuracy and clutter suppression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72133)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59.73
【正文快照】: 1引言机载雷达在空中预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由于其处于下视工作状态,不可避免地要观测到许多地杂波,同时由于载机运动,杂波谱大大展宽,传统的脉冲多普勒技术不再有效。空时自适应处理(Space Time Adaptive Processing,STAP)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地杂波,提高运动目标的检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良,陈建文,吴志文;现代DPCA技术研究[J];电子学报;2000年06期
2 沈明威;朱岱寅;朱兆达;;一种抗干扰目标的STAR算法[J];电子学报;2008年03期
3 陈培群;;利用大阵变小阵提高STAP在多通道SAR-GMTI中的性能[J];电子科技;2008年11期
4 龚清勇;朱兆达;;通道幅相误差快速校正算法在空时自适应处理中的应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5 赵申东;唐劲松;蔡志明;;梳状谱信号的空时自适应处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8年05期
6 文小琴;韩崇昭;;空时自适应处理的直接数据域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12期
7 鲁远耀;张平;李国春;;双基雷达空时自适应处理中的杂波特性[J];测试技术学报;2005年04期
8 吴洪;王永良;陈建文;;线性预测类STAP方法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05期
9 刘聪锋;廖桂生;;基于对角加载的STAP性能改善[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04期
10 王永良;李天泉;;机载雷达空时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回顾与展望[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黄忠平;肖健华;;基于特征分解的STAP非均匀检测器[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陈婷慧;常建平;;STAP中协方差矩阵新的求逆方法[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单荣;黄晓涛;周智敏;;一种基于先验SAR图像的非均匀STAP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4 张铖;张涛;;机载单脉冲STAP杂波抑制及测角分析[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林;常建平;;一种基于特征分解的自适应对角加载方法[A];全国第二届信号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锦辉;机载阵列雷达非均匀杂波抑制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项建弘;基于空时自适应处理的GPS调零技术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宁蔚;机载/星载雷达地面动目标检测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伍勇;空时自适应杂波抑制[D];清华大学;2008年
5 唐斌;机载雷达Krylov子空间STAP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向聪;阵列自适应波束形成及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吴洪;非均匀杂波环境下相控阵机载雷达STAP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段锐;机载双基地雷达杂波仿真与抑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常玉林;多通道低频超宽带SAR/GMTI系统长相干积累STAP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谢文冲;非均匀环境下的机载雷达STAP方法与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熠;高超声速平台载雷达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周成家;基于TS201的空时自适应处理算法研究及工程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柴睿;双基地MIMO雷达空时自适应处理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李强;基于空时自适应处理的广域MTI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王艳苹;机载MIMO雷达的降维STAP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舒其建;非均匀杂波背景下机载MIMO雷达空时自适应处理[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赵元楠;弹载前视阵雷达杂波抑制技术及其工程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雷福文;AEW雷达杂波抑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平;基于周期平稳特性的GPS自适应抗干扰技术研究[D];中国民航大学;2008年
10 叶文军;卫星导航接收机空时干扰抑制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302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30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