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通信信号调制识别与参数估计

发布时间:2018-01-15 22:12

  本文关键词:通信信号调制识别与参数估计 出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信号分析 调制类型识别 参数提取 决策论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通信信号调制类型识别及参数估计的方法。通信信号的调制识别有着重要的应用,广泛应用于信号确认、干扰辨识、无线电侦听、电子对抗和信号监测等领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估计通信信号特征参数并进行调制类型识别是现代电子战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各种常见通信信号的产生方式,在它们时域表达式的基础之上分析它们的瞬时特征,并对各个瞬时特征进行了仿真。接着基于这些瞬时特征介绍了基于决策论方法的调制类型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定义四个特征参数对模拟调制信号进行识别;通过定义五个特征参数对数字调制类型进行识别。仿真结果表明随着信噪比的提高,不同调制类型信号的相应特征参数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能很好的区分不同的调制方式。然后在对信号的调制类型没有任何先验信息的前提下,介绍了模拟与数字调制类型的混合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九个特征参数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大于15dB后,大部分调制类型的识别率都可以达到90%左右。因此基于决策论的调制类型识别算法是有效的。此外还应用高阶累积量算法对数字调制方式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该算法和基于决策论的数字调制识别算法相比能更有效的识别数字调制方式。文中还对通信信号的其它重要参数进行了估计,这些参数包括载波频率、码元速率、信噪比、非线性相位,这些参数在对截获信号进行识别和解调时是必不可少的,文中详细分析了各个参数的估计方法,并结合仿真结果分析了各种算法的优缺点。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文所研究的各个算法的有效性。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methods of modulation type identification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communication signal. Modulation recognition of communication signal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s,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signal confirmation, interference identification, radio listening.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countermeasure and signal monitoring, estimating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communication signal and identifying modulation type in complex electromagnetic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electronic warfare. First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common communication signals. The way it was produc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temporal expressions, their instantaneous features are analyzed, and each instantaneous feature is simulated. Then, based on these instantaneous features, the modulation type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ecision theory is introduced. In this algorithm, four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are defined to identify the analog modulation signal. The digital modulation types are identified by defining fiv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SNR, the corresponding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modulation types have obvious differences. Therefore, we can distinguish different modulation methods well. Then we introduce the hybrid recognition algorithm of analog and digital modulation types without any prior information about the modulation types of signals. The algorithm uses nin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to recognize the received signa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NR is greater than 15dB. The recognition rate of most modulation types can reach about 90%, so the modulation type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ecision theory is effective. In addition, high-order cumulant algorithm is used to identify the digital modulation mo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can identify the digital modulation more effectively than the digital modulation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 on decision theory. The other important parameters of the communication signal are estimated in this paper. These parameters include carrier frequency, symbol rate, signal-to-noise ratio and nonlinear phase. These parameters are essential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demodulation of intercepted signals. In this paper, the estimation methods of each parameter are analyzed in detail. Combined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algorithms are analyzed.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s studied in this paper.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伟;周先敏;;模拟调制信号的自动调制识别[J];信号处理;2009年01期

2 方奇;张炜;;衰落环境中数字调制识别仿真研究[J];信息化研究;2011年02期

3 付仕平;杨丽;李静;;基于瞬时参数的调制识别算法[J];电子技术;2011年06期

4 战金龙;郭永明;卢建军;;GLSFBC-OFDM信号调制识别算法[J];电信科学;2012年06期

5 党月芳;徐启建;张杰;;数字调制识别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2年10期

6 杨发权;李赞;罗中良;;混合调制信号调制识别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叶健;吴月娴;葛临东;;基于高效自适应聚类算法的调制识别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年03期

8 李小捷;许录平;陈佳;;基于联合参数估计的最大似然调制识别算法[J];仪器仪表学报;2008年12期

9 冯祥;梁伟洋;;次优最大似然调制识别算法及其性能分析[J];现代防御技术;2008年06期

10 王旭;张达敏;周勇;;数字通信信号调制识别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晓洁;;基于谱相关特征的调制识别[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丽月;唐向宏;赵玲;申传朋;;基于高斯和功率谱特性的小波调制识别研究[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崔灿;刘作学;孔德强;崔凯;;调制识别算法研究[A];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C];2009年

4 黄付庆;程剑俐;徐以涛;;通信信号调制识别的研究[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仓艳;袁嗣杰;;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技术综述[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侯艳芳;冯红梅;;基于神经网络的调制识别算法的研究[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仓艳;袁嗣杰;;通信信号调制识别中的信噪比估计[A];全国第一届嵌入式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裴承全;何继爱;;稳定分布下基于传感器节点分布式协作的调制识别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9 李伟斌;陈建华;;无线信号的自适应调制识别综述[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杨宇;邓晓;;基于小波分析的RFID信号调制识别[A];第二十届电工理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涛;数字通信信号调制识别若干新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靳晓艳;基于先进信号处理方法的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陆明泉;多信号的调制识别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胡国兵;雷达信号调制识别相关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5 徐毅琼;数字通信信号自动调制识别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王彬;无线衰落信道中的调制识别、信道盲辨识和盲均衡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7 刘澍;基于改进蚁群算法与神经网络的调制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刘明骞;非合作通信中信号检测及调制识别的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杨伟超;Alpha稳定分布噪声下通信信号调制识别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10 崔伟亮;衰落信道下非合作接收中调制识别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龙;无线通信信号的调制识别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雪;基于固有时间尺度分解的数字调制识别[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素霞;无线通信系统中信号调制识别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晓娜;典型通信信号调制识别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方奇;通信信号调制识别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刘爱声;数字通信信号调制识别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段皓宇;基于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信号调制识别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8 芦跃;数字信号调制识别及参数估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9 黄勇;通信信号的自动调制识别算法仿真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程波;超特征下的数字调制识别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30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30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c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