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大气湍流中透镜阵列的空间光耦合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6 22:24

  本文关键词: 自由空间光通信 空间光耦合 湍流 透镜阵列 出处:《中国激光》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比较研究了基于Von Karman折射率谱下大气湍流中单透镜和与单透镜直径相同的透镜阵列的空间光到单模光纤耦合效率,并给出了相应表达式。设计了小口径透镜阵列的空间光-单模光纤耦合结构,证明采用阵列中每个透镜直径是空间相干半径2~3倍的结构具有最好的耦合效果。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当通信距离足够远时,透镜阵列的耦合效果优于等口径耦合效果单透镜。
[Abstract]:The coupling efficiency between single lens and lens array with the same diameter of single lens in atmospheric turbulence based on Von Karman refractive index spectrum is studied. The corresponding expressions are given and the spatial optical-single-mode fiber coupling structure of the small-aperture lens array is designed. It is proved that the structure with three times the diameter of each lens in the array has the best coupling effect.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munication distance is long enough. The coupling effect of lens array is better than that of single lens.
【作者单位】: 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77080) 西安市科技成果转换基金(CX12165)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2013JQ8011) 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2013JK1104) 陕西省工业攻关科技计划项目(2013K06-08) 江苏省省级前瞻性研究专项资金(第三批)(BE2013088) 陕西省工业攻关项目(2013K06-08) 西安市碑林区科技计划项目(GX1408)
【分类号】:TN929.1
【正文快照】: 1引言空间光-单模光纤耦合有助于将成熟的光纤通信技术应用到自由空间光通信领域,便于系统标准化及与有线通信的兼容[1-3]。理论方面:1998年Winzer等[4]给出了大气湍流中平面光波耦合效率定义式;2005年Dikmelik等[5]利用Kolomogorov折射率功率谱给出了湍流中耦合效率的表达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高皓;杨华军;向劲松;;一种实现空间光—单模光纤的自动耦合方法[J];光电工程;2007年08期

2 向劲松;胡渝;;星地激光通信中分布式接收阵列的特性研究[J];光学学报;2006年09期

3 靖旭;吴毅;侯再红;秦来安;陆茜;;湍流大气中激光传输光强起伏特征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11期

4 李仕春;华灯鑫;宋跃辉;王鹏;;全光纤拉曼激光雷达的微透镜耦合系统研究[J];光学学报;2011年06期

5 赵兴海;高杨;;一种新型高峰值功率激光注入光纤耦合技术[J];中国激光;2007年12期

6 熊准;艾勇;单欣;陈晶;陈二虎;赵恒;武云云;;空间光通信光纤耦合效率及补偿分析[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明;杨绍文;李书明;;空间光通信中的分布式检测算法[J];半导体光电;2012年01期

2 陈纯毅;杨华民;姜会林;冯欣;王辉;;大气光通信中大气湍流影响抑制技术研究进展[J];兵工学报;2009年06期

3 胡玮;蒋大钢;张静;李晓峰;;无线光通信信道的大气湍流测试及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朱文越;马晓珊;侯再红;饶瑞中;;海面大气边界层内多波段激光传输效应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7年06期

5 朱银兵;王红星;张铁英;;Turbo码编码FDPIM在弱湍流下的差错性能分析[J];光电子.激光;2008年11期

6 王惠琴;柯熙政;;自由空间光通信中的混合空时编码[J];光学学报;2009年01期

7 裴丽;赵瑞峰;宁提纲;董小伟;卫延;祈春慧;阮NB;;基于光纤光栅辅助耦合的WDM下话路研究[J];光学学报;2009年02期

8 李仕春;华灯鑫;宋跃辉;王鹏;;全光纤拉曼激光雷达的微透镜耦合系统研究[J];光学学报;2011年06期

9 张璐;吴志勇;高世杰;崔明;;大气湍流中超短高斯激光脉冲的时间域展宽模型研究[J];光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李菲;吴毅;侯再红;;湍流大气光通信系统误码率分析与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莎;使用差分相位编码抑制大气光信道扰动研究[D];海南大学;2011年

2 祁海军;基于FPGA的高速、高精度激光光斑检测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3 蒋红艳;基于声光偏转效应的载频相干探测系统的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屈增风;光纤激光雷达系统信噪比的性能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5 黄宏坤;近地大气湍流对激光传输信号幅度起伏特性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6 黄盛炀;哈特曼对模拟大气湍流的测量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路永涛;传能光纤仿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杨文波;基于哈特曼—夏克传感器的大气湍流参数测量方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志东;大气散斑效应对APT跟踪精度影响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学敏;基于迈克尔逊白光干涉法的光纤色度色散测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阎嫦玲;鲁平;刘德明;向思桦;;与光纤阵列耦合的微透镜阵列设计与损耗分析[J];光电子·激光;2006年09期

2 苏嘉;张寅超;胡顺星;曹开法;赵培涛;汪少林;谢军;;多条转动拉曼谱线雷达测量对流层大气温度[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8年08期

3 冯岳忠,龚知本,宋正方;振幅起伏对自适应光学系统的限制[J];光学学报;1991年11期

4 石鹏,李小莉,张贵芬,郭明秀,陆雨田;大功率激光二极管的微片棱镜堆光束整形和光纤耦合输出[J];光学学报;2000年11期

5 沈锋,姜文汉;有限外尺度对大气湍流统计特征测量的影响[J];光学学报;2001年03期

6 饶瑞中,龚知本,王世鹏,刘晓春,汪建业,周毅;激光大气闪烁饱和的孔径平均效应[J];光学学报;2002年01期

7 范承玉,王英俭,龚知本;强湍流效应下不同信标波长的自适应光学校正[J];光学学报;2003年12期

8 易修雄,郭立新,吴振森;高斯波束在湍流大气斜程传输中的闪烁问题研究[J];光学学报;2005年04期

9 向劲松;胡渝;;星地激光通信中分布式接收阵列的特性研究[J];光学学报;2006年09期

10 毛建东;华灯鑫;胡辽林;王玉峰;汪丽;;全光纤拉曼测温激光雷达分光系统设计[J];光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DharmaP.Agrawal;林定基;;高速算术运算阵列[J];电子计算机动态;1981年08期

2 何国;;高速计算与小粒度数据流阵列[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1986年05期

3 田泽荣;计算一类数字变换的收缩阵列[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91年04期

4 郑启伦,伍国荣;三维阵列细胞结构图的性质及其定理[J];计算机学报;1980年02期

5 潘明,姜希莉;三维三值树型细胞结构的通用逻辑阵列[J];电子学报;1983年04期

6 林勇;罗文坚;钱海;王煦法;;n×n阵列胚胎电子系统应用中的优化设计问题分析[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7 艾水;;阵列天线结构[J];电子机械工程;1993年05期

8 冯丹,张江陵;构造高可靠性盘阵列结构的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1996年03期

9 陈善继;张锐戈;吴国庆;陈超;马英;王涛;;极化敏感阵列及其应用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05期

10 余恺;印明;宗晓杰;王营冠;王智;;基于压缩感知的无线阵列及协同信号处理[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玉荣;;一维方解石单晶微纳阵列结构的可控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05分会:无机化学[C];2014年

2 魏文博;葛广路;;金纳米棒垂直阵列的制备、表征与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3 叶小舟;齐利民;;硫化锌纳米碗阵列的制备及其在传感方面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蔡金光;齐利民;;基于二氧化钛纳米棒阵列结构的自清洁宽波段全方向减反射涂层[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李宏俊;陈展鹄;李丽玲;;LED阵列失效特性分析及探讨[A];海峡两岸第九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文集[C];2002年

6 毋芳芳;马小健;冯金奎;钱逸泰;熊胜林;;三维Co_3O_4和CoO@C墙阵列形貌控制,形成机理以及锂电性能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7 魏志祥;李梅;黄际勇;;导电聚合物纳米结构阵列的制备和性能研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8 俞国军;王森;巩金龙;曹建清;朱德彰;;低能离子束辅助大面积制备纳米点阵列[A];2006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钟留彪;张军昌;江林;;多功能化等离子体念珠结构的构筑[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10 杨晓东;吴艾辉;贺鹏飞;高华健;;微观碳纳米管材料的力学性质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迪夫;通过多元方法构造功能性有序微结构阵列[D];吉林大学;2010年

2 肖作毅;微反应器中三维有序多孔阵列的制备[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段国韬;宏观尺度纳米结构阵列的电化学合成及其原型器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2007年

4 常仁;低副瓣数字端射阵列组阵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5 李娜;微纳球腔阵列电极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质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6 单建华;仿壁虎微米粘附阵列制备及柔性触觉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陈刚;稀布阵列MIMO雷达成像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8 张鑫;金属亚波长结构阵列电磁场增强及光学异常透射的机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9 毛明明;反波导面发射激光器及其二维耦合阵列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4年

10 窦宜领;光在一维耦合波导阵列中的量子传输行为与相关特性[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锋;宽带阵列综合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2 耿路峰;激光直写法制备仿刚毛微纳阵列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曹跃霞;晶胶阵列的制备及其在传感中的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高龙超;分布式阵列特性及其波达方向估计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文茜;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阵列自重构问题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胡立翔;阵列结构轴压过程研究及其在地铁车辆中应用[D];中南大学;2012年

7 陈艳艳;有限阵列结构的散射分析方法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8 王丹;柱状线阵列超声换能器指向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9 孙宏鑫;高频阵列小型化及其超分辨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10 王方洲;基于球谐分解的多球阵列宽带源定位算法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66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66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e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