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RP:行星际DTN路由协议
本文关键词: 容延迟网络 行星际网络 保管传输 路由协议 出处:《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解决星际网络场景下的数据传输问题,提出了一种星际容延迟网络路由协议:利用节点的历史连接信息来预测该节点与其各个邻居节点的连接恢复时间;当两个位于同一个域的节点互相连接时,交换彼此的连接时间预测表,并据此决定是否需要使用对方作为中继节点;深空节点的存储资源常常受限,在进行路由选择时将节点的存储区消耗情况也纳入决策。使用NS2进行地-火通信场景仿真,使用一种改进的泛洪路由和一种仅选择网关节点作为下一跳选择的路由策略作对比。仿真结果表明相比其他两种协议,提高了14%的投递成功率并减少了50%的平均传输延迟,并更有效的利用了节点存储资源。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ata transmission in interstellar network scenario, a routing protocol of interstellar capacity delay network is proposed: the connection recovery time between the node and its neighbors is predicted by using the historical connection information of the node; When two nodes in the same domain are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they exchange each other's join time prediction tables and decide whether to use each other as relay nodes; storage resources of deep space nodes are often limited. The storage area consumption of the node is also included in the decision when routing is carried out. The ground-fire communication scenario is simulated with NS2. An improved flooding route is compared with a routing strategy that only selects gateway nodes as the next hop.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wo protocols, the success rate of delivery is increased by 14% and the average transmission delay of 50% is reduced. And more efficient use of node storage resource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资助项目(XDA04060300)
【分类号】:TN915.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险峰;蒋凡;;移动自组网络路由协议的安全性研究[J];电子技术应用;2006年10期
2 于林峰;肖丽;;一种基于WSN的协议改进算法分析[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刘婷;;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路由协议ACR[J];伺服控制;2011年02期
4 徐恪,吴建平,范晓勃;分布式路由协议BGP-4的实现与优化[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0年03期
5 范永清;路由协议的重分发技术[J];中国数据通信;2003年05期
6 潘红艳,姜永广,李姝;分组无线网路由协议及仿真[J];计算机应用;2004年S1期
7 王杉,魏急波;移动自组网中区域路由协议(ZRP)的性能研究[J];数据通信;2004年06期
8 冯美玉,殷贞平,郑敏,丁炜;Ad hoc网络中带宽保证路由协议[J];通信学报;2005年06期
9 马立榕,刘传才;无线Ad Hoc网络路由协议比较[J];福建电脑;2005年08期
10 王英龙,王继志,王美琴,高振明;一种Adhoc网络路由协议安全性分析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2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志平;赵海;刘大鹏;;基于链路生存时间的稳健的车载网络路由协议[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娟;孔凡军;;Ad Hoc网络路由协议研究[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李涛;杨静;王平;;基于能量考虑的ZigBee树路由协议[A];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C];2009年
4 刘翔;;Ad hoc的路由协议研究[A];武汉市第二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杨非;牛长流;;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能量的路由协议分析[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6 孙昊;;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能量有效路由协议的研究与分析[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胡文基;徐明伟;;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协议分析[A];2006年全国通信软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徐太兵;金仁成;褚金奎;王立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建模分析[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侍蕾;赵洪利;;空间信息网路由协议关键技术分析[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10 黎林坡;毛羽刚;;基于Qualnet的无线网络路由协议比较研究[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甄岩邋武穆清;无处不在的无线Mesh网络[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2 潘晏涛 卢泽新;路由技术[N];计算机世界;2004年
3 赵锋;三种IPv4/IPv6过渡技术对比[N];人民邮电;2006年
4 特约撰稿 江家兴;浅述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N];通信信息报;2007年
5 荆瑞泉;路由技术:ASON标准化的关键点[N];人民邮电;2006年
6 徐云斌 张海懿;ASON国际标准化进展[N];人民邮电;2006年
7 本报记者 张彤;路由与安全的“婚配”[N];网络世界;2007年
8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李伟;NGN承载网建设思路及策略[N];通信产业报;2005年
9 张琳;无线Mesh为4G搭桥[N];网络世界;2006年
10 华为3Com交换机产品经理 黄磊;华为3Com S5500-SI交换机[N];电脑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曲文武;无线网络的声明性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胡细;移动自组网络中若干问题的建模与分析[D];上海大学;2007年
3 高腾;能量高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协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任彦;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与拓扑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彭革刚;移动自组网QoS路由协议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张瑞;基于802.11的无线网状网路由与传输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康凯;无线多跳网中多址和路由选择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张天乐;交替活跃模式的部分连接网络路由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9 陈迅;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及定位算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周伯生;移动自组网络中可扩展性路由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无线传感器网络节能路由协议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刘_";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有效分簇路由协议(PECRP)的研究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0年
3 石蔚;Ad Hoc中具有QoS的分簇路由协议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4 林栋;一种基于Ad hoc网络的安全节能路由协议[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宝勤;基于LEACH的WSN路由协议研究和改进[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6 姜河;Ad hoc组播路由协议研究与仿真[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王彬;DYMO路由协议的OPNET平台实现及协议性能评价与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杨伟伟;基于LEACH的WSN分簇路由协议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韦哲;基于上下文感知技术的WSN路由协议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仲新林;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地理位置路由协议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033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03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