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边缘瑞利测风技术中信号通道分光比对风速反演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 激光遥感 测风 瑞利散射 光纤分束器 分束片 出处:《中国激光》2014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理论分析表明,双边缘瑞利测风激光雷达技术中,信号通道分光精度影响风速测量精度。因此,在风速误差计算上,需考虑分光比误差,且尽量选择分光稳定性好的仪器。在激光雷达中,常常利用光纤分束器与分束片进行分光。分束片的分光受大气退偏振效应影响,分光不稳定;而光纤分束器分光比需测量,存在测量误差。分析可得,在纯分子散射环境下,由于退偏振效应引起分光片的相对变化为0.07%~0.63%;实验测得多模光纤分束器分光比均值为1.018,标准偏差为0.4%,分析比较后选用分光稳定较好的光纤分束器。最后,进行了瑞利多普勒激光雷达与探空气球的联合测风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两者风场分布吻合得较好。
[Abstract]:Theore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in the technique of double edge Rayleigh wind lidar, the accuracy of signal channel light separation affects the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wind speed. Therefore, in the calculation of wind speed error,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error of light splitting ratio. In lidar, optical fiber splitter and beam splitter are often used to separate light. The splitting of beam splitter is affected by atmospheric depolarization effect, and the splitting ratio of optical fiber splitter needs to be measured. There are measurement errors. Analysis can be obtained in pure molecular scattering environment, The relative variation of the splitter due to depolarization effect is 0.07 and 0.63.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light splitting ratio of the multimode fiber splitter is 1.018 and the standard deviation is 0.4. After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he optical splitter with better stability is selected. The wind field distribution of Rayleigh Doppler lidar and sounding balloon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4130,41227804,41174131,41274151) 自然科学青年基金(4130412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WK2080000048)
【分类号】:TN958.9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沈法华;Hyunki Cha;董吉辉;Dukhyeon Kim;孙东松;Sung Ok Kwon;;Design and performance simulation of a molecular Doppler wind lidar[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君涛;周军;藏华国;朱小磊;陈卫标;;Conductively cooled 250-Hz single frequency Nd:YAG laser[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0年07期
2 王国成;孙东松;段连飞;舒志峰;;测风激光雷达法布里-珀罗标准具参数及其性能分析[J];光学学报;2011年03期
3 陈光华;刘寿先;刘乔;蒙建华;李泽仁;彭其先;李涛;刘俊;;用于高速飞片测量的法布里-珀罗干涉测速技术[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0年11期
4 竹孝鹏;刘继桥;陈卫标;;大气温度对基于瑞利散射双边缘技术激光测风雷达的影响[J];中国激光;2010年08期
5 王国成;孙东松;杜洪亮;舒志峰;唐磊;胡冬冬;徐文静;董吉辉;窦贤康;;基于法布里-珀罗标准具的测风激光雷达探测数据分析[J];中国激光;2011年03期
6 王国成;窦贤康;夏海云;孙东松;李刚;;中高层大气瑞利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性能分析(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9期
7 王国成;孙东松;杜洪亮;康健群;唐磊;舒志峰;胡冬冬;徐文静;董吉辉;;基于法布里-珀罗标准具的532nm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系统设计和分析[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1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昝兴海;激光多普勒测风雷达发射与接收光学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金山;陈玉宝;闫召爱;吴松华;刘智深;;Rlationship between the aerosol scattering ratio and temperature of atmosphere and the sensitivity of a Doppler wind lidar with iodine filter[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刚;用“解方程法”求光分路器分光比[J];中国有线电视;2002年19期
2 黄华,朱其瑞;光缆联网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电视技术;1999年01期
3 王友新;中小型HFC网光链路快速计算[J];中国有线电视;2000年20期
4 林挺逵;;光链路损耗参数的定义和分光比的计算[J];中国有线电视;2009年08期
5 刘殿辉;乡镇HFC网络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有线电视;1999年09期
6 龙林明;浅谈我县城区有线电视光纤改造的经验点滴[J];西部广播电视;2002年09期
7 郑苏;;有线电视网络设计中节约光功率的方法探析[J];有线电视技术;2011年07期
8 冯维柱;北宁市与各乡镇有线电视光纤联网规划与设计方案[J];有线电视技术;1998年04期
9 崔平;乡镇光纤链路的设计[J];中国有线电视;1999年01期
10 佟志伟,冯维柱,魏宪如;谈窟窿台镇HFC网络的建设[J];有线电视技术;200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震;赵捷;张艳;;PON建设策略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2009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传栋;;FTTH光配线网络的演进发展[A];中国通信学会2011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全弘林;;无源光网络工程设计简便方法的探讨——PON均值查图法[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郑祖民;;基于EPON技术的宽带接入网络建设[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牛长流;张民;叶培大;;光分组网自同步时钟提取[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6 袁明辉;孙小菡;;非线性光纤环镜中相位失配的影响[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谢桂月;;FTTH的ODN组网设计相关问题[A];中国通信学会2010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全军;;采用1550nm传输技术改造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的关键问题分析[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篇)[C];2011年
9 马克新;;农村区域PON接入技术应用分析[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朱建华;;EPON技术的应用浅析[A];湖北省通信学会、武汉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庆广 冯健;10GGPON:瞄准商用 逐渐完善[N];中国电子报;2010年
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究院 沈成彬;用下一代PON抢夺制高点[N];通信产业报;2009年
3 霍洪涛;下一代接入平台向大容量全业务发展[N];通信产业报;2008年
4 中兴通讯 史杰;FTTH规模建设突破难点[N];通信产业报;2010年
5 中兴通讯 王磊;FTTx网络下的流量经营及带宽需求[N];通信产业报;2011年
6 潘毅明;PON系统在FTTX各种场景下的组网[N];人民邮电;2008年
7 中兴通讯 马壮 马润斌 张博山;10GEPON挑战GPON[N];通信产业报;2008年
8 孟遥;10G EPON无法取代GPON和EPON[N];人民邮电;2009年
9 宋海平;SKB为何从EPON转向GPON?[N];人民邮电;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徐勇;10G时代 PON姓“E”,还是姓“G”?[N];人民邮电;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程木;基于SOA非线性偏振旋转的光缓存器及其级联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吕淼;宽带接入网的网络规划与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冯震;基于光缓存器的全光时分交换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宏艳;小分光比熔融宽带双窗光分路器PDL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何晔;多级级联分光无源光网络保护策略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赵阳;全光帧同步器中的帧头提取与光信号复制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孙磊;下一代网络宽带接入建设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王铁城;偏振模色散和偏振相关损耗效应在偏振复用中的影响[D];天津大学;2008年
6 聂秀萍;山西联通移动分组域信令监控系统工程的设计及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熊涛;鄂州电信接入网建设方案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雷云;基于LOBS平台的P2MP多播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9 管日堂;电信接入网络技术-FTTx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李朝辉;采集GSM网Abis信令进行网优分析的系统开发[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33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33099.html