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频干扰环境下双向AF中继性能分析及参数优化
本文关键词: 双向中继 放大转发 同频干扰 中断概率 功率分配 中继位置 出处:《信号处理》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双向中继(two-way relaying,TWR)作为提高中继网络频谱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研究同频干扰环境下三时隙TWR策略的中断概率性能,中继采用放大转发(amplify-and-forward,AF)策略。首先,理论推导了策略中断概率下界的闭合表达式和高信噪比下的渐进表达式。仿真表明,理论结果能够匹配策略的实际中断概率性能。根据理论结果,以最小化中断概率为目标对中继节点功率分配和中继位置参数进行优化。提出三种优化问题,即(1)给定中继位置,中继功率分配优化问题,(2)给定中继功率分配方案,中继位置优化问题,(3)联合优化中继功率分配和中继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联合优化能够实现最优的中断概率性能。
[Abstract]:Two-way relaying TWR)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improve the spectral efficiency of relay networks. In recent year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outage probability performance of the three-slot TWR strategy in the same frequency interference environment. The relay adopts amplifying forwarding amplify-and-forward. First of all, the closed expression of the lower bound of the strategy interruption probability and the asymptotic expression under the high SNR are derived theoretically.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can match the actual interrupt probability performance of the strategy.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the relay node power allocation and relay location parameters are optimized with the objective of minimizing the interrupt probability. Three optimization problems are proposed. That is to say, given relay position, relay power allocation optimization problem 2) given relay power allocation scheme, relay position optimization problem.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joint optimization can achieve optimal outage probability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37112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61301165) 江苏青年基金项目(BK2012055) 江苏基金重点专项(江苏973)项目(BK2011002)资助
【分类号】:TN929.5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中继技术作为一种扩大无线网络覆盖,同时提供空间分集增益的有效手段已经被IEEE802.11s,IEEE802.16j和LTE-Advanced等多个无线通信标准采纳。但是,如文献[1]所示,中继的引入使得信源到信宿一次传输所需的信道占用翻倍,降低了网络的频偏效率。为了提高频谱效率,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池新生;郑宝玉;陈志成;魏浩;;非对称速率的双向中继信道物理层网络编码[J];信号处理;2012年04期
2 范章君;郭道省;张邦宁;;放大转发双向中继系统中降低总功率的波束成形设计[J];信号处理;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沙楠;高媛媛;益晓新;龙彦汕;;基于连续相位频移键控调制的物理层网络编码检测及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06期
2 池新生;郑宝玉;;非对称双向中继信道中协作分集和网络编码的联合应用[J];信号处理;2012年11期
3 赵坤;张邦宁;潘克刚;刘爱军;郭道省;;非理想载波同步物理层网络编码误比特性能分析[J];信号处理;2014年04期
4 沙楠;高媛媛;益晓新;杨保峰;;采用MSK调制的物理层网络编码信号检测[J];信号处理;2014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州;无线通信系统中的PNC中继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志成;郑宝玉;吉晓东;肖小潮;;一种基于TCM的信道编码与物理层网络编码的联合设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11期
2 王梓斌;向良军;郑林华;丁宏;;基于MSMSE的MIMO放大转发双向中继信道中波束成形设计[J];信号处理;2011年03期
3 孟坚;雷菁;雍玲;;用信号空间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结构的QAM性能[J];有线电视技术;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惠擑;李维勤;吴亚丽;;有限反馈机会中继通信系统的中断概率性能[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2年08期
2 洪浩;肖立民;闫阳;王京;;译码转发认知双向中继网络的中断概率[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1期
3 王俊波;王金元;林敏;陈明;;分布式天线系统中的系统上行中断概率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5期
4 赵诗琴;杜荣;李剑;李生红;;基于干扰建模的通信中断概率分析[J];计算机工程;2013年07期
5 孙立悦;赵晓晖;虢明;;基于中断概率的协作通信中继选择与功率分配算法[J];通信学报;2013年10期
6 嵇建波;唐晓辉;;认知选择协同分集任意信噪比中断概率的分析[J];电讯技术;2009年07期
7 洪路峰;杨晓非;刘占军;;基于中断概率的协作伙伴选择策略[J];广东通信技术;2010年02期
8 刘磊;汤滟;;无线传感网两种中继选择策略的中断概率分析[J];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21期
9 季彦呈;葛建华;李靖;师晓晔;;增强型编码双向中继方案及中断概率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1年01期
10 冉杰;王羽莹;;两跳单节点选择增量中继系统及其中断概率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罗会平;覃团发;刘家锋;;基于自适应协作发送协议的中断概率分析[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蔡跃明;杨炜伟;王智林;;基于中继选择的差分放大转发传输系统性能分析[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燕锋;许波;沈连丰;;基于TD-SCDMA的Ad hoc网络性能分析[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吉晓东;多用户协作通信中的双向中继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刘阳;基于中继协作的认知无线网络资源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代泽洋;认知无线网络中的协作传输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4 类先富;Nakagami/Rayleigh衰落信道下无线中继通信系统及其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李昶;用于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协同中继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湘琪;认知中继网络模型及中断性能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陈亮;机会干扰对齐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周铭;无线中继网络中继选择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孟庆宇;无线中继网络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张元玉;两跳无线网络偷听者容忍能力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傅杰;基于有限反馈的V-BLAST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翟晴;基于中断受限的认知无线网传输吞吐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61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6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