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约束宽带自适应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算法
本文关键词: 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 预延迟误差 不等式约束 空间响应变化(SRV)约束 恒定束宽 出处:《高技术通讯》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传统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存在预延迟补偿误差时性能恶化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不等式约束的宽带自适应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期望方向上不同频点阵列响应施加不等式约束,再通过空间响应变化(SRV)约束实现恒定束宽特性,将期望方向上的阵列响应约束简化为对某一参考频点的约束,实现无需预延迟补偿的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最后将算法转化为二阶锥规划问题,并通过内点法求解得到其复数域权系数。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无需预延迟补偿,具有良好的恒定束宽特性及较高的阵列输出性能,且可以自适应地抑制强干扰信号。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wideband adaptive beamforming algorithm has the problem of performance deterioration when there is a pre-delay compensation error. A wideband adaptive constant beamwidth beamforming algorithm based on inequality constraints is proposed, which first imposes inequality constraints on the array responses of different frequency points in the desired direction. Then the constant beam width is realized by the spatial response variation (SRV) constraint, and the array response constraint in the desired direction is simplified as the constraint to a certain reference frequency point. Broadband constant beamwidth beamforming without pre-delay compensation is realized. Finally, the algorithm is transformed into a second-order cone programming problem. The complex domain weight coefficient is obtained by the interior point metho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has good constant beam width and high array output performance without pre-delay compensation. And the strong interference signal can be adaptively suppressed.
【作者单位】: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基金】:863计划(2011AA7031015)资助项目
【分类号】:TN911.7
【正文快照】: 0引言 宽带波束形成技术可广泛应用于雷达、无线通信、声纳、麦克风阵列等领域,是阵列信号处理的研究热点之一[13]。波束形成的主要目的是对不同来向的阵列接收信号进行采样,并通过一定的加权处理增强期望信号,同时抑制干扰信号和噪声。宽带波束形成技术可分为与接收信号无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SRV constraint based FIB design for wideband linear array[J];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2010年06期
2 鄢社锋;马晓川;;宽带波束形成器的设计与实现[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8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姚晖;稳健的宽带波束形成技术研究及实现[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凯;苏涛;靳标;杨涛;;具有固定反馈权的自适应宽带波束形成器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6年01期
2 宋媚婷;侯朋;夏春艳;;组合圆周阵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15年12期
3 刘成城;赵拥军;胡德秀;杨静;;无需预延迟补偿的宽带Frost波束形成算法[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4 范展;梁国龙;;基于干扰协方差矩阵重构的恒定束宽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J];声学学报;2015年01期
5 田野;蒋毅;张曙;;阵列频率特性改进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6 FAN Zhan;LIANG Guolong;;Frequency-invariant robust adaptive beamforming based on interference covariance matrix reconstruction[J];Chinese Journal of Acoustics;2014年04期
7 陈辉;刘成城;赵拥军;丁永超;;基于模约束的稳健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J];现代雷达;2014年11期
8 黄聪;孙大军;张殿伦;滕婷婷;;强相干干扰下基于二阶锥规划的圆弧阵宽带二维成像[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11期
9 杜玮;方超;杨俊;;基于声源定位技术的电抗器异响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14年10期
10 丁永超;刘成城;赵拥军;陈辉;;稳健的宽带多径干扰抑制波束形成算法[J];信号处理;2014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鄢社锋;侯朝焕;马晓川;马远良;;基于凸优化的时域宽带旁瓣控制自适应波束形成[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7年01期
2 鄢社锋;马远良;侯朝焕;;宽带波束域相干信号子空间高分辨方位估计[J];声学学报;2006年05期
3 郭祺丽;孙超;杨益新;;基于期望响应内插技术的宽带波束优化设计[J];声学学报;2006年04期
4 鄢社锋;马远良;;二阶锥规划方法对于时空域滤波器的优化设计与验证[J];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2006年02期
5 鄢社锋,马远良;基于二阶锥规划的任意传感器阵列时域恒定束宽波束形成[J];声学学报;2005年04期
6 鄢社锋,马远良,孙超;任意几何形状和阵元指向性的传感器阵列优化波束形成方法[J];声学学报;2005年03期
7 ;Frequency invariant beamforming via jointly optimizing spatial and frequency responses[J];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2005年04期
8 ;Implementation of broadband low-sidelobe beamforming in time domain[J];声学技术;2003年S1期
9 杨益新,孙超,鄢社锋,马远良,肖国有;圆阵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的实验研究[J];声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杨益新,孙超,马远良;宽带低旁瓣时域波束形成[J];声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俊杰;智能天线中的宽带信号处理[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杰贵;罗景青;;一种恒定束宽的宽带数字波束形成方法[J];宇航学报;2007年06期
2 任泽宇;罗丁利;;一种恒定束宽的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J];电子科技;2012年06期
3 张文刚;王杰贵;樊甫华;;基于凸优化的频率方向二维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技术[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2年06期
4 杨花卫;黄建国;;一种宽带恒定束宽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J];计算机仿真;2010年10期
5 陶林伟;王英民;王成;;基于虚拟成阵技术的线列阵恒定束宽的波束形成[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6 谢承桓,黄乐,朱守正;一种宽带恒定束宽数字波束形成器的设计[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7 刘云,李志舜;滤波求和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设计[J];声学技术;2003年04期
8 王惠刚,张保嵩,马远良;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设计和仿真研究[J];电子科学学刊;2000年01期
9 张金俊;;恒指向性号筒概述[J];电声技术;1987年02期
10 唐建生;孙超;杨益新;;全设计频段束宽恒定的低旁瓣时域波束形成[J];声学技术;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国清;童伟峰;方华;;线列阵多倍频程宽频带恒定束宽的实现[A];2004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智婉君;严胜刚;李志舜;;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滤波实现[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3 吴国清;陈守虎;马力;;垂直阵测量误差分析及甚宽频带恒定束宽性能[A];2005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江磊;小尺度阵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白梅;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朱莉华;激光光束束宽、光束质量和焦移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3 卓光宇;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算法及其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彬;宽带恒定束宽数字波束形成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高原;水下运动目标宽带辐射噪声测量分析技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付彦;基于小尺度矢量阵的多目标分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范震寰;多波束测深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531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531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