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用于交换芯片地址表查找的快速并行Hash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8 06:28

  本文关键词:用于交换芯片地址表查找的快速并行Hash算法研究 出处:《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地址查询 循环冗余码 哈希算法 交换芯片 均匀分布


【摘要】:为了以尽量少的硬件资源实现高效能的二层交换地址表查找功能,通过分析交换芯片地址表以及循环冗余算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硬件电路由寄存器和异或门构成的10位并行Hash算法。通过并行地将输入信号帧的48位物理地址转换为10位的地址表查询地址,可以快速准确地查询1 024存储深度的地址表,采用该地址表查询算法的二层交换芯片实现了线速交换,从而有效提高了所实现网络设备的性能。仿真显示,算法生成的Hash地址较为均匀地分布在其10位地址空间内,有效地降低Hash冲突发生的几率。采用FPGA实现的交换电路进一步验证了算法的优异性能。
[Abstract]:In order to realize the high efficiency two-layer switch address table search function with as few hardware resources as possib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witch chip address table and cyclic redundancy algorithm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 10-bit parallel Hash algorithm composed of registers and XOR gates is proposed, by which the 48-bit physical address of the input signal frame is converted into a 10-bit address table query address in parallel. The address table of 1024 storage depth can be queried quickly and accurately, and the line speed switch is realized by using the layer 2 switch chip of the address table query algorith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Hash address generated by the algorithm is more evenly distributed in its 10-bit address space. The switching circuit implemented by FPGA further verifies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the algorithm.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9ZX01031-002-002)
【分类号】:TN915.05
【正文快照】: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以Internet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这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信息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为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提供了更多的途径和可能。但以太网数据的传输和交换速度制约了以太网的发展,因此需要更高性能的网络设备来提高网络速度。交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万成威;邬江兴;李玉峰;兰巨龙;;CAM辅助的哈希表查找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2期

2 李之棠,程鹏;一种评价Hash编码策略性能的方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199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滕少华;林国华;;一种带红黑树的哈希表在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2 冯振;刘进;;井下声波数据压缩系统中FIFO深度的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振;基于LZW的数据压缩硬件系统设计[D];长江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光,龚俭,丁伟,徐加羚;面向IP流测量的哈希算法研究[J];软件学报;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面向中小企业的全集成48端口快速以太网交换芯片[J];世界电子元器件;2006年08期

2 迎九;;Broadcom第八代快速以太网交换芯片达到48端口[J];电子产品世界;2006年13期

3 ;IDT推出全新预处理交换芯片,增强下一代无线基础设施效能[J];电子产品世界;2006年14期

4 郑;;IDT预处理交换芯片增强下一代无线基础设施效能[J];电子设计应用;2006年07期

5 ;Broadcom发布StrataXGS III--超强集成的以太网交换芯片解决方案[J];今日电子;2005年03期

6 剑;Broadcom千兆以太网交换芯片使中小企业网络实现自我诊断[J];电子设计应用;2005年12期

7 冰原;;ROBOSwitch集成48端口[J];每周电脑报;2006年23期

8 迈克;;Broadcom推出全集成48端口快速以太网交换芯片[J];电子设计应用;2006年07期

9 张晓霞;熊传平;;SOHO光路由器的设计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年08期

10 陈向荣;肖军;黄义雄;卢海军;郭炜;;使用BCM56500实现板级高性能交换型路由器[J];今日电子;2006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吴中华;;循环冗余码(CRC)在高速总线系统中的应用[A];信息科学与微电子技术: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曾超;冯权友;张炜;窦文华;;CICQ交换结构及其可变长分组交换技术研究[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继勇;赵锋;刘亚萍;;高性能交换机内部链路聚合的设计与实现[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瞿锦霞;张劲松;;多业务家庭网关功能的简易测试方法[A];第九届全国微型化学实验研讨会暨第七届中学微型实验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潘丹;;EPON中纯数据型ONU内部结构分析[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6 喻强;于鹏飞;;基于多芯片互联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设计[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王睿;毛谦;;优化软交换中综合接入媒体网关报文处理的实现[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胡农达;王达伟;耿亮;曹政;安学军;孙凝晖;;曙光6000集合通信网络的设计[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A辑)[C];2011年

9 尹雪;于海;;基于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的SNMP代理实现[A];2011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莺;高效交换芯片[N];解放日报;2000年

2 深圳格林耐特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格林耐特献策宽带驻地网[N];通信产业报;2004年

3 岳青伦;路由器背板的IPv6之变[N];通信产业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张彤;802.11n新主流[N];网络世界;2010年

5 ;消除环境影响 实现稳定运行[N];人民邮电;2004年

6 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郭巍;解决“最后一公里”[N];通信产业报;2006年

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何宁 张云龙 吴晨;核心路由器发展趋势[N];通信产业报;2001年

8 陈翔;万兆 网络极品[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9 神州数码网络公司 杨燕群;以太网交换技术走向[N];计算机世界;2002年

10 李进源;网络核心交换机技术架构的演进[N];计算机世界;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海红;通信系统中的CRC算法的研究和工程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2 王鹏;AFDX交换机及交换芯片中关键模块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3 李小国;EPON系统交换模块驱动程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樊祖光;以太网无源光网络(EPON)中交换机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何涛;基于SIP协议的攻击呼叫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6 李延冰;第三层交换机软件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7 惠作奎;VDSL系统设计实现与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8 张晓鸥;基于IP DSLAM系统QoS区分服务的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黄麟;EPON局端机的软件设计系统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徐兴奎;HiNOC交换与控制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398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398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3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