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山东省S波段与C波段天气雷达回波强度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30 10:44

  本文关键词: S波段雷达 C波段雷达 回波强度 概率密度分布 出处:《气象科学》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山东省济南市的S波段天气雷达与泰山山顶处的C波段雷达相距67 km。为了定量分析两部雷达扫描观测的回波强度在不同个例中的差异程度,从2007—2010年两部雷达观测中选出10次有明显回波的个例,对3个高度的CAPPI及相同观测区域的格点化回波强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0次个例的整体对比中,两部雷达在3个高度(2、3、4 km)的CAPPI回波强度资料的概率密度有较好的相似性;两部雷达回波强度均值随着选取高度增加而增大,每个高度上S波段均值较C波段大2 dBz左右。其中,6次降雨个例3 km的CAPPI资料对比中,一次平均强度小于30 dBz的降水过程,且强回波所占比例较小,C波段雷达衰减小,两部雷达测量回波强度一致性最好;其余5次过程中,S波段雷达测量的平均回波强度值均在30 dBz以上,且强回波所占比例较多,C波段由于衰减等原因,两部雷达的测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Abstract]:The S-band weather radar in Jinan C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is 67 km apart from the C-band radar at the top of Mount Tai. In order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difference of echo intensity between the two radar scanning observations in different cases. Ten cases with obvious echoes were selected from two radar observations in 2007-2010. The data of echo intensity of three CAPPI and the same observation area a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whole comparison of 10 cases, the two radars are at 3 altitudes.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of CAPPI echo intensity data of 4 km) is similar. The average echo intensity of two radars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elected height, and the average value of S band at each height is about 2 dBz larger than that of C band. Among them, there are 6 rainfall cases with 3 km CAPPI data. The average intensity of precipitation is less than 30 dBz, and the ratio of strong echo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C-band radar, and the consistency of echo intensity between two radars is the best. The average echo intensity measured by S band radar is above 30 dBz in the other 5 times, and the proportion of strong echo is much more than that of C band due to attenuation and so on.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two radars differ in different degree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山东省气象中心;
【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106046)
【分类号】:TN957.51
【正文快照】: 引言回波强度(即雷达反射率因子)作为天气雷达最基本的探测要素之一,在识别天气、判断降水类型和发展趋势及估测降水强度上都有重要的应用。分析不同雷达的回波强度,尤其对扫描重合区不同的雷达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对于提高雷达资料的可信度和定量估测降水准确度将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明虎,史锐,徐慧;5cm数字化雷达降水衰减订正[J];科学通报;2000年13期

2 傅德胜 ,戴铁丕;雨滴谱变化对雷达定量测量单点降水精度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3 张乐坚;储凌;叶芳;李雁;;使用雷达回波三维信息自动识别降水类型的方法[J];大气科学学报;2012年01期

4 戴铁丕,袁招洪,王自发,詹煜;用CAPPI的资料估算区域降水量和雷达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初探[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5 闵爱莲;牛生杰;雷恒池;吴玉霞;张晓庆;;一次台风外围雨带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及风场结构分析[J];气象科学;2008年06期

6 尹承美;梁永礼;冉桂平;刘爱梅;付晋;;济南市区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J];气象科学;2010年02期

7 蒋义芳;尹东屏;刘安宁;李进喜;吴海英;;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分析[J];气象科学;2011年03期

8 薛震刚,徐宝祥,张鸿发;C波段数字化天气雷达定量测量区域降水量的精度研究[J];气象;1990年01期

9 史锐,程明虎,崔哲虎,王柏忠;长江流域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资料对比分析[J];气象;2004年11期

10 戴铁丕,詹煌,刘婉莉;用CAPPI和PPI资料测定区域降水量精度比较[J];气象;1995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楠;;衰减订正技术在C波段雷达降水估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2 彭月;杨琨;李玮;杨亚平;肖硕;;2010年5月6日湘中突发性强降雨天气演变特征[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17期

3 胡松;刘黎平;李超;张志强;;相邻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强度误差分析[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刘黎平,邵爱梅,葛润生,梁海河;一次混合云暴雨过程风场中尺度结构的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研究[J];大气科学;2004年02期

5 李建通,郭林,杨洪平;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降水初值场形成方法探讨[J];大气科学;2005年06期

6 薛根元;赵放;冀春晓;周丽峰;;多普勒天气雷达探测揭示的台风云娜(Rananim)登陆前后特征演变研究[J];第四纪研究;2006年03期

7 杨兆礼;陈蓉;万齐林;陈子通;;利用相关性对自动气象站资料进行时空一致性检测[J];广东气象;2009年05期

8 曹玲;窦永祥;杨晓玲;牛金龙;;新一代天气雷达在河西走廊强对流天气预报中的应用[J];干旱气象;2007年04期

9 欧坚莲;贾显锋;;台风“莫拉菲”暴雨多普勒雷达回波及风场结构分析[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年04期

10 邹书平;田楠;刘国强;周丽娜;许弋;;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双雷达回波特征参数对比分析[J];贵州气象;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锐;程明虎;;用短时平均反射率因子垂直廓线联合雨量计估测夏季区域强降水[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付双喜;王致君;张杰;陈乾;;甘肃中部一次强对流天气的多普勒特征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袁野;杨光;胡雯;曾光平;;利用双多普勒雷达反演技术分析对流云垂直风场结构[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李建通;郭林;杨洪平;;雷达-雨量计联合估测降水初值场形成方法探讨[A];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盛日锋;王俊;;一次暴雨过程单、双多普勒雷达反演风场对比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雷达及其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盛日锋;王俊;;山东一次局地暴雨的中尺度风场特征[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大气物理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王婉;;用移动目标单元法确定影响区和对比区[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人工影响天气与云雾物理新技术理论及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王丽荣;刘黎平;王立荣;郭卫红;曹春莉;;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三维拼图产品垂直廓线特征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2011年

9 张勇;刘黎平;邱崇践;张志强;王红艳;;基于组网天气雷达在暴雨过程中的风场反演试验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第四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C];2011年

10 周玉都;刘艳杰;张绍恢;;冀中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A];S1 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魏林宏;时空尺度对洪水模拟的影响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2 顾建峰;多普勒雷达资料三维变分直接同化方法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3 肖艳姣;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组网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杨毅;Doppler雷达资料同化技术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江源;天气雷达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3年

6 江源;天气雷达观测资料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及其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玉恒;雷暴雷达回波特征与闪电活动的相关关系[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2 张蕾;多普勒天气雷达和TCFM导风资料同化在个例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3 庄薇;新疆地区对流系统三维中尺度动力和热力场结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6年

4 李峰;单、双多普勒天气雷达反演风场的对比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5 黄美金;福建省灾害性天气系统风场的多普勒雷达反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6 闵爱莲;多普勒雷达资料在降水个例研究中的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7 江源;新一代天气雷达气象回波与非气象回波识别方法的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8年

8 梁卫芳;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雨量计联合定量估测降水方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9 刘鹏;星载测雨雷达探测结果与地面雨量计观测结果之比较[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韩宁;陕甘宁地区汛期强降水统计特征与一次典型个例的综合分析[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培昌,戴铁丕,傅德胜,伍志芳;用变分方法校准数字化天气雷达测定区域降水量基本原理和精度[J];大气科学;1992年02期

2 孙建华,赵思雄;登陆台风引发的暴雨过程之诊断研究[J];大气科学;2000年02期

3 许映龙;矫梅燕;毕宝贵;张涛;;近海台风雷达定位方法应用研究[J];大气科学;2006年06期

4 许小峰;中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网的建设与技术应用[J];中国工程科学;2003年06期

5 王远超;陈明璐;林宝亭;;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M_βCS)触发特大暴雨机理研究[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年02期

6 薛震刚,蔡启铭,徐宝祥,G.L.Austin;数字化3cm天气雷达定量测量降水的结果和讨论[J];高原气象;1988年04期

7 程明虎,史锐,徐慧;5cm数字化雷达降水衰减订正[J];科学通报;2000年13期

8 张培昌 ,戴铁丕 ,楼文珠;711测雨雷达进行单点降水测量的试验[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1年02期

9 张培昌;711雷达测定回波数据订正的方法[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10 傅德胜 ,戴铁丕;雨滴谱变化对雷达定量测量单点降水精度的影响[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198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武;钟涛;汪章维;林忠南;;新一代天气雷达S型回波强度的定标细则[J];现代雷达;2008年01期

2 舒童;赵明;;影响CTL-713C天气雷达回波强度标定误差的因素[J];气象科技;2008年05期

3 高联辉;;天气雷达回波强度标定[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1年01期

4 端木礼寅,李照荣,张强,康凤琴;甘肃中部强对流天气多普勒雷达和闪电特征个例研究[J];高原气象;2004年06期

5 姜斌;王宏强;黎湘;郭桂蓉;;S波段雷达实测海杂波混沌分形特性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8期

6 张志强;刘黎平;王红艳;肖艳姣;;华北区域四部雷达探测强度与定位一致性分析[J];气象;2008年09期

7 宋呈文;张晨飞;刘书友;杜强军;;风廓线雷达探测资料分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1年01期

8 金伟福,张承旺,孙秀忠,李建明;数字化713天气雷达定标及结果验证[J];山东气象;2004年04期

9 黄克慧;张道印;何婧;黄以平;;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在林火监测中的应用[J];林业科技;2007年05期

10 张闯;张大恒;全东群;;基于OpenGL建模技术的航海雷达回波图像生成方法[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文信;;垦丁气象雷达站观测统计分析(2005)[A];2006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赵瑞金;李江波;董保华;李岩;;河北省中南部一次飑线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山洪灾害监测、预报和评估”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3 纪奎秀;佘勇;王贤勤;倪萍;许灿;韦魏;;X波段气象雷达回波强度的衰减订正[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雷达及其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4 胡斌;沈元德;刘业才;;CINRAD/CD新一代天气雷达机内信号源标校信号不稳定问题解决方法探究[A];中国气象学会雷达气象学委员会第三届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5 边智;康桂红;;CINRAD/CDN型新一代天气雷达故障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第三届气象综合探测技术研讨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黄旋旋;何彩芬;丁烨毅;朱龙彪;;宁波非气象雷达回波的人工智能识别及滤波方法初探[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气象雷达及其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7 单荣;黄晓涛;周智敏;;一种基于先验SAR图像的非均匀STAP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8 黄维智;;气象雷达作业现况与发展[A];2009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钰;阮征;葛润生;陈钟荣;;风廓线雷达探测零度层亮带的试验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雷达技术开发与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黄维智;;都卜勒气象雷达观测网简介[A];2006年海峡两岸气象科学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曾齐红;机载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处理与建筑物三维重建[D];上海大学;2009年

2 江胜利;MIMO雷达的目标检测与波达方向估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雅文;云雷达资料订正及应用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2 杨玉峰;基于雷达回波反射率图的冰雹识别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周蓓;X波段雷达海面流场信息提取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曲绍君;CINRAD/CC雷达运行保障技术研究与开发[D];吉林大学;2009年

5 吴换霞;多普勒天气雷达图像中降水回波的提取算法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6 张琳;岸基X波段雷达浪流信息提取技术在XWCMS中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7 李媛媛;单多普勒雷达风场反演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彭涛;新一代天气雷达回波数据质量分析与控制系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郑石;边界层风廓线雷达在暴雨探测中的分析应用[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10 王新智;基于雷达PPI的目标检测与跟踪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4760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4760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a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