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方位相位编码线性调频波形的MIMO-SAR
本文关键词: 多发多收合成孔径雷达 正交波形 波束形成 方位相位编码 出处:《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有的多发多收合成孔径雷达(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MIMOSAR)正交波形正交性不足,回波间相互干扰严重,难以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方位相位编码(azimuth phase coding,APC)线性调频(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LFM)波形,该波形对不同发射通道发射的线性调频信号进行相应的方位相位编码,其回波分离在方位相位解调后通过方位波束形成实现,回波间的干扰能够被充分消除。可用于高度维多发多收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提高多基线干涉SAR(interferometric SAR,InSAR)的干涉测高精度或三维成像的高度维成像性能。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波形的可行性及方位波束形成回波分离方法的有效性。
[Abstract]:The orthogonal waveform of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MIMOSA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 not orthogonal enough, and the mutual interference between echoes is serious, so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refore, an azimuth phase coding linear frequency modulation frequency modulation-LFM (LFM) waveform based on azimuth phase coding is proposed. This waveform codes the LFM signals transmitted by different transmission channels. The echo separation is realized by azimuth beamforming after demodulation of azimuth phase. The inter-echo interference can be fully eliminated. It can be used in high-dimensional multi-receiving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ystems. The high precision of interferometric measurement or the high dimensional imaging performance of 3D imaging are improv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waveform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zimuth beamforming echo separation method.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计划)(2013AA122202)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57.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伯孝,张守宏;基于相位编码的稀布阵综合脉冲孔径雷达的脉冲压缩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1998年01期
2 童伟华,刘峰;雷达通用信号处理平台信号源的设计[J];中国修船;2005年03期
3 同鸣;姬红兵;刘晓军;;基于相位编码的音频信息隐藏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8年09期
4 ;第一章 发射体制[J];时间频率学报;1986年02期
5 康浩,徐国治;虹膜纹理的相位编码[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6 孙东延,陶建锋,付全喜;用于低截获概率雷达的混合波形研究[J];航天电子对抗;2001年03期
7 陆凤波;黄知涛;姜文利;周一宇;;基于差分高阶累积量的pi/4-QPSK和8PSK调制样式识别算法[J];电子对抗;2007年03期
8 陆凤波;黄知涛;易辉荣;姜文利;;一种基于高阶累积量的数字调相信号识别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09期
9 孙东延,陶建锋,付全喜;相位编码信号的多普勒补偿[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马岸英,任光亮,田晓东;多载波无线电探测器信号波形设计[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敏;卢松涛;詹应建;林家瑞;金德勤;;基于相位编码和灵敏度编码的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及重建方法比较[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2 章伟敏;;MRI常见伪影[A];2007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黄良敏;丁志华;洪威;;基于相位编码的高灵敏度多普勒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4 张贞凯;于凤芹;杨慧中;李江;;基于分数傅立叶变换生成序列多样性的图像加密算法[A];第十七届全国过路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孙伟家;符力耘;碗学检;;基于相位编码的地震照明度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程敬亮;张勇;;MRI运动伪影的形成与处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7 邓振淼;刘渝;;多尺度Haar小波MPSK信号码速率盲估计[A];全国第十届信号与信息处理、第四届DSP应用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程敬亮;张勇;;MRI运动伪影的形成与处理[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9 黄世亮;李英霞;裘鉴卿;叶朝辉;;一种减小MRI图像截断伪影的改进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王如彬;张志康;沈恩华;;多个神经振子群网络的相变动力学编码[A];第八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毅;多普勒天气雷达中相位编码退距离模糊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陈金立;相位编码MIMO雷达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邓斌;多载频相位编码雷达信号设计与处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赵兆;相位编码雷达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陈小刚;高速时域扩频OCDM系统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邓振淼;雷达信号脉内分析与处理理论及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孙沛勇;基于波动理论的复杂地质构造地震数据成像[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黄鑫;基于多通道并行采集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伪影消除方法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9 赵景霞;三维并行合成震源记录叠前深度偏移[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10 韩宝彬;量子光纤信道和相关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建超;基于相位编码技术的计算成像方法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2 杨序;基于相位编码的跟踪制导雷达的信号处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冯羽;相位编码雷达同频异步干扰建模与对抗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蒋润良;相位编码雷达信号处理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5 刘佳;相位编码QKD中的相位补偿方法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6 付耀先;相位编码雷达性能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7 刘铭;基于相位编码的MIMO雷达的信号处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8 盛建锋;相位编码雷达信号处理及其性能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李红雨;相位编码中断连续波相干激光测风雷达的建模与仿真[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李慧敏;频扫三坐标雷达波形产生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5072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07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